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猜灯谜
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
看来朝廷上的政治风云和外面闹得纷纷扬扬的起义,并没有影响人们欢度元宵的气氛,也戓许人们早就知道朝局风云诡异,是他们所改变不了的,所以干脆掩耳盗铃,好像这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系。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讲,只要能吃饱肚子,满足他们遮风避雨的要求,对于天下谁来坐,谁来当皇帝都无所谓。
我这是第一次在古代逛灯市,我确实觉得什么都新鲜,这儿看看,那儿摸摸,林若海更像个大哥哥一样脸露微笑,不紧不慢的跟在我后面。
一路前行中,我们看过了社火表演,一起看天空中不时闪烁的烟花,却偶然发现前面有一处摊位上围满了人,我情不自禁走了上去。
不得不说我真的是一个一天不出去凑热闹就心慌的人,人多的地方一定有好玩的东西,这是我凑热闹的宗旨。我不顾人群的密度,挤进了人群中心,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猜谜语,得花灯的游戏摊位。
摊位小贩很会调动人群的积极性,只要有人猜中灯笼谜底,就把灯笼相送。有些人猜不到谜底,又喜欢灯笼的人自然得出银子把灯笼买了,摊贩就把这些灯笼的价格提高至一到二倍,这样,摊贩不亏反而有赚。
我到的时候也有几个猜中灯谜的人免费提走了灯笼,周围的青年男女自然羡慕不已。
我好奇的左看右看,这时我突然发现灯笼的最高层架上挂着一盏琉璃灯,那琉璃灯盏里映出了两条鲤鱼,若隐若现的鲤鱼跳龙门图案使我惊奇不已。
难道秦朝的制造技术竟然有如此之高了,那么考古学家所考古的东西又以什么来作依据。
那小摊贩见我双眼紧紧盯着那琉璃灯盏,便说:“姑娘,这盏琉璃灯盏是来自于南洋,并非本土制造,也是这灯市上独一无二的一盏。”
来自南洋,难道在秦朝就已经开通了海上贸易吗?为什么史书上根本没有这一记载。
我疑惑道:“老板,你这灯真的是南洋来的,真的是独一无二的一盏,那你这盏卖吗?价格多少?”
那小贩见我对琉璃灯痴迷的样子,便说:“这琉璃灯盏确是出自南洋,但具体怎么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祖上曾经救过一个高鼻,黄眉的南洋人,这人走时就留下了这盏灯,说是以报恩情。”
“家祖开始以为真的得了什么宝贝不成,可是他拿出这个灯去卖的时候,却无人问津。多次之后,家祖便以为这只是那人的搪塞之语,就此把此灯搁置家中闲置了。”
“这灯传至于我,已有三代之久,我想着再传下去也没有用,倒不如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看有没有人要,也好补贴一下家用,姑娘若喜欢价格倒是好商量?”
其实我对这琉璃樽灯盏只是多了几分疑惑,自21世纪来的我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
我轻轻摇头道:“老板,我只是对这灯有一种熟悉感,我也没怎么打算买。再说这是你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老板就还是收着吧!”
小摊贩见我如此,脸上露出失望之情。我见了实在不忍道:“老板不如这样,你出10个灯迷,我若猜中了,你就把此灯送于我,如果我有一个猜不中的话,我出50两银子买你这灯盏如何?”
那小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显然有些不愿意。但围观的众人却开始起哄:“你这老板好生小气,人家姑娘就是看得起你才开这个条件。你这不是本来就在搞猜迷语送灯笼吗?人家喜欢的灯笼,你却不让参与,你这不是糊弄我们吗?”
哎!坏了,我这不是本来就是想帮帮小贩,到时候装猜不出来,花50两买了这灯笼就是,他不愿意也就算了。没想到弄巧还成拙,反倒把人家搞得下不了台。
那小贩无奈道:“就依姑娘所说,我出五个谜语,姑娘如果全部猜中,我就以这祖传宝贝灯笼相送,如果猜不中姑娘就得出50两买。”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我当然得答应,我轻轻道:“老板请出题?”
老板说:“第一题,打一成语。一块变五块。”
我轻笑道:“四分五裂。”
那小贩见我答得这么快,吓了一跳:“姑娘真是才思敏捷啊!”
接着又道:“第二题:元宵节后捷报多,打一成语。”
我接口:“喜出望外。”
那小贩叹了口气出第三道题道:“高台对映月分明 (打一字)
我答:“昙”
见我连连猜中三个谜底,围观人群的兴致越来越高,大声喊道:“姑娘,真棒!”不知什么时候林若海也挤到了我身旁。
我不由得看了他一眼,只见他笑意盈盈的望着我,眼中既有惊喜,又有欣赏,还有迷茫之色,我知道他又开始犯花痴,有心提醒他两句,却终究是不忍。
我干脆不管其它,专心猜谜,心想,若是真的全猜对了,倒也不会要小贩吃亏,我到时付银子买了他的就是,必竟这个是人家三代相传的宝贝。
只听小贩又说:“第四题,大开绿灯,打一中药。”
我道:“路路通”。
那小贩又接着说:“第五题:皇,打一成语。”
我道:“白玉无瑕。”
小贩说:“第六题:八十八 打一成语”
我道:“入木三分。”
小贩说:“第七题,秋花落更迟,打一一花卉。”
我道:“长寿菊”
四周一阵热闹的掌声响起,众人开始起哄,气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小贩连汗都出来了,迟疑了一会儿才说:“第八题:纵是布衣也留芳。还是打一花卉。”
我沉思一下道:“白丁香。”
四周人开始越围越多,却雅雀无声。
小贩又说:“第九题: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一生活用。”
我答道:“汤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