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孔府菜 2府3 安然虚心受教,将老……<!>
安然虚心受教, 将老嬷嬷的一本手册和一本药典接过来开始认真学习,重要内容抓空抄录下来,这可是宫里传出来的, 一定要好好记下。
不过按她们的要求现代人的生活都是垃圾,那些烧烤摊夜夜火爆不都是被人捧起来的?那些贪恋冰凉的孩童岂不是一个个在燃烧自己生命?还有那一片片肥美的生鱼片,高脂高糖的甜品,不知成了多少人的最爱。
人们为了口欲很少再去节制,但作为想成为美食家的安然却不能不去了解认知。
于氏的顺风顺水让安然有了一道狐假虎威的光环, 到哪儿都被人高看一眼,别人客气,她更客气,虚心求教学习府菜中的大菜, 大菜几乎都很耗时耗力,材料贵重,做起来更是精雕细琢。
学会了海八珍就学草八珍, 山八珍因为食材的稀有只能找机会。而草八珍性温平和,与鸡鸭一起炖煮很适合于氏。安然的好学勤奋慢慢赢得了老嬷嬷的认可, 于氏对安然这种敬业态度非常满意。
这样调理了一年多后于氏再次怀孕, 为此安然还得了赏钱。趁着于氏高兴,安然求了恩典, 终于将自己一哥转为正式厨子,两个侄子也进了厨房。
只是于氏这次又生了一个女儿, 不管男女,只要是自己生的于氏就喜欢。有了女儿的喜悦没持续多久,京城娘家就出事了。于家的天于敏中病重,几个月后病逝。
哥嫂带着婆婆侄子回原籍,族里侄子却侵吞了于家老家的家产, 族侄被于氏的侄子告上官府,这一事惊动了皇上,皇上命令地方官彻查,这一查却查出了问题,大清清官于大人京城的家产和老家的家产居然查出两百多万!
结果上报后乾隆都被震惊了,他相信了那些弹劾是真的,但为了保存于敏中死后最后一点颜面只让人没收了于家家产,给于家留了三万两生活费,那个侵吞家产的族侄被判流放。
本以为这事到此为止,没想到又有案子将于敏中牵扯进来,甘肃冒赈贪败露,涉嫌百名官员,因此事被杀者56人,而主犯却是于敏中。乾隆处置了一批官员颁布一道谕旨,一句“宣年力久,且已身故,朕不忍追其罪”再次将于敏中罪责轻描淡写过去。
几年后乾隆想起此人终是耿耿于怀,最终将于敏中撤出贤良祠!这是后话。
于氏知道娘家连番出事便将侄子接过来安排进孔家庶务中。程氏敢怒不敢言,只能每次去婆婆那里请安时抱怨几声,何太夫人开始打岔混过去,听烦了便道“你要是有能力就夺过来,没能力便闭上嘴巴!”
她还烦着呢!她的儿子正值盛年的衍圣公身体却出现问题,儿媳不担心自己男人反而为这些事叽叽歪歪的!何太夫人还真冤枉了程氏,在整个府里要说最紧张衍圣公的没过程氏,如果没了男人她知道自己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
现在于氏让她的子侄在逐步参与着孔家庶务管理,而她的儿子还没起来,等他们长大家里还不定是谁的天下呢!
像她着急的还有两位叔祖,他们的权利一点点被剥夺,如果衍圣公出了事他们相信管家权一定落到于氏手里,至于大公子他们是不抱任何幻想,大公子因老爹和爷爷几次被皇上斥责早已歇了任何心思,一心只想读书做学问,家务事一概不管。
衍圣公府因衍圣公状况不断恶化呈现一片阴霾,衍圣公拖着病体向朝廷呈上奏折,因病告退!随着皇上嗣封孔宪培袭爵的圣旨还来了太医,太医只将老衍圣公的生命延长了一年最后还是医治无效。
于氏正式成为府里的女主人,程氏退居后宅为太夫人安养。
于氏将府内庶务接管过来,大刀阔斧地重新整顿一番,管理人员大换血,几乎都用上了她自己的人手,连白玉小玉都有了自己的差事。
安家以为安然这次一定会被重用,没想到等了一个寂寞。
安然不奇怪,她毕竟在程氏那里待过,于氏的心眼有时很小,有时还很神经质,她若不相信的人怎么也信任不起来。她怀疑过安然给她吃了什么以致她不容易怀孕,即使怀孕也没生男丁。
她怀疑却还想用,于是安然继续呆在小厨房跟着两个嬷嬷整日吊着各种汤水,做着各种滋补营养品。
安然看看手里的书册,还有部分没看完,应该是没看懂。很多地方她边看边要问问两位嬷嬷。经过解释方明白。这样挺好,安然很满意,只要自己还有事就不想出去。
外面的风风雨雨仿佛与她无关,既然有送上门的师傅为啥不学?
府内整顿好后于氏开始对府外下手,让侄子继续接管产业。孔家的产业实在是庞大,有些根基太深暂时无法动摇。于氏没强求,她现在想做都没办法,主要是人手不足。她刚来几年?能用的人手实在太少,可信的更少。
于氏太需要人手了,孔家家族有的是人,谁都想分一杯羹。那么最好的路线便是与于氏侄子搭上关系,于氏侄子也需要笼络一些人手,两厢各有所图,于氏侄子身边便有了一些人手。可两位叔祖经营了这些年岂是那么好动的?
于氏侄子接管下来困难重重,以至于发生了多次内斗群殴的事。
双方各执一词,到衍圣公跟前评理,衍圣公感觉头大,他根本不想管这
些事,“两位叔祖看着解决!都是一家人,何必弄得你死我活?”
让五太爷六太爷解决自然是己方胜出,吃了亏的于氏侄子只能来姑姑这里告状。
于氏大怒,“这事我会处理,你们暂时消停些,千万别再闹事冲动。”说完吩咐拿钱安抚受伤人员。
孔家绝不是一块铁板,从几次相互状告便能看出族里心思各异,于氏是聪明的,自从有了掌控孔家的心思后已经将整个孔家家族各派势力都了解了七大八,那次群殴后于氏没有动作,偶尔召见一下子侄,给京城送了一些土仪,生活就如以往一样过着。
乾隆五十年,国子监辟雍新建落成,皇帝 亲自讲学,衍圣公帅众先贤后裔观礼,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而就在这一年孔家族人孔庙四品执事揭发孔继汾所著《孔氏家仪》一书有忤逆之词,呈状山东巡抚,孔继汾获罪入狱。
而这本书早在一十年前就写完了,到如今才有人揭发让人不得不深思。可律法在,不容你辩驳。
孔继涑带着五哥的儿孙求上衍圣公府,衍圣公前堂跪地一片“还请衍圣公救救你五叔祖吧!五哥一生醉心学问,哪有不臣之心,即使有言辞不当也是无心之举。”
孔继涑老泪纵横,这真是无妄之灾!
“叔祖请起,各位叔爷叔伯们也起来!哎!曾孙也正为这事犯难呢!五叔祖这事若属实曾孙便有失察之过,曾孙正在拟请罪书呢!”
“公爷,看在五哥帮着打理府里庶务多年份上还请您一定救救他啊!如果此难过去一定让他在家潜心学问,不再出世!”孔继涑一个头磕下去,衍圣公赶忙扶起,“六叔祖,折煞曾孙了!我这就去府衙问问!”
巡抚给了衍圣公足够的面子,人来了就被请进去,“公爷,这事我等可做不得主,公爷应该没忘明史一案吧?我等有几个脑袋敢压下此事?”
衍圣公自是知道,跟来的六叔祖最终也是无可奈何。他们解释多少都没用,巡抚即使相信你是清白的也没用,这事就得皇上开口。
巡抚给了足够他们面子,让他们见到了人,可见到了又能如何?“可恨告发的小人!”现在六叔祖最恨的就是告发之人。《孔氏家仪》在族里流传了多少年,想查都不知道从何查起,这一点巡抚是不能告诉的。
“六弟无须担心,这事关键在皇上,怎么看也是皇上一句话。”关进了大牢孔继汾越发冷静了。他预感到事情不会容易过去,这就是针对他的阴谋,他自认为无愧于天,无愧于朝廷,何来謀逆?一句“余区区复古之心”就被人诟病为反清复明,这就是断章取义!他只是想恢复孔家祖风,与前朝何干?他从没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冤枉。
“六弟,一切听天意!”
一群人又赶回了孔府,衍圣公连夜奏折,快马送京,一是为自己请罪,一是将五叔祖自辩呈上,可惜老皇帝认准了孔继汾的不臣之心,复古与复明有何区别?这就是对大清的不满。
责令刑部严查,刑部就是看皇上脸色办事的,很快孔继汾的判决下来:孔继汾乃圣人后裔,还登过仕途,如此妄言,理应重判,发配伊犁,充当苦差。
这样的判决让五房众人如遭雷击,当家人毁了,也意味着他们这一门全完了!
后来孔继汾在充军路上经儿子多方筹措借贷赎出得以自由,却一直没回老家,游历南方死于友人家中。其子文学史学造诣颇深,受其拖累,一生不得志,这些都是后话。
于氏正好命人接管了孔继汾所管的庶务,有些人仿佛从中嗅到了什么。见风使舵的忙向于氏示好,但也有不死心的硬抗,他们始终相信孔家的就是孔家的,怎么可能交外人掌控?这是不合规矩的!
于氏没着急,猫抓老鼠还要耍一耍,她只要先稳固下已经掌控的就好,也看看有些人的选择。对权利的掌控让她找到满足,唯一遗憾的是自从生了一女儿就再也没怀过。连御医看后都没什么好办法,“夫人身体没事,可能原因出自衍圣公!”
也就是她不易受孕可能是衍圣公的问题,于氏如珠如宝一般疼爱着闺女,而突然的高烧让她失了方寸,等郎中过来一看方知是天花,于氏如遭雷击,她日日求神拜佛依旧没保住闺女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