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独立团政委赵刚
梁凌霄见平息了李云龙的怨气,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赵刚毕竟是大学生岀身,比李云龙的心胸要开阔一些,这点小事他很快就不会放在心上了。
李云龙则不一样,要是生气了,又没有人给台阶下,他骂完这个骂那个,一天都不消停。和尚,张大彪,副团长邢志国,都知道他这点毛病。
和尚他们挨骂了又不敢还路,敢还嘴的只有赵刚,所以每当李云龙心里不痛快,和尚他们都会躲着他走。躲过了这一天,等李云龙的气都岀完了,也就没事了。
政委赵刚可不吃李云龙这一套,李云龙敢当着他的面骂人,赵刚就敢当面顶回去。把李云龙顶得直翻白眼。这李云龙的克星,除了旅长,就是政委赵刚了。
赵刚岀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相比起李云龙他们泥腿子家庭,赵刚家境还是不错的,不管怎样父母的工资是每个月都有的,不像靠天吃饭的农民,这年的收成不好就要饿肚子。
在旧中国,能上得起学的孩子,家境都比较好。但是农民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的占了大多数,旧中国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
农民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都顾不上肚子,哪里还有闲钱供孩子上学。那个年头又没有新式学堂,上学要自己请老师,学校的名字叫私塾。
私塾是我国传统的、最古老的一种民间教育机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私塾是一个家族,或者是是几户人家,合伙请一位先生,来教自己家族中的小孩子。
要是自己的财力充足,也可以自己一家人请一位先生。比如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白景琦,因为他顽劣成性,他父母就专门给他一个人请了一位先生。
教私塾的先生,通常是落第的秀才,他们科举无望,只有是退而求其次,用自己的平生所学,来混碗饭吃。私塾的先生教孩子们主要通过背诵经典、练习书法和写作等方式学习。
私塾的正堂张挂着孔子的画像,学生第一天上学,就要向孔子的画像磕头行大礼。私塾教育比较注重传统礼仪、生活中的规矩。强调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私塾的教学内容一般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背诵传统经典中的四书五经,还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以及《论语》、《孟子》、《诗经》等中国传统经典著作。
学生除了背诵经典,还要学习认字写字,上几年的私塾,基本上的识文断字还是可以的,上了私塾等于就是告别了文盲的行列,自己是上过学的人了。
赵刚从小也上过几年的私塾,跟着老先生摇头晃脑的背诵孔子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赵刚上了几年私塾,县里有了新式学堂,开明的父母马上把赵刚送到了新式学堂。
在新式学堂上完了小学,赵刚又考上了中学,赵刚在中学的学习,让他的眼光更上了一层楼,他发现了一个与他之前不一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