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宦海沉浮录 > 第194章 教你经济学

第194章 教你经济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面对吕建的问题,张妍笑了:“都说你吕大人善于经营,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就这一个土地自由耕作,王府只是引导的办法,就没有让王府的收入吃亏,也让百姓致富。民富了国能才强,这真是一种好办法啊。”

    “官督商办推行地瓜政策,那是必须经过的严格管理。但如果让我治国,我却更倾向于无为之治。我更推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引导教育方法。而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方法。

    只要你告诉百姓的道理,而不去强迫他去做什么事,怎么去做事。同时结合我的理论,我不去强迫他,而是用利益驱动他,效果更好。百姓是会思考的,没必要你代替他思考。”

    张妍沉思了一阵,缓慢的点头:“虽然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理解,你和其他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方法,但我更赞同你的解释方法。而至于你的用利益驱动,这事其实大家都不说,却都在做,只不过是大家都做假人君子,不言利,不说出来罢了。

    还有一点,这种以利益驱动,而不是强迫的好办法,现在放在整个大明,也只有你才能做出来,而别人不行。”

    “为什么?”

    “因为那些蠢货,拿不出足够的利益,来分配驱使百姓,所以他们才只能强迫百姓去做。就比如说我听说,你的不再对庄户们征发徭役,而是给予工钱雇佣的办法,朝廷就办不到。

    因为朝廷拿不出钱来雇佣百姓们,做朝廷必需的一些事情。那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采取强迫徭役了。”

    吕建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叹息一声:“其实财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就比如说我这里,原先你是不知道我刚来的时候,这些庄户已经穷困潦倒到了什么地步。”

    张妍就悲悯的一笑:“现在你这里改变了,但其他的地方还没有改变。我来的时候,也刻意的从其他王爷封地里路过,那样的惨状我是历历在目,让人实在不忍。”

    吕建就接着说道:“没有对比,我害怕你对我的政策和理念,你会接受不了。我就带你进一个庄子看看吧。”

    走进了附近的一个村庄,村庄已经有了生气起色。

    街道变得整齐干净,两面低矮快要坍塌的茅房,也都被修缮过了。到饭点的时候,也有袅袅的炊烟,从那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冒出来,饭香就在街道上弥漫开来。

    街道上的老人,悠闲的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晒着太阳。村里村外,也听到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

    原先衣不遮体的妇人,现在已经有了衣衫遮羞。虽然依旧补丁摞着补丁,但都已经浆洗得干净。也可以大胆的进进出出,不再担心王爷府里来人,转眼就将她们掳掠而去。

    而每一个王庄里面的杂货铺,也重新开张了,也有进进出出的庄户,到那里去购买东西。

    “首先,为了救济这些即将快饿死的庄户,我拒绝了原先的同僚,施行什么仁政,要求免费救济的主张,而坚决实行了我绝不养懒人的理念,所以我采取了以工代振的办法。”

    张妍笑了:“我来的时候,就已经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你的种种作为,以免我到这里不了解你的做法,而和你产生误会冲突。

    其中我就仔细的研究过,你的不养懒人的理论。这个理论真的是绝妙无比。其中你的那个实在不行,就雇人在前面挖坑,然后在故人在后面填土,真的是把你的这种不养懒人的决心,表达的是淋漓尽致啊。”

    吕建笑了:“这是我一种接近于极端的表达方式。其实这大明,之所以已遇到一点天灾,就立刻出现流民四起的现状,最根本的就是水利的失修,让百姓们没有一点,对大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一个水利工程,就是做不完的事。然而你看看咱们封地内,水渠已经四通八达,风车已经遍地林立,同样是一春少雨,但你看看咱们封地的土地,哪一块没有种上庄稼而被撂荒?”

    张妍承认这个事实,所经过的田野,都已经有了茁壮的庄稼在成长。如果按照风车这样的效率,今年一个大丰收是没有问题的了。

    “但你的不养懒人的道理,他的大前提是,你必须有钱来雇佣人,而咱们朝廷缺的却恰恰就是钱。”

    “这就说回到了我刚刚提到的,财富只有在运转起来才能增加。你看看我不惜贷款,然后发行粮票,就等于打白条,雇佣百姓们做工。庄户们得到了收入,他们就会购买粮食吃,然后粮商们就会从外地,运进粮食来贩卖。这样我在他们交易中,收取他们一成的税收,这样我就收回来一成我花出去的钱。”

    然后一指那个生意兴隆的杂货铺:“庄户们有钱,就开始购买杂货铺的商品,那么我还收杂货铺一层的税收,我又将我花出去的钱,收回来一成。

    杂货铺需要进货,那么我再从他们进货的商人手上,再收回一层税收,那么就等于我将我花出去的钱,收回来两成了。

    而这个杂货铺里卖的这种陶罐吧,就是咱们王府刚刚成立的烧窑厂,烧制的。我首先安置了一批庄户,让他们有了收入,咱们有了利润。然后再经过批发商,到杂货铺,到庄户的手中,我又收回来三成的税收。那么当初我花出去十文钱,这林林总总之间,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收回了不少于4文。我实际只花出去了六文钱。但是你看看,这里的村庄市面,是不是比其他的王庄,要显得富足安逸了许多?”

    张妍做了对比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她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六文钱带来的效果,竟然是这么大。

    看着她绞尽脑汁困惑的表情,吕建一笑:“当然,这里是一套严密的经济学理论,这前面贷款叫做赤字财政,后面雇工,是一种刺激经济。而繁荣的市场,则是拉动内需。如此良性循环下去,其实刚刚开始我贷款的30万两银子,却能够在咱们的封地里,带动6倍的经济。”

    “能带动那么多吗?”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咱们投资的烧窑厂吧。咱们的陶罐最终被百姓购买,首先咱们要从陶瓷矿,购买陶土。让陶土场得以生存,这是第1次。

    然后是运输,我们要雇请大车,这样车夫们又小赚了一笔。这是第2次。

    然后是工厂的烧窑制作,这里还有从煤矿购买煤炭,这就让煤矿能得以生存。这是第3次。

    然后成品要卖给批发商,这是第4次。

    批发商再卖给底下的杂货铺小贩子,这是第5次。

    小贩们再卖给百姓,这就是第6次。”

    张妍就惊讶得张大了小嘴。

    不怪他惊讶,因为这个时代的教育,被八股捆绑的死死的,所有的人,读的书,就是那四书五经几本,把这个时代的文人,都变成了子曰诗云的书虫。

    除了摘抄圣人字句,其他根本什么都不懂。更别提这种高深的经济学了。

    “而我投了1万两银子,建设了这个烧窑厂,就得向陶土厂收购陶土,向煤矿收购煤炭。那么陶土矿和煤矿的老板,为了卖我们产品赚钱,他首先就要拿出一笔资金,来建设这两个矿山。这样我的1万两,就引出了两万两的投入,而他们还会和我这个烧窑场一样,他们也会带动一批企业跟着投入。

    而他们会又雇请一批工人,给他们发俸禄工钱,替我救济了一批庄户。然后得到工钱的百姓,就有钱买咱们的陶罐了。你说这样一来,是不是整个经济就盘活了?而我会在所有在这一套系统里的每一环,名正言顺的收取税收。总计加上来,大约能收回六成的支出。”

    张妍的眼睛已经都是蚊香了,她彻底的糊涂了。

    理解不去管她,继续感慨:“这个时代的人啊,就是没有人懂得这真正的经济帐,就是舍不得下定决心,拿出第1笔资金投出去。”

    这一顿云山雾罩的解释,彻底的让张妍陷入了沉思。

    她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女孩子,越是她弄不懂的东西,就越会沉迷其中。

    于是两个人就这样默默的前行。不过吕建说的是好,但也有一点不和谐,那就是在每一个王庄的周围,都聚留了一些外地的流民。他们走街串户沿街乞讨。

    虽然庄户们依旧很穷困,但穷人最怜悯穷人,无论到了哪一家,一把米,一根地瓜,慷慨的赠予这些最穷苦的人。

    张妍骑在马上,就面露怜悯同情:“王爷这次派你做这个王府的长史,第一要求的,就是你安抚住这些,已经走在暴乱边缘的庄户,还有就是让你安置流民。现在你对安抚住庄户,已经做得很有成效了,那你看这些流民,你怎么能放任不管呢?”

    “我的个人能力有限,我掌握的资源也有限我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张妍就似笑非笑歪着头看着他问:“那你需要多大的权利,掌握多少资源,你才能解决这一切呢?”

    吕建意味深长的一笑,但紧紧的闭上了嘴巴;我只想做个三品官。整倒王侍郎之后,就陪着老娘衣锦还乡。我可不想太过劳累,如果我和你说了,万一到时候信王给我弄个首辅,让我彻底的挽救这个大明可怎么办?

    拯救注定灭亡的大明,是很累很麻烦的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