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退亲的奇葩理由
金秋的阳光依旧有点耀眼,还带着夏日的余威。
周林村口的大榕树下,坐了一圈的人,热闹非凡。
大家带着自己的凳子,坐在树下乘凉闲聊,讨论着林家那小哥儿的喜事。
林家小哥儿林清文已十八了,十六的时候,家里人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是大河村的余归童生家。
这大河村和周林村相邻,一条大河贯穿两个村子,两面环山,环境优美,邻里之间倒也和睦。
说到这亲事,也是余家上门求娶的。
话题中心的林清文是个从小到大行事作风都很男子汉的人,文能下厨做饭,武能上山打猎,唯一的缺点就是耳后的印记颜色浅了一点。
麻烦的就是这点啊,本来哥儿生子就难,印记深点还好,浅了就不行了,所以迟迟没有人上林家提亲。
可把林母齐先兰急的,她好不容易捡回来一个乖巧的哥儿,养的白白净净,能文能武的,那些没看上的人,简直瞎了眼了。
齐先兰千盼万盼,终于有一家上门提亲了,还是个读书人,十三岁那年考上了童生。齐先兰不敢置信,花了一篮鸡蛋,拜托自己娘家大嫂的娘家二嫂,经过多方打听下,都说余归是个不错的读书人。
这余归的爷爷余中和父亲余进都是童生,两人考了好几年都没考上秀才,家里的钱也都是借的,所以两人放弃了科考。
父子俩去镇上的私塾给小孩启蒙来挣钱还债,他俩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余归的身上,对余归格外的溺爱。
余归考了五年秀才都名落孙山,在他十八岁时,家里为了官配的高额的个人税。
余母丁蓉打算找一个能干的小哥儿贴补家用,反正她家余归是要考秀才的,等考上了就娶个官家小姐,让那哥儿当个仆人伺候着余家。
丁蓉的算盘打的啪啪作响,她打听到林家的哥儿是个能干的,虽不能生,但是她本来也不指望哥儿来为他家传宗接代。
她花了十个铜钱,请官媒孙媒人上门求亲。
农村人家,出三代读书人多不容易啊,齐先兰很满意这个亲事。
在大河村里,余家口碑很好,就是余母吝啬了一点。
齐先兰不在意,农家人抠搜点正常,她立马拍板定下了这门亲事,让余家出五两银子的彩礼就行,等林清文出嫁时,还让他带走。
丁蓉咬牙同意后,要求等余归考上秀才了再成亲,齐先兰想了想也同意。
毕竟她舍不得早早的将文哥儿嫁出去,将他留在身边多待两年也好。林清文见母亲同意了,于是也点了头。
两年多下来,林家为了林清文陆陆续续给了不少银子帮衬余家,希望余归早日考上秀才。
眼看林清文也要十九了,像林清文这个岁数的,家里孩子都会跑了。
齐先兰等不及了,他家文哥儿不能再耽搁了,她私下去余家催了一下亲事。
没想到等来了余家的退亲,理由竟然是林清文不能生养,简直贻笑大方。
现在说这个理由,当初怎么和她哥儿定亲了。
而余家为什么要退亲了?
余归和同窗在镇上的酒楼里吃酒,和同窗多喝了几杯,出去透气时,恰巧对面包厢的门帘被一个姑娘掀开,那姑娘眉目清秀,气质温婉,迷了余归的眼,对她一见钟情。
隔天醒来,余归想起昨天的偶遇,去镇上多方打听,才知道那姑娘竟然是顺西镇里周立万周地主家的女儿周妍。
简直老天都在帮他,他能娶到周地主家的女儿,后半辈子就不愁了。
后来,他三番几次的与周妍偶遇,逗她开心,与她私定终身。他一见周妍非他不嫁后,立马和母亲说了此事。
丁蓉觉得这事可成,对自己的儿子有益,她儿子可是读书人,当时就是为了官配才订了林家这门亲事,虽说当时是要林清文来干活,但现在有更好的亲事,就瞒着家里男人,去林家把亲退了,请了镇上有名的花媒婆去周地主家提亲。
她也不怕周家不同意,毕竟周家的小儿子和他家余归是同一个私塾的,两人关系不错,况且以她儿的样貌才华,周家肯定同意。
余归这人花着林家的钱,还到处说林清文的坏话。
林清文找他对质时,还哄骗他,说自己一直当林清文是好朋友,那些嚼舌根的人,肯定是挑拨他们的关系。
林清文一想那些小哥儿说的话,竟然同意余归的说法,远离了那些小哥儿。
而余归乐此不疲的耍着林清文。
本来余归想着林清文那傻样,他可以私下让林清文退亲,来保住他的名声。
谁知道他娘这么着急,坏了事情,他只好这几天躲在镇上的私塾里。
这不消息刚出来就翻了天了,都道余家嫌贫爱富。
也有人说,文哥儿不能生养,配不上余童生,谁不知道,余家三代都是读书人,虽说都是童生,但都在镇上教书,不像他们在地里干活的劳累。
当初余家去林家提亲,真是羡煞了周林村的人,如今林家被退亲了,都在看林家的笑话。
齐先兰听到这些流言,直接气的晕了过去。
她家也不是富裕人家,孩子他爹林武,由于是老来得子,出生时身子就不好,勉强长大后,学了点木工的手艺。
农家人都很节省,家里的家具直到破的不能用了,才会找木匠。他平时做点小玩意,去镇上卖点钱,来补贴家用。
她的儿子林文扬是地里刨食的,种着五亩地,家里三亩地,租了两亩地,丰收后交了粮食税,勉强够家里吃的。平时打打猎,做点零工,才攒了点钱。
林文杨十八岁时,家里才存够钱,娶了夫郎乔竹,生了两个小哥儿林元木和林元水。
她的女儿林文茗,刚十五岁,还没相看人家,在家里做点杂事,平时做点针线活补贴家用。
她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照顾一大家子人,闲时才做点手帕刺绣卖点钱来维持家用。
他们一家辛辛苦苦的生活,这两年刚有点钱就借给余家了。
没想到余家是这种人,齐先兰越想越气,她一定去余家讨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