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话 传说像是假的
丁晓东沿着屋角边仔细查看,我向另一个大堂望去。在正门右侧的大堂被分成两部分,最里边的屋角被隔断开,成为一个起居室性质的小屋。
我在主人旁边,又不能光注意丁晓东,把主人晒在一边,只能尽量和主人交谈。心里又徒生抱怨,我和丁晓东,实在是不搭路子!
他低着头在墙边走着查看,就不能表现得自然一点,离我和主人不远也行啊!一个人走遍每一块墙角的地砖,生怕主人不怀疑你是来挖宝的是吧!
“哦!原来是这些地砖没有铺设好,不然这么大的屋堂,早就装修出来用上了”我对主人说道。
主人连连苦笑,用酸楚的语气说着,他们一家人早有这个想法,只是工程大,投入的时间和财力也大,需要将所有石砖都重新起开。涌泉镇地处偏僻,周围没有名山大川,只有古宅大院还算得上资源。可这小镇上的古宅,家家情况都一样,维护起来费用巨大。
当地虽然气候宜人,又是鱼米之乡,奈何行政地域太小,没有可以称得上特产的东西。
“外面那些腊肠不是吗?”
我问道。
“呵呵”主人笑道:“那只是各家各户都有传下来的独特方法,做出的腊肠特别香醇的味道是有,但各家都不完全相同,算不上有多好”。腊肠每年家家户户都做一些,基本都用来招待客人,产量决定了不可能流向市场。
就像刚才说的那样,自古这里都是官宦富商,以大家族的形式居住于此。“电视剧里富家子弟乘船离乡到外地求学,俊男美女在栈桥依依惜别,都是有依据的”主人说道。
那些专家学者模样的人判断,居住于此的富商大多是经营茶糖丝帛,不仅是商贾家族居住于此,更可能那些商家的货仓也在此地。给出的猜测的依据是,此地水网发达,气候宜人,而且大宅深院用做货仓,是非常理想的地方。
“屯积居奇,对!”
主人点头慢慢说道:“古代丝绸商人常用的手段,那些学者是这么说的”。
“哈哈哈哈”我也笑着说道:“想不到大哥也是琼瑶剧的粉丝,那些北洋和民国的才子佳人,的确很多出自江南富商之家”。不过屯积居奇,细说起来可不完全是商人出于利益,才用的手段。明朝丝绸远销中亚,江南织造局,那可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们管理的皇帝私产。
敢打丝绸的主意,必须里应外合,宫里边有人才行!
丁晓东悻悻的走回来,啥也没发现!
三个人向右边大堂缓步走去,从屏风后面走过,头上便是悬山顶的举架横梁。正门前的八扇开窗,说明这幢阁楼是二层结构,原本正堂上方应该有一层高阁,大户人家用来供奉先人牌位。可是进来之后只有高高的举架,看来那些之前来过的专家学者说的正确,这样的大宅子,用来做学堂和仓库都有可能。
石砌墙基,堂内采用半地下的方式,使得前后开窗特别高,大堂内光线充足,
很早之前就被改造过!
我和主人又聊起传说故事里,迁来的义军是怎么回事!当然和主人只能说是我在网上看到。
“这个是真的!”
主人说道:“只因年代太久,故事传得多了难免走样,很多真实的部分倒像是假的”。
关于元末迁来的义军,传说故事里的人物没了名字。故事只剩下元末的某个时期,当地来了一支由普通军士和老弱家眷组成的义军,攻打到离此十几里远的县城。
那些义军是外省而来,当时又是盛夏时节,义军所经过的乡野村寨空无一人,军中需要的粮食草药,根本无从寻找。没有办法,军中老幼女眷到田间地头刨挖翻土,可四野乡村不知人去楼空了多少年,哪里还有水田菰米,放眼望去是草场。
盛夏时节,草场却是阴风阵阵,每至夜晚鬼火连连,山谷中鬼哭狼嚎之声四处回荡。
义军老少家眷,见此情景无不落泪!
主人小时候听过,故事里的义军首领是个孩子,正因为是个孩子,使故事在流传中倍受质疑,所以首领是孩子也在流传里消失,成了元末散落到当地的一支残兵。
孩子首领将老弱女眷安置在下涌泉,让他们以涌泉镇为家,修整生息。
义军来此之前,涌泉镇已经数十年空无一人。由此可以断定,涌泉镇在前朝不管是什么时期存在,义军来此之时,这里必然是破败不堪,多数大宅大院都是元末明初重建。
军士们在下涌泉建造一所祠堂,请上‘众生牌’和‘万香炉’,每逢中元节,焚香祭祀先人亡魂。
“那个众生祠,在下涌泉中间水巷尾最后一所院子,众生牌和香炉不在了,但是偌大的院子格局,一看就知道”主人说道。
如此我算听明白了,主人让我们去看‘众生祠’是假,想让我们留在涌泉镇几天是真,我们一定要有住处,他这是婉转的让我们留下。
这无可厚非!
谁不想挣钱!
“这个……”丁晓东道:“故事传到现在,首领没名没姓了,剩下个元末义军,谁能相信这不是为吸引住客编出来的”。
我狠狠瞪他一眼,人家没说一定要留咱们租住,只是说说当地情况,他是怕我租下这家的客房。
“我们刚到此地,先到处看看,下涌泉还收去”我说道。
说话间三人进入右边大堂,刚才以为起居性质的小屋,走到近前才看清,原来是一个特别大的拔步床,看样子也有些年头,都说过去这东西是大户人家女子出嫁的嫁妆。两边用广告幔围住,使样子像个小屋,大概是用来给孩子们休息。
“哈哈哈哈”丁晓东大笑起来:“这个大床可不能当成客间啊!”
。
主人也笑起来,连说着当然不能是这里,他家比这更大的阁楼还有四座,分别在其它两个院子里。我和晓东对视一眼,感情一直苦穷,你才是真正的土豪。
丁晓东在拔步床前的地角蹲下,仔细查看地砖,我的角度看不真切,那地砖上似有纹路。大堂里别无其它,我转身朝门外走去,丁晓东见主人也跟在我后面,赶快起身出来。
“我们到处走走,晚一些可能回到您家”说完跨过门槛。
木楼前的回廊,位置高出院中平地很多。走在上面望向院中,那种居高临下的气势,让人不自觉在脑子里想象,下面站满学子的场景。回廊在两边用阶梯落到地面,和院中小路相连,旁边的大宅山墙下,铺着厚厚的河卵石,人们常说烟雨江南果然如此,江南水乡多雨,房屋的‘散水’做的十分细致,河卵石是最好的用料。
小路通往后院,之前心里还琢磨,为什么这个院子前面是弧形,后面是直墙。走到房山后面,才看到侧墙边有道双开的木门,上方一道石梁,正好搭在后墙一角。
那个螭首水缸在阁楼正后方,孤零零的坐在小路中间,远远的看见水缸上的螭首,完全是龙头造型。主人在身后,我和晓东不能快步上前,只能有意无意的朝向木门慢走。
“门锁着的”主人说道。
一句话正好让我们打消了顾虑,自然而然的向水缸走去。
从看到水缸开始,心里就有一种似曾见过的感觉,好眼熟就是想不起来。两个龙首之间,有三排由上至下的字迹。
‘建炎四年,山阴县校吏司公事,典存押印’
三排字组成‘川’字形,至于山阴县在不在绍兴属地不知道,只知道建炎四年,是宋高宗用过的年号之一。螭首水缸没有前面的那么幸运,打理的干净还做成生态池。它下半部分附着很厚一层苔藓,重量使缸底沉入石子小路,只有两边的龙首,还保持着精细打磨的样子。
这个是理石材质没错了,原本应是白色,此时已然内里泛灰,由内而外显出石头色。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代官府的校吏登记入册的官产”主人说道。因为同样是小杵磨砻的技术,那些学者样子的人说是南宋时期的产物。丁晓东和我频频点头,这时候只有听主人说的份,不能发表意见。
大概查看一圈,我和晓东缓缓走向前院,主人送我们出去。还是进来时候的大门,和主人见到道别,特意走到弧形院墙的前方,看一眼院落正面的大门。门前左右,分别是羊和麒麟,这不是特例,以往也听说过有这种羊和麒麟的见闻,用来预示家中出过武将。
从前门向左行去,小路边与另一处院落正面,是一处略呈三角形的空地,墙边长满小草,对面院落的正面墙也是向外的弧形。
“刚才的地砖上,是‘四角云起水地飞鱼’”丁晓东说道:“从建宅规制来讲,这可是僭越了等级”。晓东说的没错,水地飞鱼华,古代可是园林建筑的地砖图案,至于水地飞鱼,古代也有在柱脚上雕刻。
“你看这每家的正面院墙,像不像一张张拉满的弓”我说道。
丁晓东瞪着眼睛,我说的话和他注意的东西,完全不搭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