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父死母弱,科技强国 > 第58章 说与做

第58章 说与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许立杰并不知道陆卫军那里已经签订了合同,即使知道也没办法,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并不会以他个人的意志所转移。

    他一定要把这个机器做出来,至于原因,许立杰从后世老师那里听来的。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说,那场波及全国,声势浩大,持续时间长达十年的运动,在老师他自己看来,其根本原因是失业率太高了。

    这时候的城镇失业率有多高?说出来能吓死人,一直维持在20以上,而这数字仅仅是统计的城镇失业人口,并不包括农村。

    要不然为啥会有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历练?实在是城市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安排这些人,一如原剧中,贾梗上山下乡回来后,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就是这个原因。

    这年头初中或者中专毕业就能工作,而工作都是街道办介绍安排的。

    有关系的人,即使上山下乡也会被安排到好一些的地方,没有关系的人,安排的地方就一言难尽了。

    所以为了找工作,走关系、送礼贿赂成风也不奇怪,俨然像极了汉朝后期的“举孝廉”,社会的风气就是这么慢慢变坏的。

    城市里一大帮年轻气盛,无所事事,荷尔蒙爆棚的18-28岁青年,可是大吨量的炸弹。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大量的失业青年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当一句“造反有理”的口号出来时,才会天下云集景从,打砸抢的乱七八糟了十年之久,毕竟都是穷人,还是打砸抢来钱更快,以正当理由当土匪,那可是无本的买卖,还能一夜暴富。

    许立杰这么着急弄出来维尼龙生产线是为了稳定就业。

    众所周知,纺织行业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当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有了工作之后,当他们不用被街道办不公正的待遇而上山下乡之后,社会应该会稳定许多。

    处理了轧钢厂的事情,许立杰主动去找了好久不见的卜静。后世的经验告诉他,能做事又会表现的人才更能获得领导赏识,群众的认可。

    路上,许立杰将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与卜静说了一下,并带她到轧钢厂的各车间转了转,为她讲解了一番,还采访了几个工人同志,其中就有二大爷。

    又从许立杰这里挖到新闻的卜静非常高兴,转头回去就写了一篇报道出来拿给她师傅看,师傅看了很高兴,一番润色之后就发在了当天的晚报上。

    二大爷最近不怎么喜欢听他的收音机了,主要是收音机里都是各种批判《海瑞罢官》的事情,初始听得时候还津津有味,但是听得多了就让人味同嚼蜡了。

    他这些天爱上了看报纸,主要是京城晚报,其他报纸的主要内容与半导体收音机上报道的一个样,没啥意思。

    昨天京城晚报的美女记者同志来厂子里采访,二大爷看到许立杰领着对方进了自己车间就迎了上去,没想到记者同志对他进行了采访。

    二大爷高屋建瓴的说了一些厂领导说过的废话,记者同志听得挺认真还在本上写写画画。

    没想到今天的晚报上就刊登了对他的采访,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名字上了晚报,激动万分。

    不过他很快就压下了兴奋,表现的若无其事,但是将报纸上刊登对他采访的那一面翻在了最上面。

    随后,二大爷出门,在院里端着一茶缸茶水轻轻的吹着水面上的茶叶末晒太阳。

    刘光天最近也迷上了看报纸,跟他爸打了招呼后,见他爸手中没有报纸,急忙开门进屋。

    刚一进屋就看到报纸在桌上放着,刘光天快走两步,一伸手就将报纸抓在了手里,那样子像极了后世小朋友抢遥控器。

    透过还未关严实的屋门,二大爷将儿子的行为尽收眼底,他的嘴角不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云淡风轻的有种处事不惊的模样。

    果不其然,过了不一会儿,刘光天就发出了连连的惊呼声。

    二大妈正在做饭,听到儿子的惊呼探出头来,刘光天激动的举着手里的报纸,大步从屋子里出来,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大声道:“爸!您上报纸了!”

    此时的大院里面,很多人家都在看报纸,他们都看到了二大爷的名字,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红星轧钢厂7级锻工刘海中同志几个字清晰可见。

    三大爷看到二大爷的名字,稀奇中又带着鄙夷的“吆”了一声,“还真让这家伙上了报纸了啊。”

    二大爷是大院里面第三个上报纸的人,前两个是许立杰和傻柱,第三个就是他。

    大院儿热闹了起来,各家各户都在谈论着二大爷上报纸的事情,他们拿着报纸去二大爷家道喜,二大爷可算了压了一大爷一头,喜气洋洋。

    ……

    同样看到报纸的陆卫军同志满脸的不屑之色,京大这是又在搞大跃进,放卫星啊。

    陆卫军忽然就想起了前些天在大领导办公室见到的京大教授和那个不知所谓、大放厥词的小孩子。

    大领导难道有眼无珠吗?京城大学如果有这种实力,早就做出来了,何必通过暗网联系日方,用民间力量达成引进?

    陆卫军在心里暗自吐槽,他自己却不想想,他谈判下来的合同里的那些条条框框是个什么鬼?这些条约简直就是丧权辱国。

    “呵呵!还敢上报纸,我看你们到时候拿不出来东西怎么交代!”陆卫军这么想着,“不行,我得加快进度,用实际行动打他们脸!”

    想到就做,陆卫军亲自上一线督促、慰问工人们建设新厂,整天风吹日晒也不说一句怨言。

    在他的努力带领下,工人们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工程进度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前进着。而他的表现,很是赢得了领导和群众们的赞赏。

    ……

    卜静采访的京大研发出来维尼龙生产线设备的这篇报道很是让京城晚报涨了一波订阅量。

    甚至有南方的单位部门也开始订阅京城晚报,就是为了获取维尼龙生产设备研发的第一手资料。

    受到报社表扬的卜静忽然想起了这几天街头巷尾谣传的一句话,说是京城正在建设维尼龙工厂。

    她灵机一动,找到自己的师傅道:“师傅,我听国棉一厂的工人们议论,说是最近预备从他们几个厂抽调人手加入新建的京城维尼龙厂,我想去采访这个正在新建的工厂。”

    冯振堂放下手中的《光明日报》,这几天他接到师傅陈玉谦的指示,要求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晚报上写文章,可是这文章不好写啊。

    南方人的脑子也太好使了,冯振堂能想到的点都被他们给写完了。

    让他去抄袭他拉不下这个脸,可是不抄袭,他又写不出什么新意来。

    卜静的话让他心中一动,他想起了京城晚报的创办宗旨,补日报之不足。

    眼下不论是《人民日报》还是京城日报都是报道和批判《海瑞罢官》的,晚报再拾人牙慧没意思,为何不在科技研发这个领域继续深挖呢?

    想到这里,冯振堂眼睛一亮,他站了起来道:“小静,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咱们去找你师爷。”

    两人找到陈玉谦,冯振堂将卜静刚才说的话和自己的想法向陈玉谦进行了汇报。

    陈玉谦详细听了徒弟的想法觉得此事大有可为,他当即拍板,这个事情可以搞,晚报要对这方面的事情进行专版报道。

    得到批准的卜静兴高采烈的去申请了相机,装进了随身背的帆布包里,骑着单位配给她的自行车就出门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