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祖宗她不想走剧情 > 第80章 华阳老家

第80章 华阳老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华阳老家的日子,平静无波。

    一开始大家还奇怪李氏和文瑞一家为什么会回去,李氏也没隐瞒,说是做了错事,黄老太罚她回来自省,三年后再回京城。文瑞一家是专程回来照顾她的。到时候跟着她一起回京。

    大家刚开始几天还七嘴八舌的议论,说李氏犯了什么错,要被罚回老家?可没两天就没人议论了。

    嗨,有啥可非议的啊?人家都能亲口说出是做错了事被罚了,可见也不是多大的事,人家自己都没藏着掖着,明显是不怕别人议论的。

    再说了,人家只是回来住三年,又不是住一辈子。还有儿子儿媳妇在身边伺候。这也从侧面再次证实了李氏所谓的“做错事”绝对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起来,人家在外面待了十几年,说不得是想念老家的生活了,所以才回来住上几年,就跟皇帝夏天去行宫避暑似的,就图一开心。

    李氏和文瑞一家已经回老家大半个月了。

    刚回来的时候,几人都不习惯,尤其是身边伺候的人少了,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吴氏都已经悄悄的哭过两回了。

    好在李氏是在这里长大的,又种了二十多年的地,适应了几天就找回了当初在老家的感觉。

    有她带头,一大家子都慢慢缓了过来,开始适应新的生活。

    文江翻过年也六岁了,回来没几天就被送入了文氏族学。

    早些年,文祈年还没入仕做官的时候,文家也不过是华阳县盘溪村的一个普通农户。

    文祈年的父亲文松有三个兄长,一个妹妹,文松是老四。因为是老儿子,所以文松的父母都十分宠爱他。

    他说要读书,一家子就供他读书。

    可文松从七岁开始读书,到了二十岁才考上童生,到了三十岁,还是童生。

    文松的父母年纪都大了,三哥兄长的孙子都到了可以读书的年纪了,文松还是没有考上秀才。可偏偏文松是个倔脾气,死活不肯认清现实,还想读书继续考。

    三哥兄长终于忍无可忍,提出了分家。

    文松的父母那会儿都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们也干不了什么活儿了,就等着大儿子给他们养老。自然不会太过反驳大儿子。再加上,这么多年文松都没有考个秀才功名回来,老两口说一点都不怨怼是不可能的。

    所以,文松四兄弟便就此分了家。

    好在有老两口在,加上文松的三哥兄长又都不是那刻薄的人,所以,文松还是公平的分到了部分家产,并未因为多年读书消耗大,而少分。

    分家后的文松又考了两回,依然没考上。这时候,他自己都已经有三个儿子了。

    文松思虑再三,终于决定放弃考科举了。可他却并未死心,而是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他考不上秀才,不代表他的儿子不行。

    也许是看多了这些年文松屡试不第后的苦闷,看多了文家众人对文松的失望、指责,当文松问了好几遍,齐家三兄弟都不愿意走他的老路。看着他颓废绝望的神情,老三文祈年这才站出来说他愿意读书。这时候,文祈年刚刚五岁,正是进学的大好年纪。

    从此之后,文祈年就代替文松,成了家里唯一的读书人。全家人一起供养他读书。

    文松因为三十多年来都没怎么下过地,活脱脱一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可为了供小儿子读书,他那是下了死力气的干活、拼了命的挣钱。

    结果可想而知。

    没过几年,文松便积劳成疾,抑郁而终。

    临死前,他拉着黄老太的手,让她无论如何也要继续供文祈年读书,若是文祈年不能考出个名堂来,他死也不瞑目。

    后来的事,就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黄老太压着大儿子和二儿子供小儿子读书。虽然中间也有过争执、吵闹、闹分家这样的常规戏码,可黄老太终究还是强势的压制住了两个儿子。再加上文老三自个儿也争气,年纪轻轻就考中了探花郎,迎娶了镇国公嫡女,成功走入仕途。

    当初文松四兄弟分家后,文松三哥兄长家的儿子、孙子也有进学的,可直到文祈年出仕之前,最好的就是文松大哥的大孙子,考了个秀才功名,其他人也都一无所获。

    等到文祈年出仕,文家也渐渐了兴盛之势。

    文祈年出资为文家开办了族学,后来又给族里捐了五十亩地做祭田,用以供给族学的开支。后来随着文祈年的官越做越大,他又先后给族里置办了五十亩、一百亩祭田。

    现如今文家有两百亩的祭田,除开供给族学开支,祭田的收入也有一部分会用于接济生活困难的文氏族人。

    自从有了自己的族学,文家子弟进学都是免费的,村里其它姓氏的孩子也可以超低束脩入学。

    文松大哥的孙子,算一算,就是文祈年的侄子文海,后来考了几回一直没考上举人,便回族学当了教书先生。在族人里很受人敬重。

    文江在族学的先生就是文海。私下里,文江还得管大了他三十余岁的文海一声堂哥。

    文江在京城的时候,家里也正在商议他进学的事情,本打算等他六岁就给他请个先生回来。谁料,没等给他请先生,他就跟着父母和祖母回了老家。

    进了族学,他一开始还放不开,从小到大他就没见过这么多跟他同龄的孩子。

    等慢慢和大家熟识之后,他就跟出笼的鸟儿似的,撒了欢的跟人疯玩。早把京城的小妹妹给抛到了脑后。

    所以,除了李氏,文江算是最快适应老家生活的。

    文瑞回来后,看了看祭田的管理情况,见大伯家管得挺好,账目清楚,便没多管。只将心思用在了自家的田产上。

    这么多年来,文祈年在四处任职,文家也在各地都置办了田产农庄。老家自然也不例外。

    文瑞回来后就四处跑,查看田地耕种情况。

    前些日子文琼参加县市,文瑞这才放下巡视的事务,跟着文琼去了县里。

    吴氏虽然出身不算高,可到底是在州府城里长大的,还真没在乡下生活过,回来后,轻易也不出门,一直窝在老宅里操持一家大小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也忙碌而充实。

    李氏虽然是被罚回来看守祠堂自省的,可文家的祠堂有专人负责打扫,李氏根本就排不上用场,也就每天早上去给老祖宗们上炷香。

    剩下的时间,李氏便将屋后的菜园子翻了翻,准备趁着春耕,也种上些青菜萝卜豆角之类的蔬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