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都是听说
“这回去哪。”
“北平。”
赵氏摸了摸胸口,“北平还成,除了远些、冷些,倒也没别的不好的了。你一个高丽侯,咋跑去北平了。”
自己为啥去了北平,赵思礼心知肚明。
无非就是让他与朱棣,互相钳制。
这就是朱允熥处理边疆事务的方法,藩王、边将,犬牙交替,互相钳制。以此,来达到巩固皇权的根本目的。
若是只有藩王,或是只有边将,那可能引发的问题,可想而知。
这一次,他去北平,燕王朱棣去朝鲜。而晋王朱棡在太原,西安的驻防则是换成了颖国公傅友德。
日后,待赵思礼身死时,北平边将就会被换下,换上那时皇帝更加信任的人。
可以是赵思礼的儿子,也可以是别的人。
这一人选,完全看皇帝的心情。
“当家的?”见赵思礼迟迟不说话,赵氏推了推赵思礼,“你说话呀,你一个高丽侯,咋就让你去北平了。”
赵思礼摇摇头,“你一个妇人,就别问那么多了。今儿我多说一句,就有锦衣卫在皇爷那儿说我一句。泄露了军国大事,你我九族的性命,都不够皇爷杀的。”
赵氏被吓着了,脸色苍白,不敢再多说什么。
默默的起身,去帮着赵思礼收拾起行装来,“当家的,你说这回,能不能让我与宁儿,一块儿跟你去呢。”
赵思礼呵斥道,“胡说!皇爷点了宁儿为吴王妃,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吴王身边半步,更别提跟着一块儿去北平了。”
再看一眼赵氏的肚子,赵思礼目光柔和起来,“曹国公他们,总开玩笑,要我生个儿子,继承爵位,实际上,有个屁的爵位。只能是有了儿子,让他在京城,朝廷里就会更放心。”
走到院门口,赵思礼略微有些惆怅。
原本以为,当了高丽侯,子孙后代就能衣食无忧了。
可突然之间,他的高丽侯也只能是传上一代。这一点,让赵思礼郁闷不已。
“等儿子生了,得让他跟在开国公府后头打仗。光吃他老子的,就算是座金山,也迟早有吃空的那一天。”
府中管家匆匆跑来,“老爷,吴王带着曹国公出城门去了。”
赵思礼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他原本是派人进宫,询问朱允熥还有什么吩咐。既然朱允熥不在,赵思礼便也不急着这一会儿半会儿。
“不在就不在吧,你先回来。”
管家侧身进门,关上插销,“老爷,景仁宫的人说,吴王出宫是去见燕王了。燕王今日启程,就要往朝鲜去了。他们还说,让老爷您也待好了,说不准吴王回宫后,就得召见您。”
赵思礼吃了一惊,“燕王去这么早。”
在他的设想中,他应当是与朱棣一块儿启程。
毕竟,他接手北平大营时,还得朱棣在边上。不然,北平大营那帮人,可说不准能干出什么来。
“老爷,小的从开国公那儿听说,让燕王此刻动身去朝鲜,还是为了吴王遇刺那事儿。朝廷里,似乎也有意试探着,燕王与兀良哈,是不是还有来往。”
每到这个时候,两边的宫女太监们,就会很识趣的退到很远的地方。离朱元璋最近的黄狗儿,也在十步开外。
朱元璋在想事情的时候,很烦躁别人说话,打乱他的思绪。当黄狗儿说话时,朱元璋一下子来了脾气,“干啥!”
朱元璋愣了一下,笑骂道,“嘿,你还真不跟咱客气。合着,咱这吹,是替你吹的。”
朱元璋收下,随口问道,“又还给咱干啥,你留着呗。咱问你,今早用到了没。”
“洪武元年,诚意伯举荐臣入国子监。臣本欲进京,却又得知,韩国公有意整顿元臣。臣因此,空仕至今。”
“你是该有愧!”朱元璋突然的提高音量,“咱这大明朝,你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啊。”
但是,普通皇子、皇孙和储君,又会有很大不同。一个教的是忠义孝悌,一个教的是王道霸业。
朱允熥站在豫园门口,对他礼遇有加。而今早,虽然迟到,又礼数不周。却能听进去话,知错能改。
他和朱允炆不同,朱允炆即便是下学之后,也要找上几本书来看,亦或者是去奉天殿给朱元璋捏腰捶腿。
大营门口,一个糙汉子坐在干草堆上。脖子上挂着一个酒葫芦,面前的木板摆着切好的驴肉。
“当然记得,不止是父亲,皇爷爷也记得,孤也记得。你背上的伤口,都是你的功勋。”
“今儿是老傅当差,他许是在中帐里偷摸着喝酒呢。三爷您待会瞧见了,可得在皇爷面前,告他一状。”
蓝玉目光变得聚神,他也紧紧的盯着北平这个地方,“到那时,三位塞王挡得住鞑子。若是塞王生变,谁能挡得住呢。”
蓝玉取来一支箭,帮朱允熥架住。弦稳箭齐时,蓝玉蹲下来,握住朱允熥的手,对着对面箭靶的靶心。
中帐的对面,是一排箭靶。闲来无事时,军中的将士们,都会射箭为乐。亦或是蓝玉这些将军们,切磋切磋拳脚。
朱允熥回头去看,蓝玉如同无事发生,慢慢站起来,看着远处的箭靶,“该是您的就是您的,除非蓝玉身死。”
烛灯亮起,朱元璋收起手上最后一份奏折,随手丢在旁边,“连夜送出去,不准耽搁。误了咱的事,斩。”
朱允炆摇摇头,“孙儿吃什么都行,拣皇爷爷爱吃的,让尚食上膳。动作快些,皇爷爷许是饿了。”
朱元璋挪到桌子上,半弯着腰,鼻子动一动,“嘿,还真香。自打你皇祖母病了,咱就没咋吃过这些荤腥了。”
朱允熥吃的油光满面,含糊不清的回答,“孙儿跟着舅姥爷去了玄武街,再是京师大营。见了将士们操练,耍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