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科举
“陛下,我觉得还是通知一下丞相吧,就我们仨这样走过去是不是不太好。”
在皇宫通向相府的大路上,赵云有些无奈,就这么过去?不应该派人先通知丞相让他迎接吗。
“有什么不好的,就这么点路难道会有刺客,就算是有刺客你俩难道还保护不了朕?”
“这于礼不合啊。”
“有道理,”李世民摸了摸下巴,“那我们买点东西再去?”
“陛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
“好了,我知道子龙将军的意思,”李世民笑着打断了赵云,“我们还是低调一点,不要太过声张,前面就到了,去通报一下。”
“是,”见刘禅执意如此,赵云也不好坚持,于是他先加快些步伐,走到相府门口敲起了门,“丞相在吗?”
“来了,”不一会,相府大门缓缓打开,门童好奇的看向马超、赵云,“你们之前好像来过,叫什么来着?”
“今天不说那许多名字,你反正也记不住,陛下来了,丞相在不在?”
“在的在的,陛下快请进,我这就去通报。”一听说是陛下来了,那门童不敢怠慢,慌忙将李世民三人迎进相府,自己则是去通知诸葛亮。
“陛下来怎么也不说一声,臣参见陛下,”诸葛亮一路小跑赶了过来,还挺远的就要行礼。
李世民赶紧上前扶起诸葛亮,“现在不是在朝堂上,丞相不必如此多礼。”
“臣领旨,话说回来,陛下的那封《出师表》真是令臣宛如拨开云雾见明月。”
“哈哈哈,丞相过誉了,当不得此等夸奖。”李世民照着摇了摇手,这《出师表》是诸葛亮一生心血、忠诚的真实写照,被他自己读来肯定深有感触。
“当的起,当的起,本来还有些不明白陛下明明写的是先北伐中原,为何现实中确实先打下了长沙三郡,现在却有些明白了,这都是为了解除后勤的压力啊,蜀中道路难走,而荆州是产粮地,没有荆州哪怕北伐前线打的再好也难免被后勤所累。”
李世民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自己还什么都没说呢,他自己就把最合适的理由替自己想好了。
“先不说这个,丞相可知今天我带孟起和子龙将军做什么吗?”
“亮斗胆猜猜,应该与陛下交给贱内的那几张图纸有关吧,再猜一猜,兴许还和当初交给孟起的锦囊有关。”
“不错,夫人的机关术天下闻名,那点东西对她来说应该没有任何难度。”
“哈哈哈走,我领你们过去,”诸葛亮伸手指向一个地方,“说起来亮也很好奇,陛下究竟交给了月英什么图纸,能让她不眠不休的专注其中。”
听到这话马超来了兴趣,“丞相也不知道吗?”
“月英说这东西非同小可,虽然简单却用处奇大,不能轻易示人,因此亮也没有看。”
不多时,四人来到诸葛亮所指的方向,诸葛亮敲了敲门,开口道,“月英,快来参见陛下。”
诸葛亮话刚说完,只见大门打开,一妇女从里面走出,想来就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了,“臣妾见过陛下,见过两位将军。”
马超二人赶紧回礼,李世民也是如此,“想必那些图纸对夫人来说不成问题。”
“臣妾自收到陛下送来的图纸之后不敢怠慢,虽然图纸上画的有些模糊,有些比例还是错的,但我一看到图纸就知道怎么用了,而且大多数还是只一次就成功了。”
提起来这事黄月英滔滔不绝,“只有那个叫什么明光铠甲的有些繁琐,试了两次才成功,不过那个用铁有些多,恐怕无法大规模制造。”
李世民有些尴尬,这些都是他按照记忆画出来的,难保有些纰漏,“没事,明光铠甲本来就是为最精锐的骑兵准备的,至于图纸纰漏的事,我一定严肃批评他。”
“陛下请进,虽然都打造出来了但因为保密的需要还没有试验过,正好让陛下见证一下。”
“孟起将军和骑兵打了一辈子交代,子龙将军也是骑兵出身,他俩比我懂得多啊。”
李世民摆了摆手,“让孟起和子龙随夫人进去吧,我和丞相谈些事情。”
自己可是一直听说陛下想要一支骑兵,可这次陛下竟然放弃了去看自己亲自设计的图纸,看来肯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嗯,月英,你带子龙和马超将军去吧,我和陛下谈些公事。”
黄月英自然也懂,她点了点头,“好,那两位将军请随我来吧,可以在商量完后找我们。”
看见黄月英三人已经进去,诸葛亮开口说道,“陛下请吧,去我书房。”
离这不远处就是书房,推门而入只觉得一股书香铺面而来,数不清的藏书规规整整的放在书架上。
“丞相可知道九品中正制?”李世民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诸葛亮点了点头,“知道,由曹魏大臣陈群陈长文提出的,以家世、才能和道德将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一直到下下九品,然后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不错,丞相认为这种制度如何?”
“短时间内或许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时间一长,弊端必现,中正是各州郡推举的中央高官,为了拉拢他们,这名中正一定会在推举人才的时候照顾他们家族的子弟。
别的州郡也是如此,只怕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高官都出自那几个家族之中的情形。”
不得不说,不愧是诸葛亮,一眼就看清楚了这个制度的弊端。
“丞相说的不错,照这么下去,什么德行,才能全都不重要了,唯有出身决定一切,只怕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
诸葛亮深以为然,“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在战争年代比如现在,比如春秋战国,军功制无疑是选拔人才的最好制度,可若是和平年代就不太行了,这也有了后来的察举制与征辟制。
但这和九品中正制有相同的缺点,容易形成门阀世家,比如袁家,比如荀家,当然我诸葛家族也是如此,以至于很多无能之辈都可以当上高官,难怪民间流传‘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的说法了。”
“我这次叫丞相来主要就是说这件事的,我倒有个想法,它在和平年代也能用,而且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唯才是举。”
诸葛亮眼前一亮,“什么办法?请陛下赐教。”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