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小身体大能量
宋亦瑶见顾淮安真是醉的不轻,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起身去给他煮醒酒汤。
“媳妇儿,上来,一起睡觉觉。”
“你先放开我,我去给你煮醒酒汤。”
“不喝,想睡觉。”
顾淮安紧紧的抱着宋亦瑶的腰,宋亦瑶想起来都起不来。
对着醉的不轻的男人不管说什么也都是白说,只能认命的被他抱在怀里。
顾淮安抱着她的腰睡着了,宋亦瑶今天忙活了一天,也累了,没一会儿也睡过去了。
宋亦瑶自从招待了顾淮安的战友之后,也没什么事情了。
她也算是正式进入了军嫂生涯。
宋亦瑶每隔一天都会去供销社添置一些生活用品或者肉菜蛋等,后来自留地里的菜长出来之后,她出去的次数也少了。
有的时候会一个人上山去逛逛,挖点药材、野菜,现在她的院子里晒着一个架子的药材。
其余时间就是去菜地浇浇水,煮上一日三餐等着顾淮安下班。
她平时很少自己打扫卫生,都是偷偷的把空间内的机器人放出来让他打扫。
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打扫的还干净,边边角角都能打扫的干干净净。
“小宋,走,今天去村里换物资。”
谢婶子一大早就来敲门了,今天是军嫂们去跟附近的村民换物资的日子。
基本上每个月的月初,部队里发完工资之后第二天。
宋亦瑶之前不知道,还是后来一次她见很多人都背着背篓出去,问了一句才知道的。
这是她第一次去,背上背着一个大背篓跟着谢婶子出去了。
去还物资还是骑着自行车最好了,一个是不那么累,再一个就是能带的东西多一点。
谢婶子也骑着家里的二八大杠的自行车,不过她身高矮一点,骑着车子就像是小孩偷骑大人车子一样。
一路上看到不少的军嫂都背着背篓或者拿着袋子,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走路过去。
“小宋,这边就是石头公社,再往里走七八公里才能看到两个村子。一个叫前石头村,一个叫后石头村。今天我们去的就是前石头村。
这两个村子前后相邻,不过后石头村更加偏僻一点,粮食收成少一点,大部分的村里人都是靠山吃山。
这两个村子大约有六百多口人,两个村子的人联姻的多,关系还算不错。”
谢婶子给宋亦瑶普及一下两个村子的大致情况。
宋亦瑶看着这个年代的公社,是她没有见过的。就算是后世的电视剧或者视频里,都带着现代特点,一点也没有这个年代的淳朴。
她们今天来的这个前石头村,在路上看见村里人都在地里上工。
他们换物资肯定不是敲锣打鼓的轰轰烈烈的去,都是私下偷偷的去。
虽说部队里也知道这个情况,但大环境如此,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
只要事情不闹大,就当不知道。
这边的村民这么多年也大致都熟悉了,每个人都有去相熟的人家里换物资。
谢婶子带着宋亦瑶去敲响了一个院子的大门,大门很有年代感,她都害怕大力一点会不会把门给拍散架。
很快里面出来一位消瘦干巴的老人,把门打开走了出来。
“婶子,我又来了换物资了。你这有什么可以换的吗?”
老人知道谢婶子,让她们两个进去说话。
宋亦瑶跟在谢婶子的后面,推着自行车也进去了。
“现在刚刚收了玉米,收成还可以。还有一点土豆和青菜。你们看看有合适的就拿着。”
农村里基本上都是这些粮食,像细粮这些,村里的人分的也少,就算是想要,也要等到年底的时候再过来。这都是谢婶子跟她说的。
秋天收成之后,村里会按照工分发放一些粮食,让村民家里能够度过接下来的日子。
剩下的粮食会在年底的时候统一把村民的工分换成粮食和肉。
所以对于农民来说,工分就是他们的命,收成决定了他们未来这一年会不会饿肚子。
有一些村民不舍得吃细粮,在年底的时候也会把细粮换成钱或者票。
“婶子,玉米你有多少?”
谢婶子知道换不到细粮,再说她家里人多,吃细粮要吃多少呀?
这么多年也就每年的年底会包一顿带着细粮的饺子。
其余时间都是吃的粗粮。
毕竟这边的冬天还是很冷的,过冬之前要存不少的粮食和柴火。
谁家有钱也不能天天吃细粮。
毕竟细粮不仅贵,而且数量少。
在这个年代细粮是不到最后时刻是不会轻易的拿出来的。
“玉米能拿出来四十斤,土豆二十斤,青菜有白菜、黄瓜、茄子、辣椒。”
“小宋,你要什么?”
谢婶子问宋亦瑶的需求,宋亦瑶想了想她家里这些菜都有,就要了二十斤的玉米。
玉米面做饼子、喝玉米糊都可以。
家里的粮食她也借着去供销社的时候在空间拿出来不少。
毕竟家里是她做饭,顾淮安对厨房内的东西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
“谢婶子,我就要二十斤的玉米。”
谢婶子很惊讶,“你就要这么点?”
“婶子,我家里就我们两个人,而且自留地里的菜现在也能吃了。土豆、地瓜我也都种了一点。
这些也够我们吃一段时间,若是不够了,我过今天也可以骑自行车去供销社买一点。”
宋亦瑶暗暗的给了谢婶子一个眼神,她们不能就在这一家换东西呀,这村子里人多着呢。
谢婶子秒懂,不过她还是把剩下的玉米、土豆和青菜都包圆了。
她那一大家子,还都是男孩子,每天吃的都不少,粮食是能换的越多越好。
就算是能换多少,她那一家子都浪费不了。
老太太指了指宋亦瑶的背篓,“你这个给我两块钱。”
宋亦瑶从挎包里掏出来两块钱递给她。
谢婶子的东西比较多,价格也比较贵,花了差不多有五块钱。
谢婶子把东西放进背篓里,接着又去别人家里换。
这一路上宋亦瑶换了五十斤玉米、十斤花生、五斤鸡蛋、十斤粟米、两只老母鸡。
她想喝老母鸡汤了,两只鸡留着慢慢吃。
她还换了五只小鸡,留着以后可以下蛋。
谢婶子差不多两三个月来一趟,她换的就比较多了。只要看到合适的粮食,都要拿着。
恨不得这一趟就能把地窖填满。
虽说谢婶子身高不高,但是力气还是不小的。
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
毕竟谢婶子家里的半大小子的肚子就跟无底洞一样,永远填不饱。
她经历过饥荒,知道快要饿死的滋味。
只要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
“谢婶子,你把这个袋子放我车上。”
宋亦瑶实在看不过去谢婶子一把年纪的人了,车上还带着这么多东西。
她车上就一个背篓,装的满满的。
来的时候还好,回去的时候,带着这么多粮食,属实不易。
尤其是现在的路况是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