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分而治之
总的来说,第一组藩王与边将,已经是派去了北边。
“赵思礼到了没。”
算一算日子,赵思礼已经是走了有一些日子了。如果路上不耽搁,应该是到了北平有些日子了。这个时候,赵思礼应该正要接手北平防务呢。
因此,嘴上问起时,朱允熥自己已经给了答案。
只是,耳朵并没有听到有人回答。
“嗯?怎么回事,难不成,赵思礼他还没到?”朱允熥放下手中的笔,向底下李景隆抱以疑问。
尤其是李景隆眼中一闪而过的慌乱,没能逃过朱允熥的眼睛。
“怎么回事,快说!”朱允熥厉声喝问。
李景隆一个哆嗦,脸色惨白,半天才从嗓子眼蹦出字来,“殿下,赵思礼是到了,可更早出发的燕王,还没到朝鲜。”
听到是朱棣,朱允熥反而是放松下来。
“有信吗。”
李景隆摇摇头,“没有,自打燕王离了京,就没了信。皇爷也派了一波使者,可都还没回来。”
“臣想着,高丽侯接手北平防务时,燕王指定是在场的。要不然,北平大营那一帮子,他们能听高丽侯的?臣旁的不担心,就怕真有敌来犯时,北平自己先闹出点事来。”
朱允熥眯起了眼睛,对于李景隆所说的,他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
“你这是在说燕王的不是了?甭管他什么时候到,他总得到吧。等他到了朝鲜,也就真相大白了。朝鲜与北平,唇齿相依。”
“朝鲜没了,北平就得独面蒙各部、女真各部。而北平没了,朝鲜就与朝廷断了联系。除非,走海路。可信使走得海路,大军走得嘛。”
“既如此,我的那位四叔,就不能让自己置于险地。况且,国与私利,孰轻孰重,他心里头还是有计较的。”
对于朱棣,朱允熥有着信心。
固然会有私心,但在国家面前,朱棣还是拎得清的。
“你去吧,代孤转告赵思礼,尽快的拿住北平大营。他初至北平,就怕女真人趁他根基不稳,这个时候打过来。而且,四叔还没到朝鲜。两边,没能形成掎角之势。万一女真人,各个击破,这才是问题。”
朱允熥起身,“孤去趟皇爷爷那儿,你在这儿守着。有燕王的消息,就到永安宫来。”
从景仁宫到永安宫,不近的路,朱允熥一路走着过去。
李景隆的话,在朱允熥的心里,扎了根。相必,朱棣应该是在北平逗留了。直到赵思礼快到北平,或者是接管北平大营时,又离开了北平。
在北平待久了,难免对北平有些难舍。
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
况且,晋王朱棡的太原大营,可还在大宁府。到时候,这些人马,都是要划给赵思礼的。
如此一来,北平的驻军,就会是融合起来。
在之前,北平大营与太原大营,就互有不服。如今合作一处,对于赵思礼来说,一定是利大于弊的。而前提是,赵思礼不能偏袒哪一方。
日子久了,分而治之,朱允熥也是愈发的得心应手。
燕王朱棣,也正好是归大宗正院所管。让朱允熥跟着朱樉一块儿去管,这也是朱元璋特意安排的。
“侄儿啊,你四叔的事,你跟着来看看就是了。到了你爷爷那儿,你就说,你四叔已经认错了,悔过的很。”
与往日一样,天界寺依然是香客不断。从堂前那一大鼎的香炉来看,今日又是赚了不少香火钱。
最多的,这就是李景隆再带上几个家丁,跟在后面,以供差遣。他可不记得,自己出宫时,有知会应天府。
那边的官差头子一听,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臣见过三爷,三爷您今日随便逛。这些刁民,臣都给您赶开。”
“我出宫的消息,除了皇爷爷和皇祖母,没再告诉给别人。那东宫,也不会派人去知会应天府和五城兵马司。”
上一次申春楼之后,姚广孝就觉得,这个五岁的皇孙,一点也不像只有五岁。那藏在肚子里的城府,太深了。
姚广孝走到朱允熥对面,全然不顾李景隆拔出的佩刀,“殿下若是燕王的年纪,那小僧倒也是信了。”
“出家人不打诳语,茶好,杯子也好,茶自然更香。若只是茶好,杯子却不好,这茶也难成大器。”
“殿下,门外的官差,既然不是您叫来的,那只能是另有其人。至于这人是谁,殿下心里也该比小僧清楚。”
“殿下,您与其总想着改变别人,不如做好自己。不然,即使您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长久。”
“殿下,您别听这个和尚胡说。哪个出家人,是他这个德行。就他这张嘴,皇爷迟早是要给他堵上的。”
只有老妪的孙子,坐在那里翻动手中的书。还有就是老妪,坐在小板凳上,用勺子搅动锅里。
一边说话,老妪掀开锅盖,在锅里舀上一大勺,“还是和上回一样是不,多芫荽,来点蒜。”
天气冷的很,坐在路边,喝上一碗鲜美的驴肉汤,再吃几块驴肉,别有一番滋味。
直到走出这条街,李景隆才小声着回答,“殿下,宋国公家臣不知。但臣家里,是绝对不敢欺压百姓的。”
这些街上的税,基本上都落入了这些淮西勋贵的口袋里。而朝廷国库,却是什么也没捞到。
“关起门来,你们如何穷奢极欲,孤管不着。可这若是成了别人的把柄,曹国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看到朱元璋也伸长脖子,眼睛滴溜溜好奇的看着奉天殿里头,“熥儿,你看啥呢,那么聚精会神。”
奉天殿门口,朱元璋把手伸进食盒里,夹上一块驴肉,放进嘴里,整个人都美的不行。
吃上几块,朱元璋才恋恋不舍的合上,“这些,留给你皇祖母。她跟咱一辈子,打仗时,
背着朱允熥,爷孙在奉天殿的大殿内走动着,“你别替他们藏着。这些人,心里没个准的。谁对他
“平日里,收收税啥的。只要百姓过得下去,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不然,他们去贪,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