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锦衣卫所需人才
“几亩田地?”官吏听到王五的话后眉头微皱再次开口确认。
“上好的二十亩良田咧,都是当初皇帝老爷的皇庄的田地,分给我家种地。”
说到这里王五神采奕奕,当初崇祯不光敲诈了众多藩王的百万顷良田,自己也拿出去不少。
别看二十亩良田好像很多,可是放在以前收成的大半都要交给士卒,剩下还要往朝廷交税。
遇到年头不好,甚至颗粒无收。
好在现在的皇帝老爷是个好人。
他们每天的收成只需要交出部分,如今赋税又减半,就算碰到收成不好的年头也可以挺过去。
“不行不行!刚才王二虎报名了,你不行。”
“你家里就你们两个劳动力,全都去修道,田地怎么办,荒废了吗?”
“还有你们,全都听着,每家每户必须留下足够的劳动力种田才行!”官吏说着站起来向后喊道。
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来年缺粮会出乱子的。
“俺不想种田,让俺二哥回去,俺去修道!”王五嘟囔着说道。
“那你跟你二哥自个商量去,反正只能有一个人修道。”
官吏摆了摆手,赶紧让下一个人登记。
御书房内,
王承恩高兴地来到崇祯身边汇报,
“皇爷,内阁来报,告示一贴出,整个北方的百姓们全都踊跃报名参加修官道。”
“这是自然,往日全都躲来不及,现在还有工钱发,群情自然高昂。”
“传朕口谕,让都察院、御史台全都好好盯着各处工地,严查虐待百姓,贪污受贿的官员。”
“锦衣卫、东西两厂全都盯着点。”
崇祯淡淡的开口。
“是皇爷!!”
“大伴,朕将你的东厂提督拿掉给了方正化,心中可有怨言?”崇祯突然问道。
“皇爷,奴婢绝无怨言,是奴婢失职,东厂未能替皇爷分忧!!”
王承恩听后大骇,连忙跪倒在地。
“现在奴婢可以一直待在皇爷身边侍奉,岂会有怨言。”
闻言,崇祯这才抬起头,看了一眼地上的王承恩。
“你这个老东西,是不愿替朕分忧了?”崇祯笑道。
“奴婢不敢,为了皇爷,万死不辞!!”
“好了。”
“如今方正化提督东厂、曹化淳提督西厂。差事虽然办的不错,可总归有些纰漏。”
“修官道关乎天下苍生,每年朝廷要拨的粮饷就要三千万之巨,要说官员们没有想法,朕是绝对不信的。”
“都在大明当官,有句小孩都会的顺口溜。”
“叫什么来着,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王承恩接过话去低声说道。
“对对,三年十万。呵呵。”崇祯的声音愈发冰冷。
“贪官是杀不尽的,这一点朕自然知晓。”
“就算朝廷内阁、六部、都察院、御史台,再加上朕指派的锦衣卫、东西两厂监督。”
“可是这其中,就未必不会产生利益关系,蒙蔽于朕。”
崇祯幽幽开口,贪官从来都是抱团,形成一张从上而下的关系网。
崇祯所说的朝廷衙门,在有心之人串联下,欺上瞒下也是有极大可能得。
“此等蛀虫,当真是该千刀万剐!!”王承恩跪在地上恶狠狠的说道。
“朕要你秘密重设内厂,给朕暗中好好的查。”
“朕倒要看看究竟是谁,胆敢将手伸到这笔钱粮之中。”崇祯凝声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立刻叩拜。
“叮咚!恭喜宿主攻灭西域三国之后,终于将目光放在了改善民生之上,特为宿主准备了豪华大礼包。”
就在这时系统的声音突然响起。
崇祯眉头一挑,淡淡的开口,“朕乏了,尔等都退下吧。”
随着最后一名离开宫殿的小太监将大门关上。
脑海中崇祯立刻兴奋起来。
“系统什么叫终于改善民生了,之前大明也休养生息过两年啊。”崇祯疑惑的问道。
平定建奴和伐倭之前都有一段时间的休养。
“叮咚,宿主那也叫休养?每次大战除了战兵,动用的民夫何止数倍,钱粮更是耗费无数。”
“休整短短一年半载,与掩耳盗铃并无一般。”
“可以实话告诉宿主,如若你现在没有改善民生,继续穷兵黩武。”
“到最后,大明的领土或许能远至亚、欧、非。可是最后大明一定会亡于内部起义。”
系统毫不客气的声音回荡在崇祯耳中。
“这不可能吧。”崇祯有些不自信的说道。
因为大明的战争机器,一动起来很难停止。
到最后可能真的会如同系统所言,外强中干。
“现在呢,当然不可能了,平抑粮价、发展民生,大修官道。百姓们看到了朝廷的好,民心便会逐渐安定下来。”
“不过要提醒宿主一点,发展民生的出发点是好的。”
“可是至于最后到了地方各省、各州府中会被扭曲成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
“这,自然知晓。”崇祯听着系统的告诫点头同意道。
“所以这一次,都有什么奖励?”
“叮咚,请宿主稍后。正在为宿主准备奖励。”
“叮咚,恭喜宿主获得,射阳侯项伯、战神郭开。齐相后胜。”
“南宋辛弃疾、谋士范增、谋士陈宫!!”
“”,
听到这六个人名,崇祯一时傻了眼,特别是前三个。差点没把自己气死。
项伯、郭开、后胜,这三个都是吃里扒外的家伙。当细作一绝的家伙。
至于辛弃疾、范增、陈宫三人倒是让崇祯高兴不已。
特别是辛弃疾与陈宫,都是刚正不阿之辈。
“细作?”想到这里崇祯眼神一亮。项伯三人,也并未没有一点用处。
“叮咚,任务派发完毕,项伯、郭开、后胜三人,皆在锦衣卫担任密探一职。”
“辛弃疾在御史台、陈宫在都察院、范增暂时流落民间。”
“哦?”
其他五人的去处崇祯倒是不好奇,只能说系统的安排恰到好处,可是范增暂时流落民间便有意思了。
“传朕口谕,御史台辛弃疾、都察院陈宫负责监察朝廷修缮官道一事。”
对于此二人崇祯很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