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万天 > 第105章 九九八十一

第105章 九九八十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好了,先不想那恐怖的七层老木楼了。

    下午主要工作就是筛料。过滤粗瓷土里面的大颗粒的杂质。

    通过筛网就可以得到比较细的瓷土。

    过筛都是人工用锹铲上去的,我们运过去多少瓷土,还得全部过一遍筛网。

    当然不用现在全部都滤一遍,而是用多少,滤多少。

    一般都是一料池一料池的滤。如果多了,料池里盛不下,就溢到外面了。

    我和阿虎往那滤网上铲着瓷土,不停的还要用木推子在上面来回匀料。

    尘土飞扬,粉尘较大,不过因为这窑沟的空气也是顺着沟势运动的,这些尘土也是只顺着一个方向飘动。

    我们只要站在其反方向即可。也不用管它风向,站上风口的位置就行了。

    老王师傅带着冯师傅到处转悠着,应该在为这次起炉做着全盘的布局。

    对了,大伯已经去巡山了。一头干起活来也没注意啥时出了沟的。所以,这会儿,一直没看见人。

    只见沟南侧那马棚里少了一匹马,应该是驾马走的。

    哦,对了,去打水取柴的那条北侧出沟的路骑着马也能出去,南侧我们来时那条进沟的路也能骑马出去,都不是很陡。

    虽然,那风尘顺着沟飘,但旁边依然粉尘不小,尤其过滤的时候,掉下料池那一刻。

    这时,老王师傅从那锁着门的那间宿舍里拿出两个全包围面罩,递给了我和阿虎。

    戴上就露两眼睛,的确比没有强太多了。

    原来,那间锁着门的宿舍,放置着工具什么的,不过我离得远,没有看见里面还有别的什么东西。

    冯师傅和老王师傅一起对那四号炉窑进行修补,看见用一种特殊的红泥与水搅拌着,然后用那泥修补炉膛内部的破缺和裂缝。

    当然,这一环节很重要。

    渐渐的,我和阿虎滤过的瓷土料也过半池了。

    老王师傅也不时过来看看,让到标记的刻度就可以了。

    是的,在做料的料池上有一个明显的标记,那就是界限,据了解是很多年的经验标记出来的最准确的用量刻度。

    我们也准确的滤到那个标记处就停了下来。

    然后就开始打桩子了,就是架在料池上的一套木头大锤,和绳索组成的粉碎系统。

    拉绳子,提起料池上的大圆木锤,然后放下去,让大木锤自由落下,重重砸着料池里的瓷土。

    让瓷土进一步细化、粉末化。据老师傅讲,这一步也是很重要的。

    对用料粒径的严格把关,达到一个很小的目数,完全粉末化,这样烧出的胎体更加光滑细腻。

    当然,外面还有釉质,这样更加精致美观。

    我和阿虎轮换着打着料土。不知要打多久,反正频繁的死劲拉绳就行了。

    我和阿虎好像各来了九九八十一次了,反正很多了。

    这时,老王师傅又过来了,又过来要指点迷津了。

    伸手从料池抓了一把,手上搓了搓,就知道料到什么程度了。

    然后,竖着眉毛说:“继续再抽打七个九九八十一次。”

    哈哈,我算术不好,那应该一共就是九个九九八十一次吧。

    七个九九八十一是多少,难道我和阿虎再各来三百下啊。

    这瓷土也太难伺候了,估计这九个八十一后,这缸料池的瓷土才能合格。

    哈哈,我此时,深感这最原始古老的方法制瓷是多少费力。

    那古老的瓷器也是多么珍贵,包括现在做的一样,一样是多少珍贵啊。

    那看大木头锤,上面还加了配重,这样就比较份量了。

    手腕粗的绳子,每拉起一次,手臂要用力,脚底也得用力瞪着地皮。

    要不说,这活不光费力,还费鞋子。

    不知,给不给发鞋呢。

    刚说完,我洗了把手,手上也磨秃噜皮了,再磨水泡也起来了。

    当然,我不是什么娇生惯养之徒,是农村人。但是,真正持续用浑身力气的体力活,这算是头一次。

    对了,这拉起的高度也是很有要求的。不能低于支撑木架下部那道加强横梁。

    原来,那料池的标线,也是防止料倒入太多,后续环节防止四处外溅。

    这里的每个环节,都有很严苛的要求。

    当然,这些标准都是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这一点,我能深深的理解,也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如果上一环节没到位,也势必影响着下一环节。

    必须做到精细求精,看似卖力气的粗活,其实里面的精细劲还不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