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被穿书女害死的炮灰们4
不一会儿就端着一个碗,拿着一双筷子出来了,碗中是两颗白生生的荷包蛋。
刚出灶房,正看到冯老二从房里出来,忙招呼道:“老二,快把这两个鸡蛋端进去让你媳妇儿吃了,真是的,连自个儿有了身孕都不知道,要早知道她有了身孕,我能心疼那两个红薯吗?”
冯老二快走两步,从自家老娘手里浇完接过去,还不忘叮嘱道:“娘我媳妇刚有了身子,之前那段日子可没少干活,现在可得让她好好歇一歇。”
冯章是白了他一眼:“还用你说,前三个月还是得小心这些,咱家也没多少活计,有你大嫂和你金妹就够了让你媳妇在房里好好歇着歇歇吧。
你把碗端给你媳妇,就赶紧去镇上抓药去,我去给你拿钱。”
将碗塞给冯老二,一扭身又回房拿银钱去了。
将银钱递给冯老二的时候,又嘱咐道:“你媳妇刚有了身孕,现在日子尚浅,你可不能跟你媳妇行房!”
冯老二愣了一下,随后便涨红着脸点了点头。
冯章氏心里虽然高兴了,但家里的活还得有人干,然而等她回过神来,才发现家里除了她和丁氏,就只剩下了那个不到三岁的小孙女,以及躲在房里一直没出来的小闺女。
趁着刚才那一阵乱,大儿媳妇带着一双儿女挎着篮子溜了,三儿媳妇也拿了两件衣服,抱着木盆,领着她的小尾巴闺女,去河边洗衣服去了。
老大和老三下地去了,也不在家。
冯章氏气的呸了一声。
对于这两个儿媳妇,不打招呼就溜出去的行径,很是看不上。
冯赛玉平日里就在家里帮着做点家事,偶尔也跟着上山捡捡柴,挖挖野菜,而今天冯赛玉恰好在家。
所以这会张翠花需要帮手,一下子就想起了小闺女。
“小玉!躲在屋里干什么?一天天的就知道躲懒,赶紧的出来帮娘干活!再不做饭还要不要吃饭了!”
屋里的冯赛玉抿了抿唇,放下手里的针线活,不情不愿的站起身出了屋。
家里人陆续回来了。
冯家并没有分家,一家子人,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老太太自然是住正屋,正屋一共有三间,老太太住了一间,剩下一间就给了小闺女住,中间是堂屋,也就是相当于客厅的存在。
东西两边各有两间厢房,东边一间住着老大一家,另一间做了灶房,西边住着老二老三两家。
只是如此一来,院子的面积就小的可怜了。
当然这只是前院,屋后还有个后院,后院里有一口自家找人打的水井,还是种了些菜,养了四只鸡。
靠墙角的位置还有个猪圈,里面有一只猪。
当然厢房每间的面积比起正屋要小一半,这也是因为院子的大小空间所限。
老太太今儿个高兴,晚饭破天荒的炒了三个鸡蛋,惦记着郎中说的二儿媳妇缺乏营养,在分饭的时候就多分给了丁氏两筷子,让冯老二端到屋里去了,惹得许多人都皱起了眉头。
见此,冯章氏就解释道:
“你们也别心里不平衡,现在老二媳妇有了身孕,大夫说她营养不够,若是不补一补,恐怕会影响孩子。
老大和老三媳妇,你们怀孕的时候,老娘也不曾亏着你们,现在也莫眼红别人碗里的吃食!”
老太太确实是重男轻女,但这么多年下来,老二媳妇的肚子一直没动静,弄得她现在已经不敢奢望太高了。
只要能给老二留个后就行,哪怕是个闺女,也总好过什么都没有。
至于说休了再娶……他家老二自己不愿意。
老太太也怕逼得太急,儿子再跟她离了心,毕竟这三个儿子之中,她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二儿子了。
其实小时候三个儿子都进过学堂,但老大只去了一天就说什么也不去了,幸好夫子也是个好说话的,冯延林只去了一天,就把束修又给他退回来了。
老三比老大好一点,好歹还在学堂里上了十几天学,只是后来就被夫子主动退回来了,为了防止麻烦,那十几天的束脩也没收,全都给退了回来。
而被退回来的原因也很强大,冯老三冯延秋,在学堂里是个小霸王一样的存在,去了十几天,打了十几天的架。
天天都有人告状,夫子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把他退了回来。
唯有老二,不但肯老老实实的读书,在14岁那年还以吊车尾的成绩考取了童生,只可惜此后的几次考试,都没有考中秀才。
现年已经有23岁了。
虽然老太太也对二儿子能不能考中秀才没有信心,但好歹也是个童生,因此在这个家里,她最宠的就是这个二儿子了。
再加上无论是性子还是脾气,这个二儿子都是四个孩子中最温和的,唯一让她不满的,就是二儿媳妇这么多年一直没给他们冯家生下个一儿半女,偏偏儿子又不肯休了这个丁氏。
听到老太太说丁氏怀了身孕,房间之猛的抬起头来看向了丁氏,那眼神里满是震惊,似乎竟是怀了孕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不稀奇。
听到丁氏怀了孕,冯家人都是震惊的,但冯金枝的眼里却是毫不掩饰的恶毒和愤恨。
她的表现,恰巧被抬头看冯家人反应的冯老二看到了,心里顿时就生起了疑惑,对于这个便宜侄女就多留了两分心,眼角的余光就一直在注视着她。
也不知道这个冯金枝是不是觉察到了什么,这一顿饭竟然没再抬头。
知云默不作声,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
冯家的饭菜算不上好,但尚在知云能忍受的范围内,更何况她还只是个不到三岁的孩子,食物比其他人也精细些,当然量也少。
众人吃过饭,冯老二想要去洗碗,被老太太喝斥住了:“家里这么多女人呢,洗碗这种事用不着你插手,你给我好好读书,早日考个秀才回来,就是大功一件。”
在晋元朝,只有秀才,才能免十五亩田的赋税,童生啥福利都没有。
这也是老太太一心想让冯老二考秀才最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