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田垄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田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田间地垄,朱允熥跟着李景隆,到城郊来寻朱元璋。一大早醒时,行宫里就不见了朱元璋的身影。

    再到院中时,李景隆早早的在这儿守着,告诉给朱元璋的去处。

    到了这儿,远远的就能瞧见,薄雾之中。两个老人,坐在地头上,相互的交谈。朱元璋两只手环抱着双腿,脸上带着笑,听着他刚认的老哥哥,说着家中的家长里短。

    即便是朱允熥到了,也只能是远远的站着。

    “俺那个孙子,读书读的不好,就跑去村里,开了个私塾。一文银子也不要,就教村里娃娃读书认字。”

    朱元璋淡淡的笑着,“这挺好。”

    “好啥好,俺供他读书,可不是让他在村里当私塾先生的。他要是不考个功名啥的,哪对得起俺在地里没日没夜的干活。”老头子说话有些激动,直接反驳。

    李景隆脸色有些丰富,他几次想要训斥老人,都被朱允熥给拦了下来。

    朱允熥悄咪咪的几步上前,蹲在朱元璋面前,“爷爷,您咋一大早的,跑到这儿来了。奶奶几次寻你不得,在家里发脾气呢。”

    老人闭了嘴,扭头去看,不禁问道,“这是你孙子?”

    看朱允熥这一身衣裳,老人有些气短。虽不识这到底是个什么料子,可在不经意间的指尖擦过。细腻滑润的手感,让老人开始怀疑起面前穿着粗布衣裳的朱元璋,是不是哪个大财主。

    朱元璋斜眼看一眼朱允熥,“来了?既然来了,就甭歇着了。地里有些杂草和穗杆,你看着把给除了。”

    说完,朱元璋将身边的镰刀递过来,摔在朱允熥脚边。

    镰刀上满满的锈迹,还有镰刀柄也缺了一半。握在手里,只能握着那一团的锈。

    无奈,朱允熥只得是拿着镰刀,到地里除草。

    老人直勾勾的盯着,良久才说话,“你这孙子,穿的不赖,竟也能下地干活。再看俺那孙子,除了在私塾里教书,旁的啥也干不了。”

    有人夸自个儿的孙子,朱元璋自然也是眉开眼笑,嘴里哼了几句,“男娃不干活,不晓得嘴里吃的,身上穿的,平常用的打哪儿来,如何当的好这个家。”

    老人斜眼看一眼朱元璋,“咋,这是传家人?”

    朱元璋不做声,默默的点头。

    眼里,朱允熥半蹲着,用镰刀一点一点的割去田垄上的杂草和穗杆子。

    不由得,朱元璋眯起了眼睛,仿佛是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的他,也是如眼前的这样,在田间做事。只不过,那块地不是自家的。而如今,全天下都是他的。

    “待会儿到了晌午,到俺家去胡乱对付几口。”老人笑了笑,扯开话题。

    一旁的李景隆赶紧过来,“舅姥爷,咱们今儿中午,也要在外头吃?家里头有些事儿,可是等着您回去呢。”

    朱元璋有些不悦,看着李景隆不解风情的样子,慢慢的开口,“咋,咱不能在外头吃咋的。咱这帮他家干活,他家就得管饭。甭说了,咱定了,中午就去他家去吃。”

    老头子一下子就笑了,“这就对了,哪有帮主家干活还不吃主家饭的道理。”

    于是,自洪武三年起,朝廷给足银子。沿海三省百姓,举家内迁五十里。凡内迁者,皆可得地与耕牛。

    也有不愿走的,这个民族的百姓,更多的就是对家的执念。

    “孙儿总听您念叨,老几咋都不来个信呀。这可好了,人都来了。”

    朱元璋似有些孩子气,鼓着嘴,“啥念叨,咱念叨有啥用。你不是不待见你的几个叔叔嘛,说这个干啥。”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话对朱允熥来说,醍醐灌顶。

    从户部而知,洪武三年起的禁海,直至十七年,也都还没完全结束。单单福建一省,仍有一府四县百姓,还未曾内迁。

    永乐七年,大明真正走向盛世。国强而民富,万国皆来朝拜。

    无数的白银,汇集于大明。不否认朱高炽在监国时,做的不比朱棣差。但朱高炽自个儿也说,“述我朝功,先帝不减太祖。海贸一事,无论朝廷与民,皆有大惠,此大功也。”

    这便是历朝历代,都很严重的一个流民问题。

    见朱允熥闷头不说话了,朱元璋拉着朱允熥的手笑道,“啥事,都得想着最坏的。不然呐,朝廷是要出乱子的。”

    李景隆欲哭无泪,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

    可这个时候,自己又不能卖穷。他还指望,跟着朱允熥,谋得几个好差事呢。

    一咬牙,“殿下,臣家里能出十万。”

    十万!

    官轿还未放稳,詹徽就赶紧的跳下轿子,深深的拜下去。

    他是吏部尚书,虽是天官。但詹徽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性格,无论是谁,他都不去得罪。

    而这一声“下官”,詹徽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

    詹徽半张着嘴,良久才又开口,“信国公,下官斗胆。您这是,在与下官示好?”

    汤和有些不安,他知,这是朱元璋十分忌讳的一个点。他又不知,朱元璋对此,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若是爷孙二人,在开海禁海上,有了分歧。那汤和,又该站在哪一边。

    谨慎,是汤和的性格。而谨慎之后,汤和又会十分的胆大。

    “老夫,知道了。”

    两人脚步不停,朱元璋坐在榻子上,准汤和坐在另一侧,“鼎臣,你猜猜咱为啥急着让你进宫,所为何事。”

    朱元璋找一个舒服的姿势,“你继续说,咱听着呢。”

    “皇爷,臣每日都有战船出海巡视。南洋诸国,每日有百艘商船,去过东海。他们或是往倭国,或是往高丽。”

    “咱一辈子,没咋让皇后过了几次寿。这一次,可不能再寒酸了。即便这样,咱也抽出一半,给了吴王,任他支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