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过裙山邀入洞府,七窍被蛊惑弃道
七窍与三缄义气相投,谁都不忍心离别,不知不觉已过了三天。
第四天早起,三缄跟七窍说:
“你我情投意合,感情如胶似漆,恨不得能终身相聚,还是感觉时间很不够。
不要把这一生白白浪费,去辜负了一个时时刻刻牵挂着你的人。
趁今年离应试会考还有许多时间,不如我们暂时离别,各自先回去好好努力作准备。
等考取了功名,有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再约定时间回来相聚。
然后广置土地建筑房屋,实现合院同居永远在一起的理想生活,这才是长久之策。”
七窍说:“兄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很是佩服啊。弟想前去参加会考,兄可以送弟一程吗?”
三缄说:“这次分别后,不知道又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怎么能不送?”
七窍于是整理好行李,走出了阴丹阁,握着三缄的手哭着说:
“相逢已经很难了,别离还是这么难舍难分,一腔离别之情只有付置泪水中。”
三缄说:“千里送君终是有一别,何不牵着手一路走到阳关。”
七窍一听到“阳关”二字,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三缄安慰他说道:“聚散也是人之常情,从古至今,告别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七窍泪眼迷离,继续说:“相逢虽然说还有许多日子,此时此刻也诉说不完思念的心情。”
三缄说:“我兄说的这些话,可见情义深重,弟还想多送一段路程,然后再回去。”
七窍说:“那真是太好了。”
大约走了一里路,突然一股清香,迎面而来。
七窍说:“现在正逢初夏,又没有桂花,也没有兰花,这种幽香是从什么地方飘过来的呢?”
三缄说:“我想一定是灵芝吧。”
七窍说:“灵芝生在什么地方?”
三缄说:“我听说裙山一带大多数出产灵芝,所以幽香可能就是从那里传过来的。”
七窍说:“从这里去裙山,还要走多少路?”
三缄说:“前面的山特别高耸,如同插入在云霄。”
七窍说:“离这里不远,我与你一起去游览一周。”
三缄说:“只要兄喜欢游玩,弟理当追随。”
二人果断决定,马上调转方向,朝路的另一头,直接向裙山而去。
七窍询问:“那里的海,是不是很大,称得上是汪洋大海吗?”
三缄说:“是的。”
七窍说:“为什么裙山靠近大海?”
三缄说:“山的谦逊在于,人登上去看放眼四周,论谁都会由然产生出一种谦卑感,觉得自己以前的眼界真是不够宽广。
如果这座裙山,高于任何一座山峰,登上裙山一看,万里河山都尽收在眼中。
这是因为站的高,才能望的远。上裙山去看一看才能知道,何止是大海!”
七窍说:“这大海叫什么名字?”
三缄说:“名叫法海。海的左边是碧波荡漾的万顷浪花,波浪很是平静,所以叫法海。”
七窍说:“法海的外面有二江相灌连,又是叫什么名字?”
三缄说:“一条叫丹江,一条叫法江,法海是丹江和法江会合的地方。”
七窍说:“这山有如此绝佳境地,可惜我没有早一点来登山,可以早一点见识到海的宽阔广大。”
三缄说:“兄只是在这里看看,都已经心醉神怡。如果再向上攀登仰望,恐怕不知道会高兴的手舞足蹈。”
七窍被三缄说的触动极大,抬起头来向上望去。
日月星斗,就像是在眉梢上。云雾烟霞,又似乎在脚底下。
再详细观察,发现还有一座挺立的高山,直插天空。
七窍惊说:“裙山有这么高啊,为什么在半空中还有巍巍高山耸立?”
三缄说:“这座山是上昆仑。”
七窍说:“昆仑的上面,不只一座山吗?”
三缄说:“你再向远处看一看,山顶尖峰的最上面,是上昆仑;再看看那座山的山顶大而圆,是中昆仑;那边一座的顶小,就越表示谦卑,是下昆仑。”
七窍说:“上昆仑所出的是什么大人物?”
三缄说:“上昆仑是修炼阳神的地方,长生不死的故乡。”
七窍说:“中下昆仑又是怎么样?”
三缄说:“中昆仑隐藏在云内,是至清至空的境地。
看见了吧,虽然低于上昆仑。
但登上去,如同进入到万仞的虚空。
而下昆仑就是仙子修丹发火的地方。”
七窍大喜说:“我登上裙山,仰望观察,而得到其中的道妙就这么多了。”
三缄说:“阳山已经游玩过,愿意去阴山看一看吗?”
七窍说:“蛇窝虎窟,有什么好看的。”
三缄说:“蛇虎走出森林,必定是在属阴的时候。现在正是午刻阳时,蛇虎都不敢出来。”
于是牵着手而行,转辗来到了阴山。来到半山腰,峭壁万仞。
下面还有石穴,里面有许多习道的人,或止或行,或卧或立,都各不相同。
一边走着,一边游玩着,大约走了数里,石穴不算,大多数都与前面相同。
峭壁游览完,来到最后面,有一穴极其宽大,穴外莹莹枯骨堆积成山。
也有没有化完的尸骸,不是所剩半段身躯,就是所剩一手一足,零乱不堪,不愿意目睹。
七窍说:“莹莹枯骨,这些血肉还没有化完的断首断足,都是一些什么人?”
三缄说:“都是学道的道士。”
七窍说:“学道的道士,难道没有父母兄弟,既然没了,为什么不下葬?”
三缄说:“都是被蛇虎所食,尸骸不合,错乱地放在了这里,虽然想下葬,但是怎么辨别的清楚。”
七窍说:“既然是学道的道士,应当是被上天保佑的,为什么还要被蛇虎所残害?”
三缄说:“有的喜好嫖赌,负了不少债务,难以偿还。
心里害怕父母的鞭笞,干脆不回家了,而去学道。
虽然名义上是学道,而其实并不是真学道。
有的贪财,假借是道士去迷惑于人。有的贪酒,也有的贪色,都是假借是道士迷惑于人。
还有的人与父母斗气,暗地里逃到外面,艰难维持衣食,就假借学道,拜师为徒。
不顾父母的生死,讨厌辛勤的劳动。
更有一些独生子女,为邪说所惑,抛弃父母而进入深山。习道没有达成,就终身不回家,祖宗的血脉自然被他断绝。
如果这些人死于蛇虎口中,你说活该,不活该?
世间习道的人,各种各样,实在太多。所以死的也有这么多。”
七窍说:“这样看来,道确实太耽误人了,怎么办呢?”
三缄见他的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让他变化的更彻底一些,于是又继续说:
“裙山左面是我当时出访你时所拜的师父,现在还在洞中。我们艰辛万苦来到了这里,你就随我去看一看,看过以后我就不送了。”
七窍果真跟随他前去。这时,灵宅子早化为一老道,居住在洞中专门等候着七窍。
看到老道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尤如乞丐,洞中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一坏锅破灶而已。
七窍说出了坚定弃道的话语:“后悔当年误听紫霞老道所说,来这里学道,专心致志炼道就能成功,立即上升,朝见天皇,嘉奖仙职。
谁知道,这是老道专门用来迷人的惯用手术,让我投入了许多的精力,将我害得老而无归。
如果当时不听他的煽动蛊惑的话,我早已娶妻生子,值此光景,享福不尽了,怎么会弄得如此辛苦呢?”
说完泪流不止。三缄说:“如果我不掉转头去,也要被害。”老道无言。
七窍看见习道的苦状与这些习道的人,以前坚信学道的信心早埋葬在肚子底下。
又以为习道不成功的苦状让他看到了,学道的念头再也不坚定了。
三缄于是督促他走:“兄可以回去了。”
然不后将七窍带到了平坦的路途,说了一声告别的话,拱手而去。
总真童子恢复了本来面目,来见灵宅子说:
“弟子引诱七窍,使用了种种的手段,恐怕他的心还不够坚固。
又被紫霞化成道士搅乱了一下,因此及时将他带进入洞府。
见师父所化的困苦行状,以及毁道一些话大量灌输给他。
可见他去道的心已经坚如磐石了,往后再去扶持他一把。
紫霞空以阐道巨任托付给虚无子,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不关注诸群仙,看他如何还原虚无子的仙真之位?”
灵宅子说:“必须这样才能把我的恨意消除。”
总真童子说:“紫霞的仇一报,不但师父的恨能消,那些我道的道弟道兄也能扬眉吐气。
但愿七窍以后来破坏大道时,恶毒甚过于虎蛇。”
师父从此可以高高兴兴了,自然不必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