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群雄割据时(七)
大越的这两个藩镇巨头,已经正式决裂。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这乌伤军和祥义军迟早都会发生矛盾,历史无数次证明,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只能有一方。当然,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眼睛不瞎,都觉得祥义军是弱势一方,真要打起来,估计要被乌伤军吃的渣都不剩。甚至,连周老四自己在秦元立没有离开横阳之前,都胆战心惊的过了几天日子,万一秦元立不按预想的套路出牌,自己肯定是必死无疑呢。所以,虽然表面上给秦元立的书信上,充满挑衅,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有装的成分,横竖赌一把,搏一搏,说不出就博出个更大的未来呢。当秦元立率军撤离的时候,周九良也缓缓舒了一口气。
话说,秦元立和周九良之间的仇就这么结下了。越希宗眼看着起义军被消灭,自己可以回婺州了,那个高兴呢。就差和自己的心腹太监岳戚相拥而泣了。三年了,虽然括州也不错,但是和都城婺州比起来那还是相差很多的,别说其它的,娱乐节目就少了很多呢。而且,括州靠海,估计这三年被海风吹的也够呛。
很多时候,事情往往就出乎意料,在越希宗回到婺州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更大的磨难在等着他,或者说苦日子刚熬出头,更苦的日子就来了。这一年外界传来2个极坏的消息,消息之一,就是有人称帝了,安州节度史马裕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率部脱离大越,国号大史,定都安州。这在儒家经典里面,绝对是不可饶恕的,国无二君呢,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对于称帝这一点,老实说越希宗倒还是比较淡定,这大越王朝的实际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基本就是行将就木的状态了。有人称帝称,无所谓了,这又不是第一回了,人家杨天还把自己赶出了都城呢。只是朝廷的那边所谓正人君子不干了,每次朝会都是七嘴八舌的,表示的义愤填膺,实际没任何用。出了婺州城,有多少人听朝廷的号令,洗洗睡得了。当然,越希宗心里也有数,大越虽然快完了,但是,至少目前自己还是皇帝,对平衡各大藩镇还是有用的。这个人贸然称帝,敢冒天下之大不为,必定成为众矢之地,到时候自然有人收拾的。消息了之二,这就不得了,乌伤人造反了。越希宗很纳闷呀,前面还是平叛的大功臣,怎么这才过来没多久,就把枪头对着自己来呢。越希宗是想破脑袋也弄不明白,自己对秦元立不错呀,金银珠宝、高官厚禄的供着,怎么还不够呢?
其实,这两件事情的发生,特别是乌伤军的反叛,和岳戚有着很大的关系。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越希宗被赶出婺州城,毕竟是一国之君呢,到一个地方,就乌压压的一帮人,又加上连年的藩镇混战、盗匪横行,每到一个州县就造成交通拥堵,各地老百姓都是苦不堪言。另外呢,由于起义军叛乱,造成南方各地的税赋基本就断了,这一大帮人,自己肯定干不了活,都是要各地赋税养着呢,这赋税一断,就陷入了经济危机。吃喝拉撒,这最基本的保障,都开始捉襟见肘了。有官员就上书越希宗,再这么下去不行呀,这近万人的队伍,就是近万张嘴呀,实在不行,部分人员就地解散得了。这时,岳戚就跳出来制止,这怎么行,一方大义凛然得话,什么皇上贵为天子,服侍的人少了,像什么等等的话,最后,还给进言的官员,说到,你们这么做居心不良,就是想让皇上受苦,论罪当斩。你这一弄,大家都不说话了,说一下要死,那何必呢。
资金匮乏,入不敷出,政府非但没有下令精简机构,跟随的人员反而新增了三万多人,这是三万多张嘴。不用想,肯定就是岳戚干的。当然,有一说一,这件事情岳戚也很有苦衷,大越这几年动乱不断,各地盗匪横行呀,搞得民不聊生,个别势力庞大的盗匪,人数已经比一些小藩镇节度的兵力还多呢。乱世最重要的就是手里有兵呢,手里无兵,不但要受藩镇的欺负,这些盗匪都够大家受的。所以,为了巩固中央的军力,岳戚在括州境内大量招募新军,分成3军,每一军设置1万人,一共就是3万人。与之对应的,你兵增加了,官员也要增加呀,所以,朝廷官员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官员和士兵都得吃饭都得拿工资?你说你给还是不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