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史记
“强大如秦皇筑长城,抵御匈奴犯境,还有汉武帝出边塞,驱逐匈奴,都无法彻底消除匈奴隐患,这匈奴多强大,大家也应该清楚。”
“对人民的经济刘邦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减轻徭役,汉初施行慎重民力征发制度,缩短了服役时间,规定年满23岁开始服役,56岁免役,还允许以钱代役。”
“薄敛赋税,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
“像田租,即土地税,征收率为十五税一(1/15),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钱。”
“节约财用,汉初,节俭,这对恢复生产有积极作用,就连刘邦也是不例外。”
“汉高祖七年,刘邦见萧何负责修建的未央宫过于“壮丽”,竟责备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抑制商人,规定工商业者另立户籍,称作“市籍”,凡在市籍的人,都要从政治和经济上受到监督限制。”
“商人不能穿丝绸,不能携带武器,不得乘车骑马,不可做官为吏,不仅地位卑微,还要加征一倍至数倍的算赋,目的是驱商务农,迅速恢复农业生产。”
“迁徙豪强,刘邦下诏,将齐、楚两国的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姓氏及其他豪强共10万人口,强制移民到关中,由政府供给耕田和住宅。”
“安定环境,加强边境的防卫,并向边境移民,这更使汉朝政权稳定,为开发边疆,集中精力恢复经济生产,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刘邦颁布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意义深远,为“文景之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大汉皇朝逐步走向了“文景之治”!”
“应该说刘邦的天下是以“民”为本,而做下的政策。”
宇文护:用自己的威信吸引谋士将领追随身后而不是用力量达到目的,所以汉朝实行无为而治也是正确之举,促进了社会百姓和谐生活,安居乐业,这份能力,这份决策,可不是一个市井小人能做到的。
李世民:以“民”为本,加上大秦的压迫,百姓只会向刘邦靠拢,秦朝有严苛的刑法,残酷的暴政,社会矛盾接连不断,百姓遭到压迫,苦不堪言,早就引起众多农民的不满,要不然不会发起了农民起义,而汉朝则是顺应民意,更改国家统治策略,决定与民休息,从而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杨坚:汉朝无为而治政策之所以会成功,也是因为汉承秦制,前期的秦朝打下了建设基础,才能够支撑无为而治政策的实施。
“总体上来说,刘邦皇帝实施无为而治政策符合当时的国情,用道德教育百姓,深入人心,无为而治政策使汉朝社会秩序有条不紊。”
“汉朝以农业为主,提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农民自身发展,皇帝和百姓与民休息,促进了汉朝经济繁荣发展,国库充盈,粮食充足,为后来抗击匈奴提供了物质基础。”
“原来受秦朝压迫的百姓得到解放,汉朝无为而治政策让百姓减轻了缴税负担,道家的黄老思想是汉朝的立国之本,文景之治就是汉朝无为而治最好的体现,皇帝恪守成规,勤俭节约的品质也是因为无为而治制度形成的良好榜样。”
“虽说是以“民”为本,政治上和军事上也是要发展的。”
“刘邦在政治上推崇儒家思想,并创立太学,以培养人才,加强教育。”
“太学被视为是古代最早的官方学府之一,其设置在京城,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培养他们成为贤才,以服务于国家。”
“他非常注重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学习,并将儒家思想应用到实际治理中。他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推崇孔子、曾子、子思等儒家名人。”
“他认为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可以引导人民安定、勤劳、奉公守法。”
“他设立的太学培养儒学人才,可以有效的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官职。”
“刘邦通过这些举措,推广儒家思想,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对后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为支持文学创作,重视文化教育,他曾任命张良主管太学,并任命张良的好友司马迁为太学博士。”
“司马迁在刘邦的支持下,完成了史书《史记》的撰写,此外,刘邦也对其他文学作品给予了重视和赏识,如在他的治下诞生了《乐府诗集》等文学作品。”
“他的这些举措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刘邦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他统一天下后,不少地方的文物和古迹已经年久失修,严重损毁,刘邦下令恢复修缮,让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他还下令编纂《封禅书》,详细记述了每个皇帝应该如何主持封禅仪式,以及应该如何礼遇诸侯。”
“这不仅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也是加强传统礼仪文化的表现,从而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
“人才这块,就更不用说,刘邦在管理官员方面也有一定的功绩。”
“他实行了宽松的人才政策,对于投降和归顺的人才,尤其是有才干的人,都给予了重用。”
“同时他也重视官员的廉洁自律,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规定了严格的官员任期和巡视制度,防止官员滥权腐败。”
“刘邦曾经说过:“我不是不能用人,而是不肯用不孝之人。”
“他坚持用人不疑,让下属尽心竭力为国家服务,因此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再就是军事方面。”
“刘邦自农民起义成为一方诸侯后,一直注重军事建设。”
“他在战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军队,加强了装备和训练,提高了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