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万万想不到 > 第16章 小镇生活开始了

第16章 小镇生活开始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人很快回到米店后院,杨梅终于是稍稍放下心来。这丫头来镇上第一日便出去了两回,再不拘起来学女红和规矩,这心都要玩野了。

    “春生哥,你真该去番外人那里看看,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杨伟贤进了院子就找林春生。

    林春生在家温习功课没有同去,他笑笑说道:“都有什么稀奇的,你们给我说说?”

    杨伟贤这可来兴趣了,“第一稀奇便是夏儿妹妹这番话叽里呱啦的说的贼溜啊。春生哥,林爷爷也教你了吗?”

    “……番话?”林春生疑惑地转头看向夏儿,自己从未听说爷爷会什么番话。

    “你不会啊?那可厉害了,夏儿跟那番外人聊得哟,非要送东西给我们,夏儿都不要呢。我上回送你那个书箱,夏儿还给番外人画了一个新的样式,那可真稀奇。我回去也去捣鼓捣鼓,做成了再送一个新的给你。”这杨伟贤可真是个话唠,叭叭叭得巴不得把刚才的场景一点不漏地说给林春生听。

    杨伟贤突然又从怀里掏出那鹅毛笔,“对了。夏儿要了这个鹅毛笔,这笔沾了墨也能写字,春生哥你试试。”

    鹅毛笔,其实就是用鹅羽毛制成的笔。翎管经过去脂处理以后,把端面削成斜尖形醮上墨汁就可以写了。

    写起来比毛笔方便很多,但是一支用不了多久就会坏掉,鹅毛在当地一般用来制成药,经常有药童在每年春节后就会到各乡各里收鹅毛。

    当地几乎家家户户养鹅,因为祭祖拜神有大节就需要拜鸡鸭鹅。每家杀了鹅,都会把鹅毛处理干净晒干后等着药童上门收集或带到镇上药店卖掉。

    “冬冬哥,你下次来在家拔大鹅的毛给我。”夏儿想着自己毛笔字写的这么难看,怎么就没想到鹅毛笔呢,早想到的话自己家里那大鹅就得被我拔秃了。

    杨伟贤却不敢答应,“夏儿妹妹,那可千万不能去拔啊,那大鹅可太厉害了,上次伟光扯它毛,让大鹅追到家里,屁股都让大鹅啄了,疼了好几天呢。”

    “妹妹,冬冬说的没错,大鹅无比凶残,你可不要乱来。”林春生自然也见过大鹅的厉害,村里小孩多胡闹,时不时有些胆大妄为的小孩想去挑衅大鹅,通常都会被大鹅追着叮的满头包。

    “我回去问问奶奶,二叔娶亲杀鹅了,肯定有鹅毛。”

    “夏儿,你咋会说番话?”林春生问道。

    冬冬哥好忽悠,感觉自家哥哥却是不太忽悠的样子。

    夏儿看着她哥哥,一脸真诚地说:“就是小时候爷爷教我的呀,太久没说好多都忘了,我也是连猜带比划和那番外人交流呢。”

    “你现在不也是小时候。”杨伟贤在旁边小声嘀咕。

    “爷爷却没有教我。”春生仔细想了想,爷爷确实也没有跟自己提过有关番外的事,记忆中就是让他好好读书。

    不过林春生很快释怀了,爷爷藏水晶石于蛤蟆石下,连他爹都不知道,还是自己偶然发现。爷爷只教妹妹番话,想来也是他爷爷能做出来的事。

    夏儿如果知道春生心中所想,肯定下次祭祖要给林爷爷多磕几个头啊,这莫名其妙会说番话竟就这样让她混过去了,感谢林爷爷去世了还这么有用!

    “哥哥,我今日与番外人说话,才想起你这两日教我的太有道理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你看呀,我这番话太久没温习,都快忘光了,证明学习确实得经常温习。今日和番外人一说相当于温习了一下,不但把之前忘记的又记起了,还从番外人那又学一些新的番话。这孔老夫子可真是厉害。”夏儿赶紧转移话题。

    林春生很难不同意,妹妹真是难得的聪慧,不用自己督促,学以致用让他很是欣慰,做妹妹“夫子”果然没错,林夫子虚荣心得到强烈满足。

    三人又在院中逗了会小狗,不一会儿杨伟贤就被来送母鸡的大舅舅抓回家去了。他叫着要留下来明天反正也要去木工师傅那,可惜他爹不同意,说他性子跳脱的很,留在这肯定要影响林春生读书。唉…

    夏儿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舅舅和大表哥,唉,她也想叹气,她有不详的预感,她娘肯定不会放过她的。

    知女莫若母,直觉很准,刚关好院门,杨梅便喊了夏儿回屋。翻出下午做针线的竹篮,找出一块素布用绣绷绷好,让夏儿拿好。

    “一来就出去溜达两次,可不能再这样玩了。你先跟我学学刺绣,免得以后啥也拿不出手。”

    夏儿坐在那椅子上,拿着绣绷,身上仿佛有几百只蚂蚁在咬她,愁眉苦脸地说道:“娘,太难了,我学不会刺绣的。”

    杨梅秀眉一蹙,慢瞥她一眼:“怎么就不会,不学谁也不会。”

    夏儿眼珠一转,笑道:“娘,你秀一条手帕要多久,能卖多少银钱?这时间做点别的什么不好吗?”

    看女儿得意地晃着腿,坐没坐姿,杨梅不气反笑:“你说破了天,今天都要扎朵花出来。”可能觉得自己语气过于强硬,又改口,“花确实有点难,实在扎不出花,绣片很容易的叶子也行。”

    夏儿唉声叹气地拿起线穿针眼,穿了老半天手一直发抖没穿过去。

    杨梅看得着急一把抢过夏儿手里的针线迅速穿过针眼,又拿给夏儿让她学自己打结。

    “娘,你穿都穿了,还不能帮我把结也打了吗?好难嘛。”

    笨手笨脚地学着杨梅打结,奈何半天也没打好,好不容易终于才打成结。

    杨梅这时说道:“你外婆从小教我,穿针莫打结,下世唔烧北。”(注:下辈子不认识)

    看来又是一个当地神秘咒语,夏儿虚心接受不敢反驳,不然下次见到外婆,她娘亲肯定要告状数落她了。

    只见杨梅手起针落,迅速在布上飞针走线,不一会一片栩栩如生的叶子就绣好了,她不由得缩了缩脖子,我的娘亲哟,这叫很容易?

    杨梅温温柔柔地看着她,柔声问:“夏儿,可看明白了?”

    夏儿点点头道:“娘,我眼睛是看会了,但我手不会啊。”

    “来,你试试。”杨梅谆谆教导在夏儿看来是比“逼良为娼”还要残忍。夏儿心想这绣花比死还难受,别不信,我一个月前才死过一次穿过来的,我有话语权。

    她视死如归地拿起针,将帕子凑到眼前,拿起针线如同上前线打仗般,猛地刺进了素布上,把杨梅看得胆颤心惊,绣没两针,就听夏儿“哎哟”一声。

    杨梅吓了一跳,抓过夏儿手一看,还好不咋严重,只见夏儿指尖冒着一颗血珠子。杨梅说道:“没事没事,第一次难免,慢慢来。”

    夏儿两手一摊,头直往杨梅怀里钻,求道,“娘亲哟,最好的娘亲哟,您就饶了我吧,我实在学不了来绣花。”

    她说罢跳下椅子,一阵风似地刮出屋,门口小黑狗听到动静哼哼两声,夏儿抄起小宝躲进了哥哥房中,下一秒砰的一声门都锁上了。

    “唉,你这丫头,不学就不学,出来玩,别影响你哥。”杨梅又气又恼,怪自己这两年没把夏儿拘起来,性子完全野了一点女孩子样都没有。

    朽木不可雕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作者:陶渊明

    这几日夏儿可谓度日如年。为了不让她打扰哥哥温习功课,夏儿被杨梅抓起来学针线,几日没出门了,手指扎出血珠这种伎俩杨梅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扎手这一招不好用,夏儿只得老老实实地学了几日,毕竟她也不是真的小孩,有心做哪里会几片叶子绣不出来。

    绣了几日杨梅总算是稍稍放心,看来还是自己逼的不够狠,看夏儿这几日的成果,不止学会了各种叶子的形态,还创新绣了几条竹子,得到杨梅的高度赞赏。

    大儿子读书向来自觉不用自己操心,小儿子又还小整天睡觉,看来最近确实是专心教导女儿的好时机。

    转眼就到了林春生要去学堂考评的日子,一大早杨梅便起来给儿子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其他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前一日林春生早准备妥当,装在他的手提书箱中。

    因为学堂开放考试,三舅舅这些在书院读书的学子也休沐一日,早早他便过来要送林春生去学堂。本来没夏儿什么事的,但好不容易出门的机会,她坚持要送哥哥去学堂。

    今日天气晴朗,一大早院子外的树上小鸟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担心稍后太阳太大,夏儿又带了把油纸伞,这才跟着舅舅和哥哥出了门。

    一路舅舅还在和哥哥传授经验。毕竟他已经在书院读书多年,各个老师的风格还是略有了解,本次考评出题的老师中规中矩,正常都是出论语作为考评内容,这让春生放心不少。

    考试内容不担心了,需要注意的便剩下卷面书写,这个三舅舅也帮不上忙了。

    一路走走聊聊就到了书院门口。镇上的学堂名“龙溪书院”,此时书院门口至少有一百多个排队等着进场考试的学子,还有一些送考的家人,书院门口热闹非凡。

    “舅舅,我这就过去排队,您带妹妹先回去吧,这里人多嘈杂。”林春生看了眼,自己估计还要好一会才能进场,不想妹妹在此处逗留。

    三舅舅却说道:“今日无事不急,你先去排队吧。”

    春生只好走入了排队的阵营,三舅舅带着夏儿在书院门口,津津有味地听着附件家长们八卦,一直等到春生进了门才走。

    刚才只注意到处闹哄哄的人,这会随着学子进了书院,送考的人也大部分离去,夏儿这才看到书院门口竟也是一个小型的商业街。

    茶铺,小食铺,裁缝铺,珠宝铺,书铺,酒楼,每一家看上去都挺有格调,看来是专门做书院学子们生意的,特别是茶铺,今日好不热闹,坐满了送考的家长们。

    既然来了就没有不看看的道理,“舅舅,我想去那书铺看看?”夏儿指着不远处的书铺。

    “你识字?”三舅舅一脸惊讶。

    夏儿语气轻快,“舅舅你少看不起人啊,我跟着哥哥学了好多字了。我身上有10文钱,我想看看能不能买本书给哥哥。”

    “哦,10文钱买不了一本书。”三舅舅只有14岁,虽读书多年,但却也不懂那哄女孩子的,直接就一口断了夏儿的念想。

    夏儿却说:“那我看看总行了吧,看好了回家再同我爹要。”

    两人一起进了书铺,夏儿又向伙计打听了各式物品的价格,夏儿听完不禁啧啧称奇。

    难怪都说穷人读不起书,这笔墨纸砚无一不贵,特别是这书,印刷质量这么差,一本却要几百文。

    也难怪自家除了爷爷在时那几十本书,这两年他爹再也没买过书。自家欠了老叔几两银子都分期还了两年才还完,这书一本就半两银子。

    夏儿摇摇头,买不起买不起,自己全身上下一共10文,还是上回和哥哥出来买狗,最后是外公出了钱,剩下的钱爹说放哥哥那,哥哥却给了她10文。

    一回头就见舅舅站在角落的书架前翻找着,夏儿走近一看,这是旧书吗?

    “这些是印刷错漏的书籍,你看。”三舅舅翻开其中一本,只见上面残缺了几行字迹模糊,又翻开一页,却是印刷完整无误。“我们偶尔也会买这样的残缺书价格就便宜些,然后和书院里同窗或夫子借了书来核对自己补缺。这样比自己抄一整本书就快很多。”

    “这样的一本要多少?”夏儿问道。

    “大概也要50文的,毕竟里面大部分内容是好的,只是要费工夫去补齐。有些家贫的同窗,会帮书铺补齐残缺书换取一些纸墨。只是太费时间,除非是《论语》之类比较简单的,整本书倒背如流,不然需要每一页逐一核对,确实太费功夫了。”三舅舅仔细地给夏儿讲解。

    “这里都是些游记,话本值不得这个钱,你可不要来买。”三舅舅翻了一通找不到合适的书,他本也想找一本自己补了残缺送给林春生。虽然春生是他外甥,但是只比他小两岁,小时两人都一起在龙坑村老秀才那读书,感情也一直不错,只是后来他到镇子里读书,春生因为家变休学,这两年才联系少一些。

    看过了书铺,夏儿又想去番外人那转转,她已经和陈楷打听了,沿着书院旁边的河道往回走,不远就是万和桥,番外人白天就摆在哪里。可惜三舅舅得了她娘亲的交代,不愿带夏儿去别的地方,只说该回去跟她说一声春生进去考试了,免得她在家担心。

    唉,三舅舅你真没意思,下次不跟你出来了,夏儿一边走一边闷闷不乐的想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