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苗家众人
小娃子能有什么心机呢?吵过闹过也就算了。
大表哥拍了拍迅哥的肩膀,“我是准备带他回来跟你玩的。可他偏说要学好武艺,学好本事,不能将这三年的光阴浪费了。我也只好由他了。”
一听说不是因为他的原因,迅哥立马释然了。
悠悠给每个小家伙,都准备了别致的礼物。
她这个新奇的表姑非常的受欢迎。
当然这一次带来的小桂花,可比她娘更受欢迎。
长得糯糯的,甜甜的,带点婴儿肥,白净的脸蛋,可爱死个人了。
林老太爷和太奶,直接把她当做宝,抱进他们的屋就舍不得放出来。
自然稀罕的宝贝也没有少得。
等到姑奶奶们分别回了娘家,在年初八的时候,大表哥带着悠悠他们,去寻亲了。
柳州府城。
依着小桥流水,周边有许多江南小城。
宜县县郊。
苗家在这里有一套大大的庄园,三进的院落,连着三十亩的肥田。
日子不算富,可也相当过得去了。
起先的苗家是住在乡里的,老三去了柳州府城赶考,高中后被富商林府看中做了女婿。
等到官位下来,才发觉是千里之外的秦城,苗家老小,都不愿意拖累老三,选择留在了原地。
三媳妇林婉娘过意不去,从自己的嫁妆里掏了银子,给他们在县郊置了这处庄园。
不为别的,只为了进城方便点,路好走。
林家在宜县里有生意,往来间也可以时常关照下。
这天下午,在门口玩的小娃子,一看到远处来的马车,立马惊喜的跑回家报信。
“爹,林家又来人了!”
苗家大伯苗子山的长子苗青,疑惑的走到门口,过年前不是来过了吗?
会不会是小娃子看错人了?
结果出来一看还真是林家的大少爷,赶紧出门迎接。
“亲家哥哥,快快屋里坐。”
大表哥一脸喜色,“苗青,快看看我今天带谁过来了?”
岁安跟悠悠两口子,刚刚下了马车,就回转抱了女儿小桂花出来。
看到跟三婶长得一模一样的悠悠,苗青有一些恍惚。
自从三叔上任后,都要好几年才回来一次,要不是悠悠长得极其像她母亲,自己都认不出来呢。
“悠悠妹子!是悠悠妹子吗?”
悠悠看向面前异常年轻,体格结实的长兄,倒有了一丝好感。
“大哥!我替父亲回来看看。”
眼看着人送到了,大表哥在门口告别,“苗青兄弟,我还有事就不进去了。”
苗青知道对方很忙,也不多做挽留,“亲家哥哥且忙去吧,多谢你将悠悠妹子送回来。”
家里一直受林府的关照,这份恩情可不是靠表面的几句话就能偿还的。
大表哥一转身,“岁安,悠悠,等过几天我再来接你们。”
悠悠赶紧说道:“不用了大表哥,这一次到江南主要是来伯父家禀明情况的。
这里也是我的家,等我们住些日子回转的时候,自然会去林府告辞的。”
“那好,我就在家里等你们消息。”说完大表哥就立即回去了。
开春的生意很忙,家里哪样都需要人。
蔬菜大棚里新鲜的菜,还有这一次新奇的米酒,再加上往日林府的其他生意…
刚进了院门,刚刚在门口报信的小娃子冲出来,好奇的盯着小桂花看。
苗青抓过这小子,“秋平,快叫姑!”
秋平嘻嘻笑着,向着悠悠叫了一声姑就跑掉了。
一听说老三的长女回来了,苗家人全部聚到前院。
老爷子老太太,看到孙女孙女婿,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苗老爷子看着岁安,满意的点头,“你是悠悠女婿吧?生的好相貌啊!”
老太太还把自己手上戴的一副银镯子,给撸了下来,非要塞给小桂花。
看到众人脸上明媚的笑容,悠悠就知道林府里,并没有将娘亲的事情告知。
可是老爹在燕北城,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些事情迟早会被爆出来的。
“爷,奶,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我爹出事了。”悠悠直接就跪在了院子里。
岁安赶紧挨着小妻子跪下。
苗老爷子颤声问道:“出事了?”
悠悠当即将事情的大致情况,简约的说了一遍,尽量不刺激到众人。
可听说三媳妇儿没了,老太太立马丢下小桂花,呼天抢地起来。
“婉娘是好人啊,你爹做的对!”
苗老爷子直接石化在当场,半晌才整出一句,“这个官不做也好!”
大伯娘和二伯娘马上上前搀扶起悠悠,抹着眼泪。
“大侄女,快别难过了,事已至此,你还是想开点吧。”
老大苗子山是个年近四十的男子,此刻正眼睛发红,一拳砸在墙上。
“唉!都说三弟聪明,咱们攒足了钱供他进学,原指望他有一个好的前程,哪里想到被这些不着调的官老爷陷害呀?”
老二苗子水,直接气得脸色狰狞,“早知道这样,还送他读啥书呀?人家都说朝里无人不做官!
三弟没有后台,遇上这些人,不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吗?”
岁安劝慰道:“如今岳父大人在北方过得很好,咱们已经去看过他了,给他在那里置了田地,雇人种田。
另外他还开了一个小学堂,专门给人家授课。”
众人听到这里面色才和缓一些。
苗老爷子看向岁安,满脸都是焦急,“孙女婿,你老实说不要骗我们哟,你岳丈在那里的日子真的能过得去?”
悠悠抬起头,“爷,奶,岁安说的都是真的,人是他亲自送过去的,咱们自然会安排妥当的。
今日告诉你们,是让你们心中有个数,防止你们某一天,突然攒了路费想去看他们,那就大可不必了。
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落到那个太守的手里,他对咱们苗家绝对不会手软的。”
众人齐齐一惊。
自从三媳妇给他们置了这个大院子,还有几十亩田地后,老两口就开始攒钱了。
每季收上来的粮食,所卖的钱财都聚起来,希望有一日能够做盘餐,去千里之外的边关,看一看老三两口子。
哪里想到大家还没有成行,就听到了这样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