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郡主竟是状元恩师 > 第46章 第46章

第46章 第4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务丰二十一年的这个夏日,柳庭璋过得颇为煎熬。

    因为他忽然失去了卫夫子的音信。五月十五还一切如常,卫夫子三言两语与他交流,师徒默契约定月底再叙。

    然而,五月三十、接着的六月十五、六月三十、七月十五,任凭柳庭璋如何留言、如何等待,卫夫子那边再无一字传来。

    这次与去年卫夫子说是出门前往孟州游历不同。

    那时,柳庭璋虽然有些不习惯没有夫子教导,但是他清楚知道,待夫子回到书斋就会写字召唤他,心里是有明确的盼头的。

    可是这回,五月十五那日,师徒还是如常沟通,柳庭璋甚至笔迹飞扬地写了县令赏识一事,字里行间的意气风发,一目了然。他也没忘记夫子家有人患着喘疾,提笔问候几句。

    卫夫子一面夸奖他说,美玉总有见世时,尘土难掩。一面忧心忡忡留言道,家人喘疾不太稳定,尚需照料。

    卫夫子多写了一句,让柳庭璋自己多下苦功夫,不要一味指望夫子,他近日忙于家务,只能等半月后点评学生新文。

    柳庭璋在纸上诺诺应是。

    之后,他也是这么做的。手边有夫子赠书能够研读,时不时参与文人聚会相互切磋,每日试着将经义化繁为简,教导给蒙童,一切渐入佳境。

    但是,莫名其妙,就像是卫夫子从未存在于他的生命中一般,倏忽而来,倏忽而去。

    在学问方面,半被迫半自觉,柳庭璋从跟随夫子、听任夫子安排下一步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日转变成了以自己为主的学习习惯,毕竟学问是增加到自己心中,冲击乡试考举人也是自己的目标。

    柳庭璋沿袭了夫子教导给他的良好学习习惯,每晚总结当日所得和安排次日学习计划,在书海中稳扎稳打、点滴积累着。

    但是,心绪方面,柳庭璋不是不茫然、不是不沮丧的。

    他有时会捧着书发呆,思绪飞转,想着夫子为何突然失去了联络。是嫌弃他这个学生了么?再不然,是夫子本人出了什么意外?

    到这个时候,柳庭璋才突然有了深究夫子到底是何方人士的念头。他不愿意日日胡乱猜想着,担忧着。

    然而,除了知道卫夫子姓氏、年岁,以及他曾经到过孟州彭家之外,柳庭璋对他一无所知,一张薄薄的纸,联结起了天南海北的两人,但也仅此而已,柳庭璋再无其他方式求问夫子。

    连着失落了三个半月之约,柳庭璋甚至顶着炎炎烈日,在七月初赶往孟州,轻车熟路,到彭家登门拜访。

    然而,他一个无名无姓的穷秀才,又不是本地人士,忽喇喇地投递拜帖,拜访理由还说不清楚。

    彭府管家自然是客气收下帖子,却并没有为他通传,只说主人不在家。

    毕竟,此时的彭家家主正为了独女女婿信的事情而头疼,不知如何对待这曾经的东床快婿、如今的庶人信,是热情收留还是敬而远之?

    因此他少见外客,早就嘱咐管家,无关紧要之人不要放进来。管家之举,正是家主授意。

    柳庭璋倒是不以为杵,他本意也不是要见陌生的彭家家主,只一味向管家打听,有无姓卫的亲眷。

    管家从未听说彭家有这个姓氏的近亲远亲,也犯不上欺瞒,如实告知了眼前瘦高英俊的少年秀才,查无此户。

    柳庭璋多说几句,准备细细描述卫夫子祖孙,管家早就不耐烦听了,面露厌烦之色,打发柳庭璋离开。

    无奈之下,柳庭璋还在孟州州府徘徊了两三日,不知不觉,在街头巷尾听了一耳朵关于诚王二子的逸闻八卦,可能是州府有孟王坐镇的缘故,百姓们总是对皇家事务、宗室动态津津乐道。

    对于曾经的信郡王、如今的信庶人,孟王虽是王伯,也不轻易沾染,起码明面上与他并无交往,只是推脱给彭家。

    柳庭璋作为无关之人,听闻过后,只是想起去年匆匆一瞥的诚王妃和子女们进城车马,那时的前呼后拥、骑马少年,让围观百姓咂摸赞叹不已。

    今昔对比,柳庭璋心底出现一丝浮光掠影的感慨,也不过转瞬即逝,感觉这是与他太过遥远的人物故事。

    他是想要试着碰碰运气,寻找卫夫子音信,然而一无所获、徒劳无功,几日过后,只能悻悻地打道回府。

    回到家中,秦秀才倒是闲来提了一句,说柳庭璋既然准备两年后考取乡试,连邻近的孟州州府都去过两次,倒是可以找个时间去本州的云州州府转转,熟悉熟悉情况,为日后考试做个准备。

    柳庭璋领了继父好意,一家人热闹商议后,决定等到腊月,早些给蒙童放假,然后三口之家,一同到云州州府采办年货去。

    说起来虽然是半年后的安排,孟氏也喜得非同小可,名正言顺的夫君和孝顺出息的儿子,要带她出趟远门,她从议定之时就开始积攒银两,毕竟要出外头去吃住采办,样样离不得钱财。

    看着娘亲扒拉钱罐子、一个一个数铜板的欣喜劲头,柳庭璋既感到欣慰,没想到这个提议让娘亲如此上心,又觉得自己之前疏忽了,该多陪伴陪伴娘亲才是。

    不知怎地,他又转念到了夫子身上。家人确实是极大的牵挂,夫子说过他的家人患有喘疾,不知是哪位至亲,夫子必然是为他劳心劳力、因此心力交瘁吧。

    即使失去了夫子音信,柳庭璋还是忍不住默祷,祝愿夫子家人早日康复。

    七月十四这日清晨,柳庭璋与平常一般无二的作息,听到邻里鸡鸣即起,起身后他先练字两张。

    然后就听到了爹娘起身的动静。

    趁着晨光熹微时,柳庭璋手脚麻利,先帮娘亲打上来井水、收拾小院、张罗早饭。中间趁空,他还回房整理桌上书卷,等着饭后与秦秀才一同前往私塾时携带。

    就在孟氏守在厨房、看着白粥火候时,柳庭璋进房,便看到自己之前写好、摊平在桌上晾干墨迹的细麻纸上,叠在自己的字迹之上,一笔一划地浮现了卫夫子久违的字迹:

    【吾徒,多日未联,你可安好?】

    柳庭璋等卫夫子的音信,已经从期望等到了失望、焦急,乃至平寂,他甚至以为,自己与夫子的缘分已经戛然而止了,因此渐渐绝了这份心思。

    没想到,将近两个月,平平无奇的这日早晨,他忽然又看到了夫子话语。对于柳庭璋来说,冲击不可谓不大。

    一时间,娘亲招呼秦秀才再添把柴的声音、逐渐响起的邻人洗漱寒暄声、院中老树上的蝉鸣鸟叫声,都仿佛远去了,柳庭璋两耳不闻。

    自己房中,司空见惯的书桌、窗台、书卷笔墨,也在柳庭璋眼中一点点模糊,他只能看见卫夫子留下的几个字眼了。

    柳庭璋觉得自己手脚发木、头脑发晕,与书桌只不过三四步距离,却像是咫尺天涯,走不过去,四肢似乎不听使唤,他僵立在房间当地。

    可能卫夫子那边也是心情激荡,竟然没有如同之前惯往一般,等柳庭璋回复后再写下文。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之后,卫夫子又写出一句来:

    【我父新逝,昨日刚满七七四十九日,灵柩入葬。我心里难受得很。】

    如梦初醒,如雷在旁,柳庭璋对于卫夫子的心痛感同身受,他的五感瞬时回归,大步走到桌前,不假思索提笔写道:

    【卫夫子安。多日未得您教诲,学生很是挂念。原来您是在操办父亲丧事,学生没能服侍左右、为您效劳一二,实在惭愧。还请夫子节哀,多多保重自身。】

    柳庭璋想起夫子说他今年五十有一,那么他的父亲,掐着指头算算,应该年近七十古稀了吧。在这个时代,算是高寿而终,但是长辈逝世,想必对于夫子来说,还是悲痛难当吧。

    柳庭璋联系起喘疾,补充写下:

    【您曾说起,家中亲人患有喘疾,是否正是令尊?】

    卫夫子迅速回道:【不错,是我先父,自去年年末患了喘疾,经冬历春,半年而逝,痰淤咽气。当时,我等守在身边却束手无策,只有满腹苦痛。】

    卫夫子亲眼目睹老父被痰液堵住喉咙、挣扎咽气的场景,如同再现于柳庭璋眼前。

    夫子恨不能以身相代的心情,柳庭璋也从字里行间深切感受到了。

    世间最痛,莫过于丧亲死别。简直不知为何安慰起,柳庭璋斟酌了词句,勉强写下:

    【学生今年着意收罗民间偏方,也见到不少喘疾病人,发病起来痛苦难当。令尊若是因此仙逝,也算少受些折磨,早登了乐。生死有命,还请夫子不要为此自苦。】

    这次,过了一小会儿,卫夫子才续写说:

    【多谢你费心,你写下的关于梨心和白芷的那道方子,我父曾服用过,说是舒服不少。一套葬仪过后,生死两别,我将闭门守孝三年,居家无事,将能够好好教学于你。你近来可有认真钻研学问?】

    柳庭璋感念于卫夫子在这般打击之下、还惦记着自己的情谊,连忙将自己近日的学习心得,撮繁就简,三笔两笔匆匆写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