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汪洋七万里 > 第七章 无心诗歌——新嫁娘词

第七章 无心诗歌——新嫁娘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前村里有人家结婚,经常会遇上一伙人发小广告,常被扔进大门院子里,或正正别在门缝处的门栓上,大道上也随处可见。

    是一个个小的透明塑料袋。大人们都熟视无睹,偶尔会低声埋怨这世道还有人搞这么多没有用的、有些低俗、不光彩的小玩意儿,除了破坏环境,扰人心情,无一是处。

    小孩子若是好奇捡起来,又刚好被大人看见,就会被一把夺过扔掉,外加一个严厉的眼神表示禁止。

    但人们一旦“好奇”,探索又如此唾手可得,“禁止”就像过水面条上的少许芥末、辣椒,刺激、偷偷摸摸、兴奋。

    这些小塑料袋无论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无聊的垃圾,在小孩眼里,都是突然出现的新鲜事物,很多免费的惊喜。

    那是一个雨天,很早很早的时候下了一阵雨,在新人去办结婚证、取相册,小孩子还可以再睡一会儿的期间。

    老实了好一阵,似乎与所有来到这里的长辈打了遍招呼后,他终于奔出去,到院子撒欢。

    彩带,鞭炮灰,水坑,瓜子皮。

    他想打开一个透明袋看看里面是些什么,到处都找不见,除了水洼上飘着的脏水进去一部分的小袋子。

    院门口有一个!

    他开心的跑去拉开大门,想要捡起来,却碰上门口一个邻居正好路过,“这不是什么好东西,别捡嗷”。

    那人叮嘱他,他闹了个大红脸,打算等人走过去再捡。

    谁知那人颇爱多管闲事,又转过身折回来先他一步捡起,拿走了。

    “我看你老盯着看。快进屋看电视吧。”

    他很乖的点头,送走了“讨厌鬼”。

    “算啦,没意思。”

    他打消了出门去别处找的念头。

    还是有些阴天,外面冷清又泥泞。

    他本想着回屋去蹭点刚出锅的菜吃,一看到屋里喧哗、繁忙、热闹、吵闹的景象和红火而疲累的气氛,渐渐不情愿回屋里待着。

    这次他谨慎极了,等到正对着水坑的窗子里的人都没有关注这里,环视四周也没人留意,他迅速捞起那个袋子,抖抖表面的水。

    他将它攥在手里,进屋寻了个无人打扰的地方,打开看。

    几粒小纽扣,黄色、红色、蓝色的气球,一片像是糖的白颗粒,一张很新的、叠成回形镖的一元假币,一册右上角被浸泡得脏污的小广告。

    广告写得很直白,劝人向善和勤劳,同时可以寻求一些神明庇佑以丰饶几代。

    如何寻求神明庇佑呢?心里有神,时刻谨记积攒功德就可以。

    他边看边挑出了几个错别字,也兴许有些只是现在不再流行的古文字或者出于什么原因的避讳字。

    大人没有耐心和他细说,他却知道为什么这东西几乎“人人喊打”,显而易见涉嫌违法嘛。

    那本小册子背面印了几首简短的诗,其中一首就是应景的《新嫁娘词》,作者是唐代的王建。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他歪倒在叠好的被子上,手里把玩着纸币飞镖,仔细看这几行字。

    那时,他并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正经诗人写的正经诗,毕竟它被印在这样一个小册子背面。

    只是,这几行字倒是很写实。以至于他觉得这如果真是唐代的生活画面……

    门被敲响了,他赶紧藏起小册子。

    “嗐,你在这儿干嘛呢,这屋这么黑。找你半天,我都差点去外面找你了……”

    他被叫去主屋吃饭,混进了父辈中间,有叔伯给他倒饮料,他就着饮料默默啃排骨,听着耳边吵吵闹闹,或者是欢声笑语。

    “几个菜了,数数”

    “菜上齐了吧”

    “让她们别忙了,快来一起吃饭”

    “对对,快叫她们一起,这做的够多了”

    新娘被拉过来坐下,就坐在他旁边,他发现餐具不够,放下筷子看附近有没有新碗。

    其他人也注意到了,来回推让自己还没使的碗筷。

    新娘按住了坐在外圈,打算起身去厨房拿碗碟的女人,笑着推说还需要她去帮忙,就又走了。

    等再次看到新娘,也是后厨所有女性长辈接连落座的时候。

    这家的主人就是新娘的婆婆,新娘的小姑子和新郎年纪相仿,兄妹感情很好。

    席间,一家里最主要的人都会夸赞新娘,有人称赞某道菜特别好吃,婆婆都会笑着,如果是婆婆自己做的,就会夸赞新娘子一直在旁帮忙,很勤快、孝顺、会做饭,也会主动说哪些菜是新娘子做的,让大家尝尝,味道是她都没想过的好。

    众人也都会称赞,谁都会说出几句温馨、吉祥的话,场面可以说“宾主尽欢”。

    他时不时会想起这首诗,想来新娘现在大概融入得很好。

    婚前,新娘子会时不时做些自己家常吃的,总会分给他。见他吃得高兴,新娘子也特别开心。

    或许他有时就好比诗中的“小姑子”。

    不过还有些是这场婚礼的主角们都不会对彼此直说,也是他作为无公害的单纯小孩,哪一方都听过但只能当做没有听过的事情。

    这些事情始于羹汤,日后便融进鸡毛蒜皮。

    总归,也许都只是羹汤的问题,也或许是唐代有“三日”,现代则随心所欲得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