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远古基建(美食种田) > 第31章 第31章

第31章 第3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接下来就是选一块平地,在上面挖一个圆形浅坑并夯实土面,然后用之前搓成的黏土条一圈一圈的围出窑炉的外形,一定要将内外壁仔细抹光,不能有一丝缝隙。

    整个窑炉由窑门、火膛、炉床、烟囱四个部分组成,火膛是燃烧室,窑门是投入燃料的开孔,火膛是燃烧室,炉床是放制品的地方,窑门上面留有两个孔,用以观察窑内火势,被称为“窑眼”,底部侧面要开一个口,用于鼓风和出渣。鼓风设备直接连接在窑炉底部,做成了圆筒形状,里面的扇叶是用竹片制成的,把手是用竹竿制成,前后抽动竹制把手就可以朝炉内鼓风了。

    窑炉建好后在里面点上火将湿软的炉壁烧干就可以投入使用,那边窑炉还在烧着火做干燥处理,这边秦安让人把铁矿石和石灰石磨成细小的粉末状,他们手上没有什么工具,操作起来既繁琐速度又慢,好在部落里人多,狩猎队的力气又大,最后还是很快磨出了半筐铁砂半筐石灰石粉出来。秦安按照资料里写的把铁矿石粉末和石灰石粉末按照二比一的比例混合。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秦安准备往窑里投原料的时候傻眼了——他们没有可以对固体进行高温加热的容器啊。

    得,炼铁计划暂时搁浅,秦安只能停下手上的事情又掏出手机查起资料来。他手机里存了好几个g的各种野外生存资料,查起来实在是慢。

    又是好半天才查到最古老的坩埚炼铁法,坩埚可以分为石墨坩埚、黏土坩埚、和金属坩埚三大类,依照他们现在的条件也只能用黏土烧成的土陶坩埚来用了。

    于是秦安只好又带着人去河岸边挖取黏土,将黏土碾细,过筛,加水浸泡,不停搅拌,反复糅合至硬度合适,分成长柱状圆块开始做坩埚。

    结果上手后才发现徒手捏很容易崩塌,秦安又掏出手机查资料,又研究了半天后决定采用拉胚成形法来制作。

    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拉坯成型简单易学,造型丰富,是现代陶艺极为普遍的成型方法。

    还要做一批拉胚的转盘出来,秦安挠头,觉得头发都要掉光了,他以前看穿越文那些主角很容易就练出铁了啊,怎么到他这儿步骤就这么繁琐!

    此时天已经黑了,大家这一天下来也是累得够呛,秦安自己也没剩多少精力了,大家就没再强撑决定回去休息好了明天再继续。

    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大家就又精神抖擞的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秦安一大早就带着人削了十几个转盘出来,之后众人又摸索了一会儿才熟练起转盘的操作——两个人合作把黏土拍在能转动的转盘上,一边转,一边用手从上到下一层层拍打,拍打到薄厚均匀后做成锅,用竹片小心把它从模具上取出,放在一边自然阴干。

    泥胚在进入烧制前要经过几天的晾晒,确定它们已经完全干燥透了才行。如果泥胚中所含的水分过多,在进行烧制时,胚体中的水分遇热会膨胀、蒸发,导致作品产生龟裂甚至毁坏。但是刚制好的泥胚又要防止急速干燥,否则也很容易开裂,所以,干燥时要根据气候变化做出调整,在夏天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而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天气太冷,捏好的泥胚放在外面容易结冰烧制时就直接坍塌了。

    秦安就安排人回部落取来兽皮在空地上搭建起十几个大型帐篷,又在帐篷中间烧上火堆,让整个帐篷的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上,泥胚放在里面就不会结冰了,而且如果族人累了或者冷了还能进帐篷休息。

    想着窑炉够大,秦安想着干脆把陶器也一起烧出来,又带着人捏了大批量的碗盘以及陶锅陶罐陶瓮,他们现在用的餐具和炊具实在是简陋,石锅笨重不说导热又慢,竹制的碗用完后上面粘的油很不好清洗,有了陶器后生活品质都会提升一大截。

    在这里不得不说黑石部落里的大多数女人都是天赋型选手,拉胚成形说起来简单,但对□□转速以及双手的动式运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初学者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但这些女人上手极快不说,她们上手后捏出的器具无不都是形状完美,造型精巧,完全体现了她们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以及对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有多高,是艺术设计能力以及艺术天赋极高的那类人没错了。

    秦安对比了一下自己捏的歪歪扭扭的东西实在没脸继续下去只得悻悻的走开把转盘让出来给其他几个跃跃欲试的女人。

    人多力量大,一天的功夫,所有帐篷里就堆满了大量坩埚泥胚以及各种碗盘泥胚,冬天天冷,泥土干得慢,秦安足足等了五六天这批泥胚才干燥,这五六天的时间里大家又齐心协力磨出了大量的铁矿石粉以及石灰石粉出来。

    今天一早,部落所有人都聚集到了窑炉边,准备史前的第一次烧陶,因为是第一次,秦安担心烧毁,准备先试烧一炉出来积累下经验再说。

    先把窑炉底部的柴灰清理干净,因为烧陶不像炼铁,温度一定要控制好,秦安就先只在火膛里铺上木柴,然后把坩埚和碗盘泥胚摆放进炉床,之后用耐火石块和湿泥封住炉口,装炉完成。

    点火,开烧!

    在陶器烧成过程中,温度控制极为关键,这关系到制品烧成与否。

    如果陶器在烧成过程中火候不够、烧成温度偏低,则会使成品断面粗糙,气孔率大,吸水率高,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成品膨胀变形或者发泡甚至烧熔。

    具体所需窑温又要根据泥胚来决定,比如高岭土需要达到一千一百度才能烧成,一般陶土只需要一千度,而现代陶艺通过增加黏土中的硅石含量从而大大提高了陶土的耐火性,烧成温度可达到一千三百度。

    所以秦安只能全程守在窑炉边好随时把控火候,烧陶基本分为四个阶段。

    低温脱水期:这是烧陶的开始阶段,温度每小时升温二十到四十度,一直升温到四百度左右,这时泥胚里的残余水分会进一步蒸发,但并不发生化学变化。

    高温氧化期:泥胚中的水蒸气已经完全排除,温度每小时升温五十到七十度,一直升温到七百度左右,胚体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化学变化。排除分子结构内的结晶水,进行氧化、分解,然后进一步熔融为液相,再重新结晶,逐步达到陶化。

    保温期:这个阶段需要使温度保持与高温时一样,让其化学和物理反应更进一步持续。

    冷却阶段:这时窑内温度从高温逐步降至常温,陶器凝固,最后烧结成陶器作品。这时一定不能性急,温度还没有完全冷却前不能打开窑门,那样很可能使陶器因突然降温而出现破裂。

    不过这些都要视情况而定。

    通常的烧法是开始升温的时候要很慢,窑门留出足够的空间,使水气能从窑门以及烟囱顺畅排出,温度上升到四百度左右不再有水气候就关紧窑门,这时可以适当鼓风使升温的速度加快,但最多到六百度左右后就不能再加快要使升温速度慢下来,因为这时胚体会急剧膨胀,若升温太快,胚体非常容易炸裂,等烧到九百度左右就可以停火等自然降温就可以了。

    手边没有可以测窑温的温度锥,秦安只能通过窑眼判断什么时候鼓风升温,火光颜色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温度越低,蓝光紫光越少,红光橙光越多,温度越高则是相反,即火焰偏蓝偏白,像太阳表面的温度是六千五百度,对应的就是纯白光。

    六个小时后秦安估摸着温度差不多有四百多度了就连忙打开窑门用工兵铲送了些碎炭进火膛,又让人快速拉动鼓风机向窑室送风,一个半小时后,秦安从窑眼里看到火焰颜色变成了暗红色——这代表温度达到了六百度,这时候拉动鼓风机的速度就要慢下来,又过了两个小时,火焰颜色变成深红色——代表温度达到七百度,这时不用持续拉动鼓风机,只需要间歇性的拉几下送风,让温度一直保持在七百度左右,好让里面的胚体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

    这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狩猎队的人留了十个人下来陪着秦安守窑炉,烧陶时间要持续三天,期间需要不间断的投放木柴,非常耗费体力。

    其他人则是回到山洞休息,第二天来替换守夜的人。

    秦安又守了三个小时之后就一直打哈欠,今天一整天他都紧绷着神经,此时实在是太累,但又不放心窑炉,其他人都劝秦安去睡一会儿,大家都拍着胸脯保证会看好火候,秦安想了想其他人可以轮换,自己却是实打实的要守三天的,他这才给自己定了三个小时的闹钟后就在霍戈怀里沉沉睡去。

    三个小时后,秦安被闹钟吵醒,这时是凌晨一点左右,他连忙爬起来跑出帐篷,就看到守夜的几个汉子兢兢业业的守着窑炉,时不时的投放柴火或者拉动鼓风机,霍戈也是红着眼睛在旁边看着,看来他是等自己睡着了后就过来守着了。

    守夜的人纷纷和秦安打招呼,秦安一一回应后走到窑炉边从窑眼里看进去发现火焰颜色还是深红色才放下心来。他顺势走到霍戈旁边坐下,下一秒霍戈就伸手把秦安搂到怀里。

    窑炉周围的温度有五六度左右,大家都穿得严实,此时坐在这里倒也不冷,天上虽然星月暗淡,但因为远处林子里有积雪反光,目之所及处看得还是很清楚,秦安就看到有几只肥硕的野鸡窝在高高的树枝上栖息睡觉。

    秦安对霍戈使了使眼色示意他去看那几只野鸡所在的地方,霍戈看了一眼后用气音小声道:“你想抓咕咕兽?”

    咕咕兽……

    秦安囧,这些人取名还真是简单粗暴。不过咕咕兽就咕咕兽吧,秦安点点头,亮晶晶的眼睛看着霍戈。

    其他人这时也看过来,奥格道:“咕咕兽受惊后逃命速度很快,又会飞,可不好捉啊。”

    秦安想了想,拍拍胸脯道:“没事,我有办法!”

    于是秦安就叫上霍戈和另外几个人拿着铲子石矛竹筐以及几块生鱼肉就进林子去了——不好捉没关系,可以设陷阱啊。

    这两天没有下雪,林子里的积雪上还能清晰看到动物的脚印,秦安跟着脚印找到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开始布置捕猎陷阱。

    捕猎陷阱的关键在于触发机关设置,大致分类可分为支撑型触发机关,解脱型触发机关,还有最简单的诱坑陷阱,这些是大体思路,实际运用起来机关的设置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但现在秦安手上没有绳子,很多陷阱弄不了,只能弄些简单的。

    在大多数乡下孩子的童年中,都有这样的捕鸟经历:用一个圆竹筐当捕具,竹筐下撒上一些米粒或果子菜叶子之类的当做诱饵,然后拿一根小木棍把竹筐支撑起来,在小木棍上拴一根细绳,然后就远远的躲起来,等小鸟进竹筐进食的时候,猛地一拉细绳……

    但这种方法需要绳子而且还要人一直守着,所以秦安准备设置原理一样但不需要绳子也不需要人守着的“4”字型触发机关,这种机关是支撑系统由三根木条构成一个“4”字而得名。

    “4”字型机关的制作材料很简单,先选择一根粗圆木作为被支撑的重物,圆木的重量要在被捕猎的动物的重量的两倍以上但也不能太重——这样才能保证杀死猎物,但也不至于把动物压碎,再找三根拇指粗细的的树枝,树枝不能太细,否则不足以支撑上面的圆木。

    接下来把垂直于地面的一根树枝中部削成方形,平行于地面的树枝切一个卡口轻轻扣在方形的位置,这个卡口不能太深,要是扣得太牢固陷阱就不灵活导致不好触发,平行于地面的树枝另一头也需要刻出卡槽,然后把斜着的树枝抵在这个卡槽里,斜着的树枝中间削一个卡槽,把垂直于地面的树枝一头削尖抵在这个卡槽里,相当于一个杠杆支撑的作用。

    然后把处理好的树枝搭成“4”字型支撑架,把大圆木撑起来就可以了,整个装置都是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微妙平衡状态,这样一来中小型动物碰到后基本是逃不掉的。

    秦安在横杆上面放上鱼肉片当做诱饵——当小动物伸嘴碰到诱饵时,整个支撑系统就会因为触发横杆的位移而崩溃,从而导致上面的大圆木从天而降,将身处下方的动物压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