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 第二百八十章 大相国寺

第二百八十章 大相国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汴河桥上下来时,正值晌午的当口。桥头两边,一直都是没什么人。只有偶尔的,会有几个过路的,匆匆走过。

    而刚刚离开的那一处馄饨摊子,也终于是迎来了第二个客人。

    这是个带着自家小孙子的妇人,远远瞧着,妇人与买馄饨的老头,比划了半天,面露难色。捏了捏腰间的钱袋子,又与卖馄饨的老头说了几句。

    而卖馄饨的老头依旧摇头,转身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包着馄饨。

    妇人叹一口气,宠溺的揉了揉自己小孙子的小脑袋。掏出钱袋子,小心翼翼的数出几枚铜钱,放在桌子上。

    卖馄饨的老头,顿时喜笑颜开。

    左手等着,右手一抹,几枚铜钱,就这么落进了他的手窝里。

    收好,笑呵呵的拿起一屉的馄饨,丢进锅里。只开水这么一滚,便能捞上来了。撒上葱花与芫荽,再搁点小虾皮。

    已经是抬手端起来了,卖馄饨的老头再看一眼与奶奶嬉闹的小娃娃,叹一口气。

    又给摸了一把虾皮,撒进碗里。

    两个人,一老一孙,只用着这一碗馄饨。妇人只吃了一个,剩下的,都给了自己的孙子。

    若不是刚从千里之外的应天府赶来,怎么也想不到这正处于大明朝的盛世。

    老爷子显得有些沮丧,尤其是卖馄饨的老头说的那几句话,更是让朱元璋心情低落。虽萌生杀心,可朱元璋还是强行忍着。毕竟,老头说的不错。

    百姓说是盛世,那才是盛世。

    自古盛世不少,可能入的了百姓眼睛的,可是不多。耳熟能详的文景之治,还有便是开皇之治、开元盛世。

    这三个,都是百姓得到了切身的实际的好处。

    吃得饱饭,穿得暖衣。

    也是听皇祖母说的,在百姓心中,贞观之治,远不及盛世。因为,开皇之治,离贞观之治太近了。近了这两个,只隔了一代人。

    自己祖辈生活的如何,他们可都是看得见的。

    “皇爷,您别往心里头去。那老头,他就是哗众取宠。这场面上的漂亮话,谁都会说。咱们大明朝,若是个个的都像他那样,那咱们还怎么治国。”李景隆试着宽慰几句。

    “您也是瞧见了,在发放赈灾粮时。那些百姓,手中得了粮,哪个不是高呼万岁的。这才是百姓呢,那个老头,他算不得百姓。”

    朱元璋顿住脚,返头去问李景隆,“那咱问你,若是没得粮的时候,咱能听见百姓高呼万岁么。给了些不着眼的好处,他们喊几句万岁。可是他们又饿着肚子时,又会在心底,如何咒骂朝廷呢。”

    “那个老头,说的话咱听着是不顺耳,可他说的不错。盛世,不是那些皇帝说的,也不是那些狗日的文官写的。而是在百姓心里的,百姓说是,那才是。百姓摇头了,那便屁都不是。”

    说完,朱元璋看向朱允熥,“大孙,咱说的话,你听见了没。”

    朱允熥重重的点头,“皇爷爷,孙儿听见了。朝廷是非,都在百姓的肚子里装着呢。即便堵上了他们的嘴,也堵不上他们的心。有这功夫,不如想着如何为百姓谋福。”

    “百姓有福了,他们自然心里头向着咱们。百姓没福了,他们自然是想着怎么逃离咱们。”

    朱元璋笑着点头,“不错,是这个理。”

    李景隆也不禁苦笑,心中暗忖:没了好处,谁也不能这样啊。百姓也是人,给不了他们好处,人家凭啥向着你。

    你朱重八,当年不也是没得着朝廷的好处,这才司兵造反的。

    可这句话,李景隆却是憋在了心里,万万不敢说出来。说出这些话来,死是死不掉的。但这张嘴,恐怕也是留不得的了。

    众人都知道,朱元璋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在百姓之中的声誉。因此,即使是做了皇帝。对待百姓,朱元璋也是一直谨小慎微的。百姓一丁点的事,也能勾起朱元璋的疑心病来。

    自己是造反建的国,自然也不想自己子孙也遇上一个造反者。

    朱允熥不禁叹气,他拉了拉李景隆的袖口,示意他不要再往下说。趁着岔子,将朱元璋扶上台阶,“皇爷爷,再往前几步,就是大相国寺了,这可是座千年的古刹。咱们进去大相国寺里上几炷香,也算是为河南百姓祈福了。”

    在朱元璋年少时,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游僧。虽然身处乱世,可朱元璋当时确实是一心向佛。

    只不过,后来元顺帝清剿天下佛寺。于是,刚刚出家没多久的朱元璋,就连出家人也没得当了。

    为了生计,朱元璋在不得已时,投靠濠州城郭子兴。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种种,有了后来的大明朝。

    这事儿,众人都不敢提。也只有那几个朱元璋心目中的家人,敢提这件事。而对于出家人,朱元璋也是十分的严格。城中划出一块地方,出家人的吃穿住行,都在这个地方。

    “那走吧,咱们也进去瞧瞧。”朱元璋伸手一指。

    大相国寺内,香客稀少,完全不复当年的香客满门。他们若不是有朝廷户部拨下专项钱粮,怕也是挺不过这次的大灾之年的。

    寺内的和尚,个个都是油光满面。

    而上香的香客们,却都是瘦骨嶙峋。

    这两者之间,鲜明的对比,让朱允熥不禁冷笑。百姓如此,这些出家人的“慈悲心”到哪去了。

    寺中院子不大,在最中间,立着一个金鼎。

    平日里时,百姓将香上在金鼎里。

    寺中住持,听到消息,吃了一惊。找出自己师傅留下的袈裟给自己穿上,匆忙的出来迎接。

    按理说,也有出家人不拜尘中人。

    可是,再想到朱元璋先前看自己那可怕的眼神。

    “小僧拜见陛下。”住持见着朱元璋时,慌乱之间赶紧行礼。他可不拜,可他得拜。

    朱元璋东瞧瞧,西看看,冷哼一声,“大师这香火可是不错。到了这大灾之年,还是有许多信男善女,到你这儿来上香拜佛。”

    这是一句讥讽的话,明明是以慈悲为怀。而逢大灾之年的河南开封府,那金子做的佛像和金鼎,就显得格外刺眼。

    住持却是不慌不忙,“陛下此言差矣,我佛慈悲,当济万民,若是有百姓到大相国寺里来逃荒,小僧定是要以佛礼相待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