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妻四妾
谢忠跟在谢音身后,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大小姐,夫人来信,催您早日归家,正好赶得上年节前的祈福。”
谢音撇嘴,“年年都去祈福,大哥的病也没见好,有什么用,还不如让哥哥四处去走走求医来得实际,瞧瞧这县城有什么稀奇玩意,我们带点回去。”
谢忠提议,“交易市场那边有林山县来的鲜果,在北方很少能见到,不如就带一些容易存放的,好给府里的夫人少爷尝尝鲜。”
主仆二人来到交易市场,谢音诧异,“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县城,如今也能绫罗聚集这么多各地的特色,还真是难得。”
谢家祖宅在丰谷县不远,自心新朝建立后谢家全族跟着祖父北上任职,只有每年清明节会前来祭拜,这次谢音在老宅一住就是半年,谢家夫人催信来的紧,她倒是乐得清闲,丝毫不急。
谢音突然停住,隔着人海遥遥望着一个人,眼中有惊艳之色,“忠叔,那是谁?”
“那是陆云风,秦掌柜的丈夫。”
陆云风身穿蓝色衣袍,头发带冠,面容英俊,端是一派贵公子模样。
谢音愣了一下,别人介绍男子,从来不会说是谁谁谁的丈夫,这说法她倒是头一次听,“他是陆云风?不是说陆家原先是猎户吗?他这模样就是世家公子都要逊色三分吧。”
她还以为会是个粗鲁汉子呢。
陆家的发家史在县城并不稀奇,谁都能说上三两句。
谢忠解释,“那陆家虽是村野猎户,倒是一家子都生的不错,如今陆云风谁见了都要叫一声陆公子,自然穿着也好些。”
陆云风此刻正带着一个宣城来的商人看店铺,“这个在入门不远,面大,正适合您摆上宣纸宣笔。”
那商人点头附和,两人很快就签订了店铺租赁契约。
陆云风收好契书,又在市场转了一圈,在一个首饰铺子前停住,精挑细选了一只雅致的珍珠花簪,这才回一帆风顺楼。
谢音一路跟着,抬头看了看店铺,走进去点了奶茶布丁就上二楼,西边店二楼靠窗处,只要低头就能瞧见后院,后院里秦小舟坐在石榴树的石桌上画衣服款式,陆云风过去坐下,献宝似地拿出蜜枣和珍珠递来。
“今日来了一个宣城的商人,他手里的蜜枣很是一绝,你尝尝。”说罢又把珍珠簪子插进秦小舟发髻,“这珍珠是南方来的,你带着正合适。”
自那晚后,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陆云风私下里也会开始动手动脚起来,秦小舟也不排斥,总归是自己的丈夫,若是能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她也是极其乐意的。
陆云风自顾自说道:“那已经把游医推荐给了钱嬷嬷,要是她真有本事,自然能在绣楼留下来。”
秦小舟拉住陆云风的手,怒瞪他,“这是在院子里,不是在屋里,更不是在无人区,你规矩一点,让钱嬷嬷去处理吧,她是官员府邸里出来的人,管束人这种事她最擅长,你现在应该多去码头瞧瞧有没有二云寄来的信件,一天天就想着往家里跑。”
秋日的风最是舒爽,一片银杏叶飘飘扬扬落到院子里,秦小舟突然兴起,拉着陆云风从后门去了书院。
谢音在楼上看着,突然就羡慕起秦小舟这个乡野村妇,居然有一个这么爱她的丈夫,她刚刚已经打听到这个陆云风可是没有纳妾,就连通房都没有。
这样一心一意的男人,她此生第一次见,就连她那病病弱弱的哥哥屋子里都有通房,去年娶了正妻,就接连纳了三位妾侍,就盼着能冲喜或是留下一儿半女。
而娘却告诉她,世间男子都是三妻四妾,除非养不起女人,否则不会只娶一个妻子。
这个书院是考秀才用的私塾,里头有二十多个童生,院长是位举子,院中有一大棵银杏树,现在正是金黄一片的时候,秋风吹过,树叶如满天飞舞的蝴蝶,别有一番意味。
书院不许外人进入,秦小舟就在书院后头的河边捡叶子,“还有半个月就该出乡试榜单了吧,希望二云能考上,以后要是来这里读书,倒是离着近。”
陆云风不懂她捡这些叶子做什么,只提着篮子跟在她后头,“二云胆子小,但人很聪明,又踏实肯静下心来读书,应当是能考上的。”
“你当初读书不如他吗?”秦小舟好奇,居然有点想好好了解一下陆云风的曾经。
陆云风也不避讳,“我自小好动,喜欢跟着爷爷和爹进山,喜欢爷爷的弓箭或是学捕捉野兔山鸡的那些小陷阱,若说读书,是二云厉害一些,我不过就是去学堂认了几年字罢了。”
他小时候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霸王,带着同龄的孩子摸虾捞鱼,打鸟抓兔,除了西山不许进,其余的山林河里哪里没有他的身影,还有村里老奶奶嫌弃这些小屁孩踩踏挖空了田埂,不时就要去陆家告状。
陆云行却不大愿意跟着他,经常一个人捧着书看。
秦小舟哈哈大笑,“你小时候还挺调皮,我小时候爱吃甜食,可是家里条件不好,不能天天买,奶奶就用鸡蛋白糖和面粉给我做小甜点吃,我如今这手艺,最开始还是在奶奶那里萌芽的。”
可惜后来,爷爷奶奶都在她高中的时候就去世了。
回到家,秦小舟把捡回来的叶子一片片擦干净,找来细细的竹节和丝线,把叶子绑在上头,十几片之后,俨然是一朵花的模样,陆燕和秦锦绣有样学样,半个时辰后就是一大捧的金色叶子花。找来竹筒插上,别有一番风味,放在店里的桌上最合适不过。
若是十几张桌子都是银杏叶子花未免单调,秦小舟带着两个小跟班去四处找花草,很快桌子上就摆上了不同的花样,有饱满的大红石榴枝,有艳丽的海棠,有雅致的细竹枝,还有半枯半残的荷花莲蓬,还有别致的山水小盆景。
来店里的姑娘小姐们无不被她的采思奇想折服,纷纷在闺阁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