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凉城分房
李氏不理木染青,一直向官差请求。
“大人,我生了三个儿子,二儿子不幸死在流放途中,就剩这两个儿子了, 你可不能把我们分开啊。”
李氏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着自己辛苦拉扯孩子长大不容易,如今流放了不想一家人分开,分开后见不到什么的。
“既然你们是一家人,那就在一个村吧。”
官差也懒得理这些,况且从古至今养老的都说大儿子,这个老婆子跟大儿子在一起是正常的。
木染青还想说些什么,木知远将她拉了回来。
若是在大庭广众下吵起来,谁的面子都不好看。
木染青只能忍着官差将他们都安排在了一起。
下午,衙门的人就领着他们这些流放人员去到各自的分配区域,他们一家取得地方还算是离凉城近一点点的,有官道上来,但是也要走上半个时辰。
走到村里,村长来领人,将他们带到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中。
凉城这边的房子窗户都特别小,天气太冷,留着大窗户容易冻死人,他们分到的屋子进去就跟夜晚一样。
而且屋子也不多,也就一间堂屋加两间屋子,再加个厨房,连个茅厕都看不见。
天气太冷了,房子分完后村长也就走了,木染青唯一庆幸的就是这些无人居住的屋子离得挺远的,他们一家和李氏两家一个村头一个村尾。
何家在村子的中间,她家在村尾。
几家的屋子都大差不差,统一没有茅厕,全都黑乎乎的,而且最多的三间屋子就分给了李氏,因为他们真的人多。
对比之下,她家两间住五个算是宽敞的。
不过现下就要先收拾屋子,今晚就要住进新家了,但是新家脏还有洞,屋顶破了一个大洞,只能先找东西遮住顶一个晚上。
两间屋子里都没有床,这边连火炕都没有,夜晚冻得要死,将屋子中乱七八糟的的杂物清理出来后,又将雪化成水清理桌子。
木染青愁啊:“这鬼地方连个床都没有,我们今晚还不如睡在车架中。”
全场唯一闲人木染昀小朋友此刻从车架的窗口露出一个脑袋:“好呀好呀。”
“好什么好,谁家有房子不睡睡车里的,你把窗帘放下,外面冷得很。”
这凉城下的雪颇深,小家伙下来走路能直接淹没半个身子,就没让他下来。
木知远一手搬着车架里的食物,一手提着棉被,走的慢吞吞的。
木染青直接接过这些:“爹你和娘一起做打扫的活,这种耗力气的活给我就行。”
她三下五除二就将所有的食物和棉被全放了进去,不费吹灰之力。
木知远现在都羡慕了:“我每一次看到染青这个力气,都觉得其实这些东西不重。”等到自己去搬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提不起来。
染氏:“别成天想东想西的,快点将睡觉的卧室清理好,还有厨房,今晚就要用呢。”
厨房也没有锅,但是灶台是没坏的,她家的锅正好能稳稳的放在上面,这个灶台上还有一个放壶的小灶台口,家里的药壶刚好可以放。
家里都收拾完了,就开始准备将屋顶给补好,这屋顶就是茅草屋,但是现在这个季节是没有茅草的,她就想去村长家问问,一般村民家要是屋顶有破损是拿什么来补的。
她提了点红薯就上门去了。
村长家的房子要比一般人好很多,从屋顶上就能看出来,他家屋顶是瓦。
“请问村长在吗?”
她边在屋外敲门边大声喊着,不一会儿村长就出来开门了。
村长看到她的时候还愣了一下:“是你啊,有什么事情?”
他也瞧见了木染青手上提的红薯,今天分家的时候他就看到这一家子在路上过的挺舒服的,流放的罪臣中少见的能活得这么滋润,一看就是有手段或者背景的。
他将人带进屋子:“坐吧。”
木染青笑脸对人,将手中的红薯放下,这里拿了五斤左右的红薯来,诚意是够的:“是这样的,我们分的房子屋顶破了个洞,我就想来问问,咱们这边屋顶一般都是怎么补的,我这手上也没有补屋顶的工具,劳烦村长您帮我想想办法。
还有个就是现在屋里也没个家具,想问一下,我们后面的山有没有主人的,若是随意我们砍伐,我就想给家里做几张床来。”
村长抽着旱烟,村长媳妇也在一旁,看到木染青提的五斤红薯,她面上也是高兴的。
“你这姑娘家家的也太懂礼数了,我们这边屋顶坏了都是自家上去修的,平时大家都存着一些茅草,你要是有钱,还可以去镇上买些瓦片来修补屋顶。
至于后山,我们这边的山随便进,没有人要的,不过这是深山,你进去要注意安全。”
村长媳妇将木染青想问的答完了。
木染青将红薯递给村长媳妇:“婶子,真是麻烦你给我说这些,这红薯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这些你拿着,以后我们一家人还要靠您这儿照顾。”
村长媳妇笑得温婉,手上却没有推辞,现在谁家都不嫌弃粮食多的,况且他们这边冬天本就缺粮,这点红薯够他们一家吃上好几天:“以后都是一个村的,这些都是应该的。”
给了红薯,木染青也还没有走,不好意思的说道:“您也知道我们刚来,补屋顶的茅草我家也没有,不知道能不能请您帮我找一个村民换一些茅草,我不白拿,我可以用粮食换。”
村长这才开口:“你若是愿意用粮食换,村民也愿意将茅草拿来换,可你要想清楚,粮食比茅草更值钱,换了别后悔。”
“我现在紧缺茅草补屋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心中不会有怨言,村长请放心。”
木染青和村长一道去到附近的一家村民。
村长:“他们是村里最困难的人家,不过稻草他们家是拿的出来的,你若是接受,可以和他们家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