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章 播种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余飞的棉田周围说一句人山人海也不为过。 二叔亲自开着拖拉机帮余飞和白敬宇把机器拉到田埂边,余飞帮着白敬宇把种子倒进穴播器里。二婶跟其他的村委站在田埂上维护着秩序,今天这是他们西贝村露脸的日子,连县里都来人了,他们可不能丢了脸面。 此时田埂边早已站满了人,不仅有本村的,还有邻村甚至县里的,大家之所以都过来,除了听说了一天耕六百亩的“神话”,还因为这个时候,比传统播种时间是早了一个多月,大伙都不相信这个时候就能播种,所以都过来“开开眼界”。 文涛早早来了现场,陈双今天也回来了,特意过来给余飞打气。 夫妻俩跟余飞和白敬宇说了,大家伙绝不会打扰他们工作,他们该干嘛干嘛,需要帮忙就吱声,不用管旁的。 自动播种机和自动驾驶仪都装到了拖拉机上,余飞和白敬宇已经算好了,他们用的穴播,每穴1粒,每亩需种子1—2公斤。播种量他们不贪多,否则就是既浪费种子,出苗后又易形成高脚弱苗,为后期找麻烦。 机器是连播种、滴灌带和埋管一起的。白敬宇把种子灌满,滴灌带上紧后,余飞发动机器,拖拉机就自己开动起来。白敬宇和余飞站在机器后面跟着车子走,机器走一遍就是三行。 余飞和白敬宇跟着车子,让播种车自己走,他们在后面边走边走,看有没有断膜的地方,还有种子有没有播到位置。 车子过去,在膜上面等距的每个方形小孔洞里,自动放进一颗棉花种子。 这些孔的距离都是算好的,因为要留给棉花生长与伸展的空间。 除了要给棉花生长的空间,也跟后期棉花的采收有关系,种植空间的间距和疏密,都是跟采收机的采收宽度是一致的,这才能让采收机跟播种机一样,机器一开就自己采收,最大程度上达到智能一体化。 在播种之前,白敬宇已经把播种机的性能和要点告诉余飞了。即便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亲眼看到这台机器这么智能,余飞还是激动得不行。 车子速度极慢,白敬宇和余飞就走在三行中的两条间隔道上,认真检查。刚开始余飞颇为紧张,就怕看漏了。 一旁的白敬宇让她放轻松,昨晚他已经教会她如何看机器播种和铺膜合格与否,今天只要按要求检查,就不会有事。 来回走了几遍后,余飞才逐渐放松下来,有条不紊的跟在播种机后面走。当播种机开到田地边缘时,白敬宇让车停下,把膜安置好,让车掉个头,然后再让车继续自己走,自己播种。 人群开始骚动,之前很多人只是听说西贝村出了能自己耕地的机器,大伙都不信,如今亲眼看到,自然是震惊的。更何况这机器现在开过去就自己把种子和膜都弄好了,一次到位还不费人力,上哪找这么好的事? 要知道往年种棉花,光是耕地耙地就费老劲了,现在只用一台机器就能把活又快又好的全干完了。 这样的机器,谁看了不想来一台? 机器干了一上午,机器就播了上百亩地,大伙惊叹的同时,全都羡慕不已。 中午休息的时候,文涛和陈双拿了两瓶水过来想要给余飞和白敬宇解解渴,这才发现两人都带了不锈钢水杯。 陈双看到两人的水杯,打趣道:“你俩这水壶还挺配套啊。那广告词怎么说来着,黑白配,男生女生配。”
“这都什么年代的词了。”
余飞笑着喝了口水,转头问文涛:“我们今天的播种咋样?”
“必须行啊,大伙都被震住了,没给我们西贝村丢脸。”
文涛把激动的情绪压了又压,跟白敬宇说:“我一开始就看好你们公司的产品,我就说你们合作的这个科技棉花农场肯定行。”
白敬宇笑笑:“承文书记吉言。”
余飞看着铺好的透明薄膜,满怀期待:“不出意外的话,大概二十天左右,棉花种子就会发芽。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里就能变成绿油油的棉田海洋了。”
陈双摩拳擦掌:“这么大面积的棉田,肯定很壮观。”
文涛跟白敬宇聊了一会,转头跟余飞和白敬宇说:“好了,我们不耽误你俩干活了。”
农人都知道,播种的时间宝贵,不能耽误,陈双给余飞比了个“加油”的手势,跟着文涛走了。 余飞和白敬宇继续在田里播种。 田埂上,文涛看一众村民聊得热火朝天,也加入进去。 “大伙看了这个科技种植,有什么想法?”
文涛问。 “我也想有个啥活都能自己干的机器。”
有人说。 大家笑起来。 有人嘟囔:“那机器挺贵的吧,除了飞哥,谁能用得起啊。”
一个尖细的女人声冷笑说:“就是,我们不是飞哥,哪有本事让人给我们白用。”
大家看过去,发现这话是王桂花说的。 她话里的阴阳怪气让几个好事的妇女眼神对视了一眼,传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嘲讽意味。 村里人对这类男女之事的风言风语传得极快,在白敬宇正式住到余飞家里的第一天,村里就传出余飞为了免费用海城老板的机器种棉花,直接让人睡上门去这种污言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