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如何安置
几句争驳,全进了朱允熥的耳朵里。
他自然是听出,自己的这两个叔叔,对这道国策的不满。堂堂大明藩王,也落得要为自己子孙后代,谋划出路的地步了。
“二叔,侄儿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樉揣起手,饶有兴致的看着朱允熥,侧过身子,“你说吧,二叔听着呢。不单单二叔听着,你皇祖母也听着呢。”
朱允熥心里晓得,这是朱樉说给自己的一句下马威。
表着的意思就是,让朱允熥说话时,也掂量掂量哪句话该说,哪句话又不该说。
“二叔,您子嗣又有多少。”
朱樉一愣,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朱允熥会问这个问题。他不禁在脑子里想了一圈,如实回答,“六子二女,如何?”
“那敢问二叔,这六子二女,您该如何安置,才能妥当。”朱允熥又问道。
这反倒是把朱樉给问住了,支支吾吾的回答,“嗯自然是,朝廷如何安置,那便如何安置。这是你皇爷爷定下的规矩,旁人动不得。”
发觉自己说错了话,又加上一句,“除去这次,有待商榷。”
朱允熥笑了笑,“按着皇爷爷的规矩,嫡子袭王爵,其余皆承郡王爵。可无论是何等的爵位,都得由朝廷供养着。您一人独生六子,子再生子。如此往后,一经十世百世,单单您这秦王一系,就得上万子孙。”
“如此,朝廷养着这上万人。再加上其余叔父,何止十万。到那时,朝廷每年得多少的银子,才能养得起大明藩王。”
朱樉一时语塞,“大明地大物博,如何养不起这些个宗室之人”
说这话时,朱樉也心中没底。
他在西安秦王府时,偶尔的也看过府中开销。
而那庞大的银子,也让朱樉为之咂舌。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可秦王府中,还有子女所得不达制。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自己统领秦王府时,才能看到花银子如流水一般。
每年秦王府进项,压根不够府中开支所需。因此,就一直得跟朱元璋要钱。
要的多了,自然也就麻木了。
渐渐的,朱樉也对银子的流水,没有了印象。可今日朱允熥再提时,朱樉才想起在西安时,看到的那可怕的数字。
“国家大,可总有用完的时候。子孙多了,朝廷每年得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来养活这一大家子。倘若那时,异族入侵,再有战事。朝廷的银子,都用来养家了,那军费该如何来呢。”
朱允熥打着手势,端起茶杯,猛的喝了一口,继续说道,“二叔,可破之法,就只有让咱们的子孙,自己养活自己。而朝廷,只需养活承袭王位的。”
说到这里,朱樉也算是听明白了。
虽然觉得朱允熥说的,并非不无道理,可朱樉还是犟着嘴,“都是自己儿子,如何厚此薄彼呢。”
这话说完,就见朱允熥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心头一凉,后脑勺就结结实实的挨了一下,“臭小子,说啥呢。再胡说八道,就让你父皇,打你板子,谁也不准求情。”
坤宁宫到前朝,有一座桥。桥体不宽,正好够上两三个人,并排走着。大理石制的桥身,结实耐用。
突然的,被劈头盖脸一顿说,朱标有些莫名其妙,他刚要争辩几句,就又被打断。
朱元璋摆摆手,“奉天殿的事儿,就让熥儿帮着你去打理。你就把你媳妇照顾好了,正好也给你歇歇。”
朱元璋眯起眼睛,“都是咱儿子,咱当然觉得都好。但你刚刚出生的时候,你娘又怀了老二。”
要说朝廷之中,谁家权最大,那一定是魏国公徐家。可若说,谁家势最大,就只能是开国公常家了。
说完,常福立刻转身,抬脚就回了府里,“闭门谢客!今儿,不管是谁来了,都不准开门。”
大都督府,这可是天职。当初,已故曹国公李文忠还活着时,就是同时兼着国子监和大都督府。
坐轿子里时,常升想事情,想的入神。直到宫城门口,常福掀开轿帘时,常升才被一阵冷风,激的回过神来。
“你这写的啥,咱们不过啦?这宫里这么多人都等着吃饭呢。你要是这么给,宫里头,得饿死一半人。”
“咱当时也气,这些人,咋就这么贪呢。咱甚至是,剥皮充草,都给弄出来了,可他们还要贪。”
朱允熥听的半知半解,倒也没再多说什么。治国理政,确实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
虽是打了胜仗,但蓝玉自己,也是伤亡不少。尤其是带过去的京师大营的老兵,更是折损大半。
朱元璋沉吟片刻,“让他进来吧。大孙,你和他说几句话,咱到你皇祖母那儿走走。”
在朱允熥面前,常升也没太多的架子,表现的略微有些轻松,“臣觉得,这是喜事,但臣也不能自大。”
自己升官,太子妃有了身子,吴王又得以协理朝政。三者无论怎么看,都是一桩桩喜事。
“对,要么哪来的,还哪去。要么,你就再举荐一人。再怎么,别人也挑不出,你常家的毛病来。”
说话间,朱元璋推门进来,动一动鼻子,迈大步向前,“咱在永安宫,就闻着这味了。过来一瞧,果然不错。”
朱元璋语气平淡,却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容置疑。言语之间,都是命令或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味道。
说到朱允熥,朱元璋嘴角微微抬起,“咱们这个孙子,把人心,玩的那叫一个透彻。”
可即便是马皇后,有时在朱元璋眼中,也有着太多的禁忌。马皇后尚且是这样,更何况常氏这样的外姓人。
瞬间,常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丹眉紧蹙,手心也渗出细汗。耳边是朱元璋的声音,“让他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