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土著的逆袭 > 第165章 豆汁儿

第165章 豆汁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个人最后你来我往的给王家兄弟挖了一个什么坑呢,如果王家兄弟在大院里和人发生冲突了,那么就仍然要走三个大爷调解,不行全院大会的模式,这样王家兄弟妥妥的是客场,除非他们能有大优势,否则,大院能把他们吃的死死的,至于不行就找街道,街道是你爹啊,有事儿没事就去找一找。但是大院却不给他们提供任何服务,比如在外面和别的大院起冲突了,大院不管,月初领粮票之类的事儿,自己去办,当然要是犯了事儿,也和大院无关。太绝了,就一句话,他们的事和大院无关,但是一旦涉及到大院,就由大院处理,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现场只有两个人听出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了,一个是刘海中,另一个是秦淮茹,但是秦淮茹知道了,就等于贾东旭知道了,也就等于易中海和闫阜贵都知道了。就算不知道,也没事,开上几次会,大家都知道了。

    散了会之后,唐科长和陆副主任前后脚出了大门。唐科长竖了一个大拇指,“陆副主任,高,实在是高。”

    “去你的吧,今天要不是我们街道给够了压力,这件事恐怕得闹到区里去,我们街道丢人可丢大了,唐科长,给你商量个事儿,最近有种风声说是市里要整合街道,你们红星厂可是我们街道最大的关联单位,我们也想希望你们能在招工,尤其是妇女就业方面,适当倾斜一下,毕竟,咱们合作的比较愉快吗。”

    “好说,好说,这事我给厂里说一声,招工,招哪里的人不是招啊。”总务科,作为总务处底下唯一直属科室,属于啥都管的着,啥也管不了的状态,但是提个意见,一般是问题不大的,毕竟招谁不是招啊。而且厂地合作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安置住房。这城里安置住房,就比安排在城外强。

    另一边会虽然散了,但是余波并没有结束,最直接的就是,王楸牛逼哄哄的把东西都扔了,就等着别人赔他呢,结果,小丑竟是他自己。

    第二天,赵鑫在医院里缠着赵芹要出院呢,齐远的警卫员过来了,带过来一个消息,宋二郎,也就是松本次郎已经被控制了,他的底都被扒的差不多了,但是还有点后续风波,让赵鑫在家里玩几天。赵鑫连早饭都没吃,等医生查完了房,确定了没啥事儿,赵芹立刻就办理的出院手续,回家了,路上吃了一顿豆浆焦圈儿。

    至于钱是不用付的,医院会和厂里对接,厂里派人上门算账,但是过段时间以后,就不太可能了,上级有意推动提留报销制度,现在有人利用现在的医疗制度,泡病号,厂里算账,也是开条,最终还是上级掏钱。现在国家想着让厂里留提留的时候,直接把医药费一起留下,要是有人生病住院了,先行自己垫付,然后拿着条子和病历到厂里报销。但是厂里的医疗提留是有限的,如果花超了,就要影响别的支出,所以厂里对于无故泡病号,和家属看病,厂里掏钱的行为,就会有所约束。

    豆汁儿这东西真的不是每个京城人都能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宣武门外面那一片有几家做的,喜欢的也集中在那一片。但是焦圈儿,基本上在整个京城都挺普及,但是卖的地方不多,加工麻烦,成本偏高,最起码相比同是油炸食品的油条要贵一点,所以在过去,豆汁儿焦圈儿这两个东西并不是什么绝配,豆汁儿更多的是配油条和烧饼,而焦圈儿则和更贵的豆浆搭伙的比较多。而配合豆汁儿的焦圈儿吃法是夹烧饼,再配上酱菜丝,主食是烧饼,焦圈就是一配料。

    但是豆汁儿焦圈儿咸菜丝儿,怎么成了京城人的经典搭配了呢,大概是因为这两个东西都是京城特色,也可能是爱喝豆汁儿的那一部分人觉得要是能摆脱烧饼油条,吃上焦圈儿,就是进步了。豆汁是个典型的穷人饭,利用它那股酸腐的味道,开胃,可以白嘴多吃点干粮,保证一天的精力。而焦圈,这可是曾经典型的贵族食品,很多王公大臣的早餐之一,至于前清皇帝有没有吃过,据传言,吃过。

    (这个真的无从考证,我们问的时候,一个八十多的老大爷,说,在过去,你都穷的喝上豆汁儿了,还想着吃焦圈儿呢,想啥好事儿呢,这套组合也就是大家手里有闲钱了,才攒起来的。其它几个人也都不知道来历,甚至还有人表示,是这几年在网上听相声才知道的这对组合。老大爷真能聊,一个炸酱面,从历史,故事,做法,习惯,风俗,甚至是菜码的选择和搭配,等等给我们聊了三个多小时。)

    两个人刚进胡同,正好碰上梁拉娣拎着一个包袱出门,“干嘛去,柱子媳妇。”

    “咦,赵姐,不是说鑫鑫住院了吗,怎么回来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医生说是没事儿,可能是累着了,再观察观察,休息一下,咱就别在医院给人添堵了。早点出院吧。你干嘛去啊?”

    “嗐,我这不是觉得鑫鑫病了,你自己在医院里不方便吗,我过去看看,能不能给你帮上什么忙,既然出院了,我也就崩忙了。”

    “这点小事儿,你还挂着,肚子里还有一个呢,自己注意着点。走,回家。”

    这一路上,梁拉娣把昨天晚上的大会,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赵姐,最后,这两个人说的什么意思啊?”

    “这事儿啊,我觉得……”然后赵芹把她的猜测说了一遍,虽然和两个人想的不完全一样,但是也相去不远。听的梁拉娣目瞪口呆的。

    “这他们兄弟在大院里还能活的下去吗?”

    “活下去,问题不大,别管心里怎么想,这三个大爷最起码得保证明面上的公平,碰上事的时候,也不会太欺负他们,要不会影响大院的团结,你今天针对王家兄弟,明天就能针对我。不过想要过得好也不容易,咱们这个一大爷,这是算准了,这两个兄弟不安分啊,提前把他们踢出去,要不就影响咱们大院评先进了。”

    “他们兄弟俩能安分才怪呢,你是不知道,多好的面缸,说扔就扔了,不要给我,我要啊,我们家都没有这么大的面缸。他不光扔了,还给砸了,修都修不起来。”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过法,老王头给他们兄弟俩留了四千多块钱,能供他们造好几十年的,不缺钱,作吧。以后找媳妇的时候有他们头疼的。”

    三个人进了大院,就不在提这件事儿了,反而换成了,“赵姐,我大姐昨天给我们家送来几把竹扇子,你过来挑一把。”

    “我也不缺这个,家里有蒲扇。”

    “那个不如这个凉快,夏天的时候,在水里泡透了,扇起来特别凉快,那蒲扇不能泡,泡了也没这个好。”

    京城现在其实蒲扇并不是特别多,反而是折扇和团扇比较多,这两种东西主要材料,就是纸和布,原材料并不是特别紧缺,但是制作蒲扇的蒲葵,相对比较稀罕,而国家在这个东西的供应上,更偏向南方和农村地区,京城供应量不大。至于竹扇,那真的就是实用主义的巅峰了,就是用又薄又宽的竹片编出来的,重量不大,手艺好的甚至比蒲扇还轻,但是有一点就是,这东西可以泡水,风比一般扇子更硬,也更凉快,就是有点废人,一把扇子,需要一个熟练工,差不多干半天,所以市场上也不可能大量供应。

    做后赵芹还是拗不过梁拉娣,上门拿了一把扇子回来。而从进门开始,赵芹只要和人聊天,提到赵鑫,都会说,“鑫鑫也想去上班,但是她单位怀疑她累着了,非得让她歇两天,不让她去。”为啥,就是为了防止别人乱说话,说出赵鑫泡病号的事儿来。

    化学三厂,段厂长和韩工都收到了军代表传达的消息,宋二郎出了点问题,已经被带走询问去了,大概率是回不来了,不用考虑他的考勤问题了。段厂长立刻想多了,赵鑫这次请病假是不是也和这事儿有关,不会是他对赵鑫下药了吧。

    “王组长,这事儿是不是和赵鑫有关?”

    “有点关系,他想通过花言巧语骗她出国,然后赵鑫同志把他举报了,但是你得注意保密。”

    “怎么还找外人呢,咱们厂……”

    “段厂长别想了,咱们工业口没有这么强的调查能力,人家真要是给厂里说了,结果咱厂里啥都没查到,会怎么想,咱们还好说,人家可是冶金部派过来的人,无缘无故,仅凭赵鑫的一面之词,就对人家进行调查,你让人家冶金院怎么想。但是人家找的的是当爹的,那是绝对相信自家闺女,等于说是他打了保票,才一下子启动的最快的调查方案。咱们可没这本事。”找证据证明一个人是坏人,要比找证据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简单的多,也高效的多,考察相同的知识点,证明题要比计算题更简单一些。也就是齐远作保,才有可能这么查,否则想啥呢。要是赵鑫和赵芹就是在没事儿找事,或者宋二郎确实是没查出什么东西了,那齐远可就危险了,幸运的是,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