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自以为是
这已经是朱标不知多少次的,坐在奉天殿最前头。不同的是,此刻他脸上挂着深深的疲倦,耳边全是底下人争吵的声音。
渐渐的,朱标有些失去了耐性。
他记得,不止一次的,朱元璋告诉过他。
皇帝,可不能是一个老好人。不然,什么人都能骑在自己的头上。
深深的皱眉,朱标一只手,重重的拍在了他右手边的龙头上。声音清脆而绵长,足以震慑人心。
“说了半天,你们议出来什么没有。”
傅友德率先出来,“殿下,如今三路大军,集结完毕,只等朝廷一道中旨,便可踏平漠北,灭族鞑子。三军将士,枕戈待旦,可不能就此蓦然的撤军。”
户部侍郎王添冷笑道,“颖国公不在户部,不知国家的难处。如今,处处泛灾,如何来的粮食,供给大军去北伐。”
昨儿,户部清点了一夜。
整个国库里的储粮,足够大军并上朝廷,一块儿用上三月之久。
可王添有私心,他可不想这么多的粮食,就这么轻易跟着武人走了。否则,朝廷的户部,如何用粮草,来制衡兵部与大都督府。
“殿下”傅友德抱拳,却总觉得即将出口的话,却堵在嗓子眼儿里,出不来。
朱标深吸一口气,“够了!”
“吵了多久了,这前前后后的,得有十多天了吧。有这功夫,蓝玉和老四,都能把脱古斯给抓回来了。十多万人,都在等着,等着你们吵完!”
“咳咳咳”
说着,朱标又重重的咳嗽几声。
陈囯连忙上前,“殿下保重身子啊。”
朱标闻言不禁笑道,“孤这身子,还真用不着你们操心。”
断一下话,朱标目光移向傅友德,“颖国公,孤问你。若是孤驳了你的意思,不准蓝玉与燕王,再进一步。你会如何。”
傅友德刚要张嘴,脑子里突然想到马皇后与他说的那几句。
“不光是太子仰仗着你们,你们也是仰仗着太子啊。”
想到这儿,傅友德神情坚毅,“殿下,朝廷有朝廷的难处。您是君,自然想的比咱们这些臣子,更加的全乎。您若是觉得,不可北伐。臣无言,必当奉旨而行!”
这个回答,朱标很满意。
他要的,不是什么建议。而是他的意思,有没有人听。
朱标动了动嘴巴,沉声片刻,“传旨兵部,给信国公、永昌侯还有老四去信。旨到之时,即是北伐之日。孤在京城,等着他们凯旋!”
陈囯与王添,一下子就跪在地上,“殿下,不可啊。”
当朱元璋的旨意送到京城时,特地注明:此为拟旨。即是朱元璋的建议,具体拍板,由朱标决定。
这种事情,在朱标几次监国时,都有发生。
只是,每一次朱标都十分听从他们的话。陈囯出身詹事府,典型的东宫官员。一块儿去朱标念书,陈囯自以为,他已经摸清楚了朱标的秉性。
而今日朱标的话,却让陈囯与王添,大为震惊。
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越是这样,朱标就越是厌恶他们。
“不光是徐达家,咱要的是满朝文武,都对标儿和咱大孙,死心塌地的。咱老了,还不知道,自个儿能过多少年。过了今儿,明儿还不知道咋样呢。”
说到这儿,朱元璋不由得叹气,“不光是老四,还有老二、老三,他们手底下有兵,就不能再有太多的人了。咱得把他们手底下的人抽过来,”
雨水渐密,夜幕渐黑。除了宫墙上的灯笼,完全看不着丝毫的光亮。例外的是,在永安宫前的广场上,亮着一盏昏黄的灯。
徐允恭摇了摇头,两条腿早就僵硬了。膝盖与地面接触的地方,似乎已经在渗出殷殷的血迹。
“天德咋办,他人都躺在床上动弹不了了。现在出了这档子事,天德恐怕是受不住。你再气着他,气出个好歹来。”
马皇后扭头去看朱元璋,朱元璋动一动眼睛,“看咱干啥,时辰到了,回去便是了。”
朱元璋也从刚刚的尴尬中,缓过神来。他挑开帘子,见着还跪在雨地里,一动也不动的徐允恭。
说完,朱元璋长出一口气,闭上双眼。
这些年,他似乎累了许多。
走到窗边,看一眼奉天殿的方向,还有雨幕里朱允熥小小的身影,“甭管咱错还是没错,咱留下来的,就得是最好的大明朝。”
从背影,朱允熥看不出这是谁。即便有些眼熟,却也不敢随便的认。
太监连忙解释,“殿下恕罪,奴婢知错了。这是锦衣卫的毛大人,传来的信儿。”
徐允恭跪了一天,双腿早已麻木,完全的使不上力气。他连忙的用双手撑住砖地,咬着牙,“臣参见吴王殿下。”
徐允恭点一点头,“臣那不争气的弟弟,在宫里散布谣言!说太子和燕王不和,这不正是没根的事”
“你真不知道?”朱允熥冷笑着,“既然不知道,那孤就走了,你继续跪着吧。”
直到这时,朱允熥才慢慢的回过身,盯着伏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徐允恭。
直到朱允熥说完,徐允恭才直起腰,再伏下,“殿下大德,徐家没齿难忘!”
蓝玉心头燥热,凛冽的寒风,还有奔腾的江水,都不能平息蓝玉内心之火热。已经不记得,到底是过了多久。他都不曾有过这种对建功立业的执念,还有对战争的渴望。
等的着急,蓝玉一巴掌打在了常森头上,“你喘匀了没,快说话,打还是不打。不打的话,我就撤军了。”
话音刚落,蓝玉自己就反应过来,“我想起来了,徐家老三的事儿。那狗日的,老子再见他,非扒了他的皮不可。坏了三爷的大事,有他受的。”
离家多时,他开始思念家人。于国于军,他都是铁打的汉子。但在自己的家人面前,赵思礼又是柔情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