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杂交水稻
村长惊奇地看着心下更觉得陆卿卿本事的厉害,“确实是这样,我们之前也想过很多的法子,可都没有太大的用处,之后便歇了这个心思,改种田为养殖。”
“村长,您看从那里有一块空地,我们不如在那里挖一个蓄水池,然后从水源处引一条过去,这样既能起到分流的作用又可在缺水时用于灌溉田地。”
陆卿卿边说边拾起地上的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着,她虽只画了个简画,但胜在简洁明了,众人一看都明白了。
“妙啊,妙啊”,村长看完直称妙。
“这个方法好,若是这样无论是旱还是涝,我们都不用担心了。”
“不止如此,这田里种上水稻以后还能养鱼,能够粮食和鱼双丰收。”陆卿卿笑道。
“养鱼!?”村民们惊叹。
“养鱼?”村长疑惑地挠挠后脑勺,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她说的养鱼是什么意思,微红着脸问,“高人,不知这养鱼是作何解释?如何去养?”
“在稻田里养鱼是有条件的,而正好解决了时旱时涝的问题后,这田便符合了养鱼的条件。
而在稻田里养鱼,还会提高稻子的产量,因为鱼能够吃掉田里的一些水草,避免水草与水稻抢营养,再者鱼还会吃掉一些喜欢吃水稻的虫子,让水稻减少被虫损害。
但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鱼会产生排泄物,而这排泄物对水稻来说是天然的养料,能够增加水稻的营养。”
陆卿卿缓缓地将好处道来。
“养鱼的好处这么多!”村长一听便动心了,当下决定道,“若是这样我们村的人就分一部分出来种田,一部分养殖。”
村长虽没有想到里面的细节问题,但是村民中不乏有脑子灵活转的快的人,他们接连提问。
“高人,不知道这水稻是何种稻子啊?是我们以前种的那种吗?”
“那养鱼如何养?是直接将鱼放在水里就可以了吗?”
陆卿卿听着他们的问题心下一动,这些村民里倒是有几个聪明的,还能想到这么问题,直击事情的关键,原来她是想着明日再来说这些问题,今日先将事情敲定下来,可他们既然问了,那就先提一嘴吧。
“这水稻是一位专门研究稻子的先生研究出来的。
他为了让世上再也没人会被饿死,让所有人都能吃上饱饭,将一生都奉献在研究稻子上。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极为高产的稻子,名为杂交水稻。”
陆卿卿主要是为了说清楚这不是她发明出来的,为之后的事情做铺垫。
“这种水稻的平均每亩产量大约是在两千斤到三千斤左右,不过这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若是播种的时间、方法、地区、土壤等条件不同,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不过,这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村长闻言脚下软,身子便往侧后倾去,若不是因为村民们挨的近,他怕是会摔的不轻。
两千斤到三千斤?!
这是粮食的产量吗?
他真是没有听错吗?
村长被巨大的喜悦砸的有些头晕,半晌都没有缓过神来。
村民们也同样都惊呆了,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就连萧九宴和江澈都被惊到了。
但萧九宴有土豆和玉米的经验在前,稍微好点,但江澈则是激动的脸都红了。
“嫂子,您刚才说的那杂交水稻是稻子吗?”江澈急切地问道。
“是稻子。”陆卿卿淡淡地回答。
“那这水稻生产出来的是大米吗?”他又问。
陆卿卿好笑地看了他一眼,心中吐槽道,这稻子生产出来的不是大米,那是什么?
但她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地回答,“是大米。”
得到明确的答案,众人都怔住了,随后便是一阵欢呼。
“这位先生不知道姓甚名谁?他的心胸如此的宽广,为民为国,我要给他供长生牌,保佑他长命百岁。”
“我们家也要,他做了如此好事,简直就是我们的在生父母,要我说不止是我们个人,我们以后有钱了就给他修一个祠堂专门来供奉他。”
“太好了,若真是如此,我们村里的田地不在少数,都种上水稻,那收获的粮食上交一部分,还余下很多。
这些粮食不仅够我们村里的人吃,而且还有剩余的粮食卖出去,加上田里养的鱼又是一笔收入。”
“是啊,若真是这样,我们青竹村的男娃们都能娶上媳妇生娃娃了。”
“不,若是我家收了粮食,我不卖,我都留着自己吃,一次性吃个够。”
“哈哈哈,我也是,留着自己吃,也让孩子们尝尝干的大米饭的滋味。”
“……”
萧九宴想既然这水稻产量这么高,若是荒境所有的人都能种上,那就真的不会有人饿死了,而且他们再也不用靠饷粮了,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这个念头一起,他心口便热的发烫。
“卿卿,这水稻其他的地方可以种吗?”
“可以,这水稻有很多的品种,只要根据土壤和地区等条件选择水稻的品种,这样即使是在盐碱地还是在条件非常苛刻的土地上都能种植,将贫瘠的土地变成良田。”陆卿卿答道。
她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经过多位科学家的研究改造,他们终于研制出适用于不同土地的水稻,末世也最终结束。
“那……”萧九宴想问她有没有这样的种子,会不会判断哪种土壤适合种植哪种水稻,但是他又怕让卿卿觉得他是为了这些才喜欢她的,于是刚开口便又闭上了。
陆卿卿不知道他话头戛然而止是为什么,但是她知道他想要问什么,便回道,“我师父有幸与这位先生是朋友,所以得到了一部分的种子。
而师父也都将这些送给了我,连同方法一起。”
萧九宴看着她的样子,心跳的更厉害了,目光灼灼地盯着她,一刻也不愿意移动。
“咳”,陆卿卿被他看的实在是脸热,只能用清咳提醒他差不多得了,在外面还是要注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