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还债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作者:宋翁卷
父子俩沿着家门口的黄泥路向村里走去,只见小溪两边青草茂盛,远处水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映衬,天空中烟雾蒙蒙,杜鹃声声啼叫着布谷布谷,好像在提醒人们赶紧起来种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的龙坑村,可以说是没有闲人的,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在忙布田了。
(注:潮汕地区称插秧为布田)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计划没做好,将影响一整年的收成。
路过村里几户相熟人家,都是打个招呼就又匆匆走了,很快就拐入了林春生说的老叔家。
老叔家在村子正中心的横巷里。老叔家隔壁就是林荣家的宅基地,原本几年前也准备要建新房,谁知两位老人相继生病离世掏空了家里积蓄。
巷子里只有几个孩童在玩耍,门口闲聊的老人见到林荣父子打了招呼,两人刚走过这群老人又嘀嘀咕咕得讨论起来。
作为村里第一户异姓人家,林荣和林春生早就习惯了这种眼光。
龙坑村这个村子大部分人家都是姓郭,当初林春生的爷爷,只身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林爷爷身材高大,长相俊美,文武双全,唯一的毛病是来历不明。
当初在龙坑村的一众小姑娘里大受欢迎。精明的林春生奶奶先下手为强,直接招为赘婿。
落户龙坑村后,林爷爷勤劳踏实地干活养家,跟着郭奶奶家族里的族亲们学习当地文化,很快融入当地生活。郭奶奶生下林荣后竟不要求儿子跟她姓郭,而是跟着林爷爷姓林。也成了龙坑村里第一个异姓人家。
林爷爷倒也想把自己一身的本事都教给儿子林荣,可惜这小子心思不用在读书上,练武也练的不够刻苦。身段却是遗传了林爷爷高大挺拔,在村子里应该算最高的。
林荣跟着同村的人到了镇上后迷花了眼,一心想到镇上学做生意,机缘巧合又救了镇上最大米店东家的儿子,留在了米店做起了学徒。
奶奶生病时欠下的看大夫的费用已经花光家里的积蓄,随着林爷爷也病倒,林荣打算卖掉老叔隔壁的宅基地和家里的水田了,却遭到老叔反对,位置这么好的连成片的水田不容易买,一旦卖掉以后想再买太难了,更何况宅基地也不该卖,很快春生长大了总不可能一家子一直住在老房子那边,于是老叔便主动垫付医药费。
许是奶奶去世对爷爷打击太大,也可能是逃难路上的旧伤复发,当初在这小山村也得不到特别好的治疗,只不过仗着年轻身体好恢复快,上了年纪旧伤口爆发了,不到一年林爷爷也撑不住撒手走了。
3年里家里两位主事人先后生病去世,林荣和林春生都被迫迅速成熟起来,所幸欠下的费用这两年慢慢快还清了,如今就剩下老叔这最后一笔。
老叔郭绍波其实是林春生奶奶的堂弟。
按照正常的辈分,奶奶的兄弟本来林春生应该叫老舅,由于奶奶没有其他兄弟姐妹是招婿,按照村里的做法,就叫老叔了。
老叔家不像林荣家还是茅草屋顶,一座落落大方的青瓦房,典型的潮汕地区四点金户型。
天井里栽着莲雾树,树枝上有自由自在的鸟儿筑了窝,屋檐下叽叽喳喳叫的小燕子,让整座房子充满着无限生机。
青瓦覆盖的屋檐下,刷的平平整整的墙上,悬挂着几串红红的腊肉,草帽、蓑衣、镰刀以及常用的农具堆挂在墙角。
说是老叔,其实并不老,40岁上下,许是要去下田,穿的是时下最常见的深蓝色短褂中长裤,腰间扎着麻绳编成的腰带。
身高不太高但笔挺,精瘦身材,小麦色的健康肤色。刀削的眉,鼻梁不太高,薄薄却紧抿的唇,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见到林荣和春生却生动起来,招呼二人进了屋。
郭绍波是种田的一把好手。林家的十来亩水田这几天也是他带着2个儿子和林春生2个舅舅过来帮忙打理。
别看林荣家只剩一个半大的小子林春生在务农,谁能找到他家竟是全村第一家早早就完成插秧的人家。
林荣说了几句感谢两个弟弟帮忙插秧的客气话,老叔还不乐意了,“这2个臭小子让他们出一把力气好,省得在家无所事事。”
林荣笑道:“叔叔胡说,两位弟弟怎么会无事做,都是为了帮衬我这个不成器的哥哥。”
说着,又掏出准备好的布袋子,“这是300个铜板,感谢叔叔这几年对侄儿的照顾,叔叔对我恩重如山,一辈子也报答不尽。”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这不急,你也别着急还,缓一缓,杨氏不是刚生下小儿也正是花钱的时候。”郭绍波又把布袋推了回来。
“不急不急,这个月涨了月钱,还完叔叔的还有剩余。”林荣赶紧解释道,郭绍波听罢,这才收下。
“老叔,别泡茶了不耽误布田,我爹带回了一壶小酒,我一早在溪中放了虾篓了,待会我去抓虾来焖,傍晚到我家来小酌两杯。”见老叔已经摆开架势准备要烧水泡茶,旁边一直没开口的林春生忙说道。
“那可感情好,老叔一定去。”老叔笑着说。
在这小山村里,连个卖酒的都没有,酒瘾起来了,还得又坐船又走路费老大劲去镇上沽上一壶回来。平时没有祭祖或过大节一般村人都不会特别去沽酒。
林春生这一说,可真把老叔的酒瘾虫子给勾出来了。
叔侄又聊了几句,正是农忙时节,也不好耽耽误布田的时机,约好傍晚来家里吃饭后,很快就告别了老叔。
父子俩往家走,一边商量着稍后让林春生带上早晨带回来的一条猪肉去隔壁村的外婆家。
2个舅舅这两日过来帮忙插秧,吃的也是最普通的馒头稀粥酱菜,杨梅娘家两个弟弟一直对他家帮衬颇多的。
可惜如今家里的条件还是紧张,没有办法送什么大礼,一条猪肉已经是目前能给的起的最好谢礼了。
“爹,二舅舅这个月十七要成亲了,外婆说让你提前跟掌柜的说,十六晚我们一家得过去帮忙准备迎亲。”林春生突然想起舅舅日前的交代。
“杨杰这小子终于要成亲了。行,爹明天回去就跟掌柜的说。”听到小舅子要成亲,林荣也是一脸喜色。心里琢磨着贺礼的事,还有十六下午得提前回家然后去媳妇娘家帮忙。
“春生啊,咱家的债都还清了,爹寻思着,让你到镇上学堂继续读书,你咋想?”林荣想起他老爹死前一直最可惜就是大孙子没能继续读书了。
本来当年已经要让林春生去镇上考书院,结果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就这样荒废了学业。
“爹。我不想考科举,读书识字明辨事理,并不一定只有科举才有出路。”林春生马上拒绝了林荣的提议。家里正是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断没有离开家去镇上读书的可能。
“你别担心银子的事,老掌柜下个月要荣休了,爹现在都在帮着掌柜的管理米店,大官人说了待老掌柜荣休,就提升我为新掌柜,到时月银也会涨不少,家里欠的债也还清……”林荣以为儿子是担心束脩的问题忙解释起来。
“爹,说到银子的问题,我正要跟您说,我最近上山有发现。”林春生忙转移话题。
“有啥发现?”林荣疑惑的看着儿子。
“爹,我在山里发现了晶石。”林春生看了看四周,又凑近林荣耳边小声的说。
“啊?水晶石?这……快快快,回家回家。”林荣着急起来,要知道这水晶石已经有十来年没听说过了。一时突然听到儿子捡到水晶石,不禁激动起来。
在林春生四五岁那会,这村子曾因为村民偶然发现水晶石拿到县里玉石店卖了大价钱而热闹过一阵,可随着淘石的老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小山村没过一两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当初淘石老板在山腰修建的石屋还在那荒着,成了村里的男孩子探险的一处好地方了。
都听家里长辈绘声绘色地讲过水晶石的故事,也有些胆子大的男孩上山想再去找水晶石,可这漫漫大山,找一块值钱的宝贝谈何容易?
靠近村子的地方,早让上山砍柴的村民走遍了,而深山里,却被长辈勒令有大蛇不可深入。
虽然谁也没见过大蛇,可老人嘴里大蛇卷人,大蛇活活勒死人,大蛇生吞大活人的恐怖故事还是从小在龙坑人的心里扎了根。轻易不敢入深山。
这也怪不得林荣激动了。
要知道,得有整整十年都没听说过谁又在山里捡到晶石了。
一时间,父子俩脚步匆匆,顾不得跟路上遇到的村人打招呼,风风火火的往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