第144章 蠢材
朱总管接过书,便准备亲自去苏世子的院子走一趟。
走到拱门处,回头看了苏国公一眼。
昔日的探花郎,如今早已两鬓斑白。虽然还算是精神矍铄,但终究还是没有敌过岁月。不说别的,便是时光倒回到十年前,苏国公也不会被苏太后一个妇人轻易左右
由于常年忙碌,加上一直跟在苏国公身边,便一直没有留意。如今再看,自己其实也老了许多。
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便转身办差去了。
整个院子里便只剩下苏国公一人,明明子孙满堂,权势滔天,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独身一人。不是苏世子等人不想尽孝,实在是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习惯了但凡见面,即便是请安,也最终绕不开朝堂之事。
苏国公自己呢,也绝没有心思想什么天伦之乐,儿女情长。这偌大的国公府,与其是说是这百十人口的家,不如说是另一个衙门。
看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银镜在刚刚的绢帕上形成一个光点,不一会儿的功夫,一缕白烟便从那方好生生躺在案桌上并未被人触碰的帕子上升起。
苏国公并未吃惊,静静地看着那方帕子烧成灰烬。
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佛,只要有心,小小的一面镜子便可为佛。
可大魏的百姓不会这么想,世家宗亲不会这么想。
任凭皇帝再如何勤勉,大魏如今与先帝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只要和鬼神挂钩,百姓和群臣便会惶恐,日后若是再遇上荒年战乱,这笔账就只会落到皇帝头上。
既然自称天子,便要承担上天之怒
史官是不会为了皇帝而笔下留情。
此处阳光刺眼,远处却还飘散着巨大乌云,这天说变也就变了
福寿宫,苏太后刚刚打发走本家的兄嫂,等殿内只剩下胡姑姑时才终于忍不住将茶盏扫落在地。
“这群烂泥扶不上墙的蠢材,眼睛便只盯着西南那点土地,半分不考虑哀家如今的处境。”苏太后回想起刚刚胞兄的话便不由得怒从心起。
胡姑姑心里叹气,往日里对苏太后的那些兄弟也很是瞧不上,但因为到底是太后娘娘的至亲,她再得用也是个下人,怎么都轮不到她说嘴。
但今日那些人也实在是不顾体面了些,没等请完安便着急忙慌地一通抱怨,虽然句句都是陛下不念旧日里苏家辅佐的情谊,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苏太后想法子保住他们几个在西南的田地。
任凭苏太后千算万算,也没料到有这般眼皮子浅的至亲
要知道即便是昔年扶持皇帝登基,这些人可是一点力都没出,全是苏国公同她两个人费心谋划罢了。
胡姑姑心里也是纳闷,明明都是姓苏,当年苏国公父亲那一支也不过是偏执,如今却是正好颠倒过来。
苏国公一门无论是哥儿还是姐儿,各个都有出息,便是最不像苏家人的宸妃娘娘,也能陪王伴驾。
要说全是苏国公太厉害,那也不见得,太后的本家也不至于各个都不顶用。
说得好听些也都领了个富贵闲职,但也不过是看起来体面,世家里谁看不出底细。
若非苏国公一家和苏太后撑着,这些年都不过是酒囊饭袋,如今倒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将主意打到太后娘娘这儿。
“太后也勿动怒,如今还都要靠您撑着。”胡姑姑重新递上一杯茶安抚道。
苏太后浸淫后宫多年,便是和皇帝对上,也甚少这么失态过,可面对自家人,到底是没忍住。
她这一生无子无女,刚到先帝身边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太子良娣,也并非一番风顺,甚至可以说是艰难。
到如今贵为太后,可以说是她“拼杀”一生才得来的结果。
后宫几十年,苏太后早就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可对自己的父母兄弟,自问是从来没有亏欠过。
苏太后平复了心情,从胡姑姑手中接过茶盏。
&34;素日里他们是如何行事你是瞧见的,好在哀家也不指望他们,可如今皇帝渐渐势大,堂叔的态度也难以揣摩,你看这一个个的仅仅盯着这点蝇头小利,连欲来的风雨也没意识到。&34;苏太后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
胡姑姑跟着苏太后大半辈子,陪着苏太后从豆蔻少女到东宫良娣,再到贵妃,直到章怀太子的生母过世这才当上了皇后。
照理再有个孩子,这一生便算是圆满了,这偏偏老天爷和她开了个玩笑,早些年先皇后薨逝后她其实怀上过一回,可惜早早便夭折在腹中。
之后任凭她再如何调理,也是枉然
要是她有个孩子,若是她有个皇子,何苦要扶持旁人。
“这些年舅老爷他们是太安逸了。”胡姑姑有些心疼一人独撑的苏太后。
苏太后闻言哼了一声道:“他们是心大,往日里哀家也懒得理会他们,随他们安享富贵。说起来,如今家中无一人得用,也不全怪他们。哀家那位堂叔怎么可能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自与哀家心照不宣地合力谋划开始,只要堂叔还在,哀家的那群兄弟子侄,便只能做个无所事事的富贵闲人。”
胡姑姑微微颔首,这些年苏国公的手段她是亲见的。
想当初苏太后本家尽管得势,但也仅仅相对于苏国公父亲那一支而言,在世家里就如同皇帝未登基前的秦家一般,很是不够看。
要不然也不会将嫡女许给尚未登基的先帝做侧室,不然若是还要做妾,也得等先帝登基后再说才对。
即便是太子,只要一日未登基,便是个需要赌上一把的未知数。
就说越国夫人宇文湘,本该要成为大魏皇后,如今却只能年轻守寡,反观出身远远不如的秦皇后,就是因为押对了宝,跟着皇帝水涨船高,从一个普通世家嫡女,一跃成为当朝最尊贵的女人。
胡姑姑难免感叹一声世事无常
可苏国公这个人,无论是胡姑姑还是苏太后本人,都无法违心地他只是运气使然。
第一年科举便被当时的明宗皇帝亲定为探花郎,这世上哪有这种运气?
苏太后记忆中年轻时的苏国公,在苏家一种叔叔中简直像个隐形人,就她一个一个女儿而言,若不是这人在科举考场上一鸣惊人,她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位堂叔,只偶尔在旁人口中听到过一两句闲言碎语,还都不是好话。
言说这人不识抬举,便是个旁支的子弟,家族里也有荫封,在那个世家极盛的时期,就算还声名不显的苏家,得到的荫封也不是一个普通进士可比。
可苏国公偏偏不走寻常路,跟着一众寒门子弟,顶着家族的压力,进了明宗三十年的科考场。
命运的齿轮也就在那时改变了方向,之后不久,苏国公的原配夫人便死在了产房里,刚生下苏国公的第五子。
守了一年妻孝,便娶了大贵族周氏的女儿。但世事无常,就在众人以为这位探花郎要大展宏图的时候,皇帝又亲自下令,将自己曾经亲口赞过的探花郎派到了偏远之地外放。
苏太后记得当时掌握家族大权的祖父和叔叔们并未阻拦,与其说是不敢违抗圣命,不如说是乐见其成。
家族中有人锋芒太露,还是旁支的人,便显得他们太过无能。
他们宁愿要个只能安安分分扶持嫡脉的荫官,也不要什么终将凌驾于他们之上的能臣。
能臣是皇帝的,是大魏的,但不是苏家的,既然如此,要来何用?
除了苏家的小心思,苏太后不免想起那年在世家掀起了风雨,那篇让他堂叔盛极一时,又坠入地狱的文章,纵观苏国公一生,大概是唯一的“败笔”。
可饶是如此,这人还是凭着一己之力重回帝都,还让她不得不依仗。
只是时移世易,如今她这个皇太后的母家倒成了旁支
看着自家那群越来越不堪大用的兄弟子侄,苏太后有时候不经会回想,若是她的祖父和父亲还在世,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吗?
答案很显然,在这个大魏第一权臣面前,自家便是在最鼎盛的时候,将所有人捆成一捆,也难以挡住这位堂叔的青云路。
所以如今苏国公将自家那群晚辈养成废物,到底是辖制她,害怕局面改变,还是报复当年自家的打压?
此事的答案,估计只有苏国公自己知道了
思及此,苏太后眸中闪过一抹厉色,便是堂叔做何谋划,要对付皇帝,要维持着苏氏一门的尊贵体面,总归绕不过她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太后,皇帝都不得不“孝顺”的嫡母。
也正是这份底气,她才决心敲打这位老谋深算的堂叔。
既然当初上了这艘船,便容不得他再留什么后路,国公府生死都只能和她绑在一起。
苏太后愈发冷静,思索着自苏婉自戕后的种种,皇帝倒是会拿捏人心。
本以为皇帝会直接找国公府发难,严查圈地以及留县主簿被灭门一事,圈地一事还未酿成大祸,她特意选在此时揭开,也不是真想和国公府翻脸。
想着给皇帝递一把刀,借着皇帝的手来敲打苏国公,谁知道皇帝压根没想要这口头的便宜。
皇帝啊想要的是实际的好处,竟然意在苏家在西南的两万亩田地。
这下子连她本家也牵扯进去
方才气血上涌,如今再细想想,西南的田地,自家的份例可不比国公府少。
国公府不介意那点利益,更在乎皇帝对世家的态度,自己第一世家的地位,但对那群坐吃山空的蠢材们可不就是伤筋动骨吗?
福寿宫外突然想起一阵动静,苏太后示意胡姑姑去瞧瞧。
等了片刻,胡姑姑便重新进殿,脸上多了丝喜意。
“太后娘娘,国公府送了节礼过来。”
苏太后闻言便坐直了身子,顺手接过礼单,略略一扫,比往年还要重上一分,心下才算松了口气。
活到苏太后这个份上,跟着先帝也过过纸醉金迷的日子,自然不在乎这点东西。
她真正想探查的是自己那位堂叔的意思,在知晓她的敲打之意后愿不愿意退让一步。
显然,苏国公退了一步,但同时,这比往年迟了好几日的节礼,也是在反过来提醒她。
扫到最后一行时,苏太后微微皱眉。
&34;书?&34;
“没错,听说是国公爷亲口吩咐下去,让世子夫人加上的。国公府的人说,国公爷言说让太后娘娘切勿再劳心费神,细读此书。”胡姑姑解释道。
“劳心费神?哀家这位堂叔可真是。”苏太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她为何会劳心费神?还不是因为国公府送进来个不顶用,只能看着逗乐的小阿朝?还不是她这位心知肚明的好堂叔有了退却之意?
这是在反过来拿这句话来明着敲打她呢
苏太后也不恼,当真拿起这本书好好研读起来,胡姑姑就瞧自家主子从刚开始的随意,慢慢变得专注,看到一半还不可置信地又看了看封面,像是这本才华横溢的苏国公推荐的杂书有多么引人入胜一样。
胡姑姑便打算退下去备膳,没成想刚放下帘子外面又哄闹起来。
胡姑姑皱皱眉,打算去看看,帘内的苏太后却是伸手抓住她的手腕,力道重地让胡姑姑有些吃痛。
“叫人进来。”
胡姑姑听着这略微颤抖的声音,心下一惊,看着苏太后没有放手的意思,只能在殿内高声传人进来询问。
来人是胡姑姑手下的副掌事,素日里十分稳妥,此刻却是面色难看。
进殿便扑通跪在地上,声音竟然和苏太后如出一辙地不稳。
“太后娘娘北宫出事了。宗庙突降天火,先帝的牌位连带着大殿全都被烧了。”
胡姑姑闻言,脑子里嗡地一声,下意识便想跪下。
帘内一片寂静,抓住胡姑姑手腕的那只手也松了力道。
“太后娘娘。”胡姑姑试探唤了声,以为太后天火给惊着或是感伤于先帝的牌位被烧。
可帘内依旧寂静,能胡姑姑打算掀开来看看苏太后的情况,帘内的苏太后却突然发出一声笑。
胡姑姑:?
先是一声,后来苏太后笑得愈发开怀,徒留胡姑姑和副掌事面面相觑。
等笑够了,也没舍得将手中书卷放下
“这还有点意思”苏太后又翻了两页,语气中带了丝不易察觉地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