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莲花!!!罗摩鼎果然被偷走了第章第章第章第章第章
“反正我义兄最近要忙,而且应该就在这附近。那我就在莲花楼多住些时日,好好跟你学做菜。”
“我说苏姑娘怎么来了,原来是跟关兄”
“才不是呢他昨天就出发了,昨晚应该就到这附近了吧。”
“昨晚???”
李莲花想了想,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指,仿佛想到了什么
莫非昨天救我之人是关河梦!!!???
李莲花只是猜测,也不敢那么确定,不过看苏小慵这架势
李莲花眼神躲闪,抠了抠自己的鼻梁。
“奥,那个苏姑娘,我们最近呢,刚好有急事要查,只怕没法招待你。”
“不就是查南胤名字吗。”
“你知道?”
“他在桌上划了那么久,我又恰好认得,就知道喽!”
“这名字叫什么!”
方多病一听便把写有南胤名字的纸举在苏小慵的脸前,紧着追问。
“不让我住在这儿,有问题倒急着找我,那可要看我乐不乐意回答。”
苏小慵下巴一抬,二郎腿一翘,颇有一副得意的样子。
“我。。。哎?”
方多病此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只见笛飞声带着面具,进来端起了方多病面前的米饭,头也不回的走了。
“谁啊。”
“苏姑娘莫怕,这位呢是南海派的阿飞,是我的仆从。他呢,脾气差,所以戴戴面具遮遮煞气。”
“噢,也是我小弟,他只吃米饭。”
“哎苏姑娘,要不然这样吧,你呢告诉我南胤文,以后这个莲花楼,任你住。”
“真的,不许反悔。”
“不反悔。”
“哼~本姑娘可是万人册的孙女,既然李大哥一直要查南胤的事情,我呢,就找爷爷学了学了,虽然临时抱佛脚,可是认个名字嘛,也不难。”
“那这个人叫什么呢。”
苏小慵拿着泛旧的黄纸看了一会儿。
“金半山。”
“姓金?”
“元宝山庄”
四人再次来到了元宝山庄,他们找到了芷瑜姑娘。
芷瑜姑娘知道了他们此行的目的,便带他们来到了元宝山庄的一处废弃花园。
“我第一次知道,这里有处花园,南胤拜草木为尊,这花园应该就是它的祠堂。”
“故显祖考金公半山之神位,这应该就是金半山的牌位了,他就是金满堂的祖父了,这其他牌位上的南胤文,应该就是来中原前那金家先祖。”
“十年前十年后,一切都和南胤有关,刘瞎子提到的毁天灭地的南胤秘宝,应该就是这个了。”
李莲花皱了皱眉,眸子抬了抬,眼神轻瞟了一眼被杂草遮住的树干。
方多病顺着李莲花的眼神走到这棵大树的跟前,拨开了挡在前面的枯萎的杂草。
“这是南胤邪神燧弇啊,左手上拿的应该是无心槐,右手就是修罗草,那这头顶上又是何物呢?”
“驱汝之魂,祭我燧弇,业火焚天,燃汝之魂这不就是金满堂冰片上那一句?”
“业火焚天,毁天灭地的秘宝,那么指的就是邪神头顶上这团火,或许就是南胤三大秘术之首,业火痋。”
“业火痋!!!???”
“那是万物之魂,那是万蛊之王,邪术之首,非人间之术,乃万恶之源。当年南胤的先祖,就是因为得到了业火痋,所以他们才号集了千万的邪兵去灭了西南七邦,创立了南胤。”
“盛着业火痋的鼎,那不就是咱们手中的罗摩鼎了。怪不得咱们找到的那冰片能插进罗摩鼎,百年前血域天巧宫所造罗摩鼎,是种极难打开的机关匣,需要用四枚罗摩天冰为钥匙才能开启。看来那天冰就是罗摩鼎的钥匙。”
“可为何罗摩鼎在我们手中,也不见人来夺,莫非他们还不知道罗摩鼎在我们手中。”
方小宝正说着,便看到头顶有一人影飞过。
“糟了,李莲花,罗摩鼎”
方多病看了后就冲了出去,可是没追多远,人就已经消失了。
过了一会儿,方小宝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李莲花,让他跑掉了,不过我刚回莲花楼看了,罗摩鼎果然被偷走了。”
方小宝一副都是自己的错的委屈模样,觉得对不起李莲花。
“他们既然已经找到这里,恐怕他们已经知道了,这帮人的野心之大,罗摩鼎早晚要被他们拿去,你也别自责了。”
“不过既然这样,我们就按照他们的游戏继续玩找下一枚冰片。”
“既然罗摩鼎需要冰片才能打开,那么我们就陪他们玩,让他们知道我们,也在找冰片。”
“关键是罗摩鼎中的痋虫,我们要找到克制之法”
李莲花眸子低垂,狭长的眼睛渗透着阴恻恻的气息,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师兄
十年了
你也该重见天日了吧。
“芷榆姑娘,金满堂可有什么定期交往的朋友。”
“定期入来的朋友倒是不多,但他每年秋季都会出去几日,说是去漫山红吃席。”
“满山红?就是每年秋叶如火之时,这玉骨秀客玉楼春,会邀请六位奇人参加酒席。哎巧的是,这玉楼春也是富甲一方,足不出户,终年隐居,和这金满堂倒是极为相似啊。”
“既然这个玉楼春的嫌疑最大,那不妨,我们就去见一见他。”
“这玉楼春不是想见就能见的,虽然说吧,他每年都举办这漫山红,但迄今为止,倒是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寝居到底在哪儿,唯有受邀的客人才能见到他本人呢。而要想受邀就得出奇,必须成为这一年江湖当中,最出名的奇人。”
“够奇?。。我们这几个人当中呢,最奇怪的,那不就是这个阿飞吗,要不然让他去街头卖艺,吸引这个玉楼春啊。”
李莲花眼睛一瞟一瞟的,就是一个馊点子,幸亏阿飞也不是吃素的。
“哼,不必这么麻烦,把他们都杀了便是。”
“啊?”
“别怕别怕,他这个人吧,就是爱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