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敲诈郑芝龙
就在崇祯大肆动用厂卫之时,远在浙江的骆养性眼皮忍不住的跳动。
这让骆养性心中甚是不安。
年前,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派其弟郑鸿逵进去浙江以犒军名义,私授了骆养性白银三十万两。
这让远离京师,掌握水师的骆养性心动不已,在纠结了很长时间,又在郑鸿逵煽动下。骆养性将这笔钱财偷偷留下。
同时传信给京师锦衣卫当中的心腹,时刻注意动向。虽然锦衣卫遭到皇帝的大清洗。
不过骆养性掌管锦衣卫这么多年,拥有着即使李若琏也不曾知晓的心腹。
只不过令骆养性没想到的是,郑鸿逵不光找到自己,还找过备倭军苏定方。
更没有想到的是,苏定方竟然将此事悉数上报。本以为郑家势力在海上,郑鸿逵此番前来是想交好自己这个新任浙江水师提督的。
而郑家此番前来也并未提什么要求,只是想从骆养性嘴里里探听圣上的意图。
而且当时福建总兵空缺,只有代总兵卫青主持军务。郑芝龙透露出想为朝廷力所能及的捐赠军饷粮草,并且图谋福建总兵的位置。
骆养性一听这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崇祯让自己整顿浙江水师也并未多说,在他的认知里,这不过是崇祯将他外调,为李若琏腾位置罢了。
再后来,骆养性心安理得的收下了三十万两白银。同时打算年关之后写上一封奏折,将郑芝龙捐饷求官的想法旁敲侧击的透露给当今圣上。
哪知道,局势变换的如此之快,新年刚过,一纸调令传遍了江南各省。
除了南京之中各部尚书的任免,崇祯更是将福建代总兵卫青扶正,而且把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江阴阎应元调任福建巡抚。
连番的调动,即使骆养性是傻子也看出来,崇祯的一举一动并不是心血来潮。
浙江水师、备倭军再到福建总兵、巡抚。这明显是皇帝对浙江、福建有些不放心啊。
这两省又无什么山贼、流寇。所防之人只剩下海上独大的郑芝龙了。
现在自己手中私吞的三十万两白银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了。
骆养性在安抚住福建郑家之后,迫不得已,写了一封奏折。
言称浙江水师糜烂已久,无论是战船还是士卒早已十不存一,毫无战力。而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力保大明沿海不受外邦侵犯,更是力战红毛鬼子。
如今郑芝龙又愿意以粮饷犒军,不如以郑家海上的势力扩充水师,如此的话。浙江水师很快便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奏折呈到京师,
“皇爷,这是浙江水师提督骆养性递上来的奏报。”王承恩将奏折呈上。
“哦?给朕瞧一瞧。这骆养性到底想做什么?”崇祯看着奏折说道。
“有意思,这个郑鸿逵果然不止见过苏定方,不过咱们这位骆提督,可是绝口不提郑家送给他的礼物之事。”
“不过,郑芝龙竟然想主动为朝廷捐献粮饷,这是朕没想到的。看来郑芝龙也不是无脑之辈。”崇祯一边看着一边自语道。
浙江水师糜烂,崇祯早有耳闻。重新打造战船,训练士卒所需的时间太长了。
只不过让郑芝龙的船只充入水师,那么浙江水师是姓明还是姓郑就不好说了。
目前崇祯虽然围绕福建正在布局,不过也不能将郑芝龙逼急了,否则放弃陆地逃往海上,那就麻烦了。
现在的崇祯又不可能大规模实行海禁,不海禁无法彻底对付郑芝龙的船队。
既然郑芝龙现在愿意出钱出粮,那么便可以暂时取一个折中之法,稳住郑家。
就在崇祯闭目思考之时,一旁的王承恩见状连忙说道,
“皇爷,老奴听闻郑芝龙的儿子郑森,目前正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学习,师从钱谦益。”此时的王承恩还以为在野的东林党魁首钱谦益是一个良才。
“郑森?!!郑成功!”听到郑森二字的崇祯瞬间睁大双眼。
“皇爷,是郑森。”王承恩确认的说道,同时心中好似郑成功是谁。
“对了,对了,朕差点凉他忘记了。”崇祯一边说着一边笑了起来。
郑芝龙确实是个二五仔,但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啊,历史上,被南明隆武帝赐国姓。
在其父头像建奴的情况下,坚持抗清,最后更是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夺回了台湾。
被后人称为国姓爷,郑成功,郑森。
想到此处。崇祯豁然开朗,
“海防游击郑芝龙,忠心为国,得知朝廷为艰,竟然举家捐献白银三百万两,粮草五十万石,朕心甚慰。”
“传朕旨意调任郑芝龙之子郑森为浙江水师副提督,协助骆养性整顿水师。郑芝龙升任泉州总兵。”
大伴,你亲自带人前往福建传旨。与福建总兵卫青、巡抚阎应元配合,将朕的银子和粮草押运回来。
为了敲诈郑芝龙,崇祯也下了血本。将从未离开京师的王承恩派了出去。
要知道王承恩的身份现在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爷放心,老奴定当将事情办好。”王承恩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
随着王承恩带着大批东厂番子离开京师,崇祯望着东南方向。
心中思考郑芝龙如何会如何抉择。其实三百万两对于郑家海上一年的利润来说都算不了什么。
不过崇祯并不知道郑芝龙的底线。只是开出了自己价码。至于泉州总兵这只是一个名头,如今泉州就在他郑芝龙的控制之下,那里全都是他私人武装。
就算不用崇祯赐封,郑家的势力也不止这些。
郑森的忠心世人皆知,由他担任浙江水师副提督再合适不过了。郑芝龙不可能不帮衬自己的儿子重整水师。
而且万一骆养性有什么二心,崇祯毫不怀疑,郑森都不会饶了他。
“古有隆武帝赐封国姓,如今朕这个大明正统皇帝也可以赐封。”崇祯心中想道,过些日子便召见这位民族英雄。
而在这时,南京当中也非常不平静。
崇祯的一道圣旨,打乱了南京六部现有的格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