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德胜门
朱棣要慢上几步,蓝玉到了京城时,朱棣也才刚刚从北平休整之后出发。
他有些心虚,将留下的北平大营,依旧留在了北平。而非如自己心念所想的那样,带回京城。
在去年北伐筹划中,朱元璋就不止一次的说明了,战后要将北平大营,尽数归于京师大营,由大都督府,统一调配。
这只是朱元璋随口一提的事情,并且,一旦交出北平大营,就意味着,他要交出自己在北平苦心经营的一切。而且此后,他将完全受制于人。
朱棣回头看一眼躺在轿子里不断呻吟的赵思礼,动了动喉咙。
“高丽侯”
赵思礼掀起轿帘,一只手撑起半个身子,“燕王,有事您说话。。”
朱棣愣了一下神,说话有些支支吾吾,“高丽侯,此番回京。吴王那儿,还得您帮着,多多美言几句。”
不知不觉中,朱棣潜意识里,已经发生了变化。
“嗯?”
赵思礼坐直身子,环看一下左右,低声问道,“美言什么,燕王,您可是立了大功。此番北伐,除去梁国公外,就属您功劳最大。在北平时,就连信国公,都对您赞誉有加呢。”
说话时,赵思礼眼中半含着笑,看的朱棣心里毛毛的。
即便知道赵思礼在自己身边,究竟是为了什么,朱棣还是无可奈何。
按着朝廷的设想,赵思礼极有可能,代替朱棣接管北平防务。如此一来,朱棣有求于赵思礼的地方,就更多了。
一想到这个,朱棣就心底发凉。
“高丽侯,您可就别拿我寻开心了。我说的,就是北平大营的事。如今北方初定,却也不能掉以轻心。若是轻易将北平大营,再调回京城。北方防务空虚,兀良哈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赵思礼笑了笑,“这事啊,您放心,下官一定会向吴王明说。”
再走不多时,到了京城已经是过了清明。窸窸窣窣的小雨,在清明时节,就从来不停。
官道两头,也变得泥泞不堪。
一路无话,朱棣显得心事重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这回进京,还能不能再出的来。
“殿下,您看。”
朱棣抬头,远远的瞧见,朱允熥带着些文武,站在德胜门外。年纪不大,却是已经穿上了明红色的蟒服。左右双肩,各是祥龙登云。
“老爷子,可真是太宠他了。”朱棣心底深深的叹气。
远远的跳下马,牵着过去。
“侄儿见过四叔。”朱允熥笑着行礼,两人都是同宗王。朱允熥又比朱棣,矮上一辈。因此行礼时,腰身弯的很深。
只是,朱棣并不敢受,只得微微的侧开身子。
不敢受并不是因为朱允熥,而是朱允熥这身衣裳。全天下,除去皇帝皇后外,没人能受得住这身衣裳的一份礼。
朱允熥眼神向后一瞥,微微闪动,清一色的京师大营。
果然,自己的这位四叔,并没有把他的家底,都给带过来。还有异心?并不见得,无非就是赌着气,又或者是舍不得罢了。
食盒有些沉重,徐允恭提手轻轻晃一晃,底部传来一阵异响。心中虽然疑惑,徐允恭却也不敢声张。只能先把朱允熥,往府中迎。
有了朱允熥这话,徐允恭心里就放心许多。听这意思,朱元璋虽然还在气头上,却也并不是不可解。
徐允恭领着朱允熥,走到一处偏房,“家父年纪大了,腿脚又不利索。没能出来迎接殿下,还望殿下恕罪。”
再拿出那壶酒,“这酒,是皇祖母让孤一并带来的。皇祖母说,老国公您就爱喝杭州的酒,这是今年的新酿,您尝尝。”
“老臣心里头知道,你皇爷爷,他是皇帝,不是当年的大帅了。老臣口无遮拦,实在该死。”
徐达继续说着,“常茂那小子,老臣是看着他长大的。这孩子性子急,心眼大,做起事来咋咋呼呼。”
“老国公肺腑之言,孤心领了,您早些休息。过些日子,孤再来看望老国公。”朱允熥心里突然的有些不安,起身告别。
他和朱元璋名义上虽然也算是君臣,却从来没这么正式过。除了册封吴王,朱允熥几乎没收到过朱元璋的圣旨或者是口谕。
头靠在门柱上,朱允熥昏昏欲睡。几次睡着,又几次惊醒。自己都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时辰了,朱元璋还是没让自己进去。
朱元璋冷哼一声,“咱让你去徐达家,你咋去了那么久。来来回回,够咱跑上几趟了。”
再后,朱允熥揉着屁股,趴在朱元璋的腿上。两人一块儿,坐在奉天殿门口,晒着太阳,吹着小风。
“这事儿到时候写在史书上,后世都能夸赞皇爷爷您有气量,一代明君。这么看,孙儿真的没做错。”
红儿伸出雪嫩的小手,拣上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剥去葡萄的皮,把果肉送进常茂的嘴里。
这么一想,常茂更加有恃无恐了,“行了,别自个儿吓自个儿。你若是没事做,就进宫,去给三爷请安。”
常茂脸色变了,两只眼睛,开始没有目的的乱看。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主意,“弟啊,咱们该咋办。”
换上朝服,常茂刚刚走出几步,又回头,“我问你,咱爹当年那个带血的披风,你给放哪儿了,快拿给我。”
朱允熥正坐着看书,这些日子,马皇后正琢磨着,给朱允熥选个新师傅。
“你为何带着披风来,因为你知道,带刀进殿是死罪!虽然知道,但你还是带进去。开国公,你胆子真的很大。”
大狗站在一旁,带着朱元璋的口谕。这口谕念或者是不念,都在朱允熥的一句话。
与胡惟庸余党往来,奸宿军妇,多有不善。最后还是念及常遇春之功勋,免其一死,发配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