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丽屏山镇,贼子踪迹何处寻
犯下这案子的家伙对人命没有任何敬畏,所作所为简直肆无忌惮。
通过查看周围的踪迹,杨斯年仿佛看到一个人跃上了矮墙,在上面留下一个脚印,然后直奔东厢房,控制住了王小鱼,随后侮辱了三娘子并残忍杀害了她,随后在东厢房门口杀死了循声而来的两个老人,最后带着王小鱼从院门大摇大摆的离开。
这家伙极其残忍,三娘子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足有七十三处,全身的血几乎都流干了。而且似乎是为了增加受害人的痛苦,作案的家伙使用的刀具很是奇怪,造成的伤口全都血肉模糊,像是被野兽撕咬过一样。
三娘子身中七十三刀,实际上更像是千刀万剐一样。
也难怪前来收殓尸身的街坊老太太哭得那么惨,这残暴的现场让她们既伤心又害怕。
到底是什么人会做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来?杨斯年心念一转,想到了一双毫无人气,仿佛燃烧的火炭一般的眼睛。
那个黑衣的胖子!
现在的少年心情极度低落,心底熊熊燃烧的火焰灼烧得他意识都有些模糊,这是他初次品尝仇恨的滋味。
杨斯年深深吸了一口气,对身边的老人说:“村里可有人见过两个人?他们一胖一瘦,身穿黑衣,骑着黑马,很醒目。”
老人连忙招来一个壮汉,如此这般吩咐下去,过了一炷香时间,壮汉领了个干瘦老头儿过来,原来这老头儿是个流浪汉,平时就在村北一间没人的破屋住着,那间破屋就在官道边上,连门都没有,因此这老头儿昨晚大约亥时被马蹄声惊醒,看到有两个人骑着马,一路往北去了。
至于是胖是瘦,是否带着孩子,他倒是没有看清。
杨斯年几乎可以肯定,这事就是那两人做下的。昨天他是酉时在小店看到那两人,同时他也记得那胖子看着三娘子时那野兽一般的眼神。
而戌时与亥时相交之际,正是他追杀刀劳鬼出村的时间,当时村中一片混乱,那胖子有的是机会做下这种大事。
他定了定神,问道:“可有干粮?某这便要赶路去追贼人。”
…………
天色将黑时,杨斯年来到了距离赵王村足有一百里的屏山镇。
荆南大平原的北部已经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丘陵,而屏山镇就坐落在东西两座小山之间。镇里的房屋依山而建,镇中青石铺路,一路逶迤向北,红色枫林间,木屋、小楼错落有致,风景十分秀丽。
杨斯年骑着大黑驴,一天赶了一百多里的路,这大黑驴虽然神骏异常,甚至超过大多数马匹,但是驮着主人一天跑一百里,已经累得大汗淋漓,口吐白沫。
好在已经到了可以落脚的地方,杨斯年在镇子边上就看到了一家客栈,他大摇大摆地走过去,把缰绳往店小二手上一扔,喊道:“给这蠢货的草料里多加点豆子,再添两个鸡蛋!”
小二一看大黑驴,愣住了,难不成这位郎君分不清驴子和马?这么一匹大黑驴,虽说挺健壮的,那也不用像骏马一样伺候着吧?不过这位郎君一身青衣,穿着鹿皮靴,他一个穿草鞋的也不敢替人家操这个心。
杨斯年在小二把大黑驴往马厩牵去的时候,光明正大地扫视着马厩,嗯……什么都没有。
既然打定主意要找到王小鱼,还要杀了那两个黑衣人,他便冷静了下来,怒火上头可不是报仇的最好状态。稍作分析,他便能想到:三娘子跟两位老人当场被杀,而王小鱼失踪,很明显两人的目标就是王小鱼,无论他们想要把那孩子抓去做什么,王小鱼现在还活着的可能性都很大。
这孩子身世清白,因身份被仇家找上门的几率几乎为零,那么贼人的目标就是她本人了。
人贩子没有这么大胆子,敢直接灭门抢走孩子,倒像是积年的悍匪凶人,收了什么人的好处来抢人,还顺手做下惨案。
至于是什么人需要小孩,还真不好说。
虽然自己初出江湖,但也听义父说起过江湖逸闻,如今天下十二国争雄,民不聊生,百姓除崇拜沙门佛陀之外,多有人崇拜邪魔外道,而那些外道神主魔主,有很多都对小孩子有兴趣,因此江湖上发生过多次用孩子献祭的惨案。
也有的隐秘门派教派,会在全天下寻找适合本门传承的孩子,然后掳走,作为门徒培养,但是这样的基本都不会做下灭门惨案,毕竟把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全家杀了,然后带回家去当自己的徒弟养大,还要传授他各种绝技,想想都不可能。
那么最有可能的便是某个教派搜集孩子作为祭品。
如果放任不管,小鱼儿必死无疑,但是绝对不会短时间内就遇害,一般来说,向自己的神主魔主进献祭品,需要天时地利,还需繁复无比的仪轨、咒文,稍微出错,那就神主魔主降下的就不是赏赐而是灾祸了。
只要沉着冷静,不丢掉目标,在仪轨完成之前,他就一直有机会救回孩子。
在客栈胡乱吃了口饭,杨斯年便跟店小二打听这屏山镇的风土人情。
这屏山镇原本也是个小村,但是前朝大顺时期,出了个官居二品的大人物,这大人物告老还乡之后,大顺皇帝便把他的家乡屏山村赐给他当做食邑,而这位大人物在家乡开办乡学,招收门徒,慢慢的,屏山村越来越大,就成了屏山镇。
不过这也是三百年前的事情了,那位大顺朝的大人物早已作古,其后人也早已风流云散,不在屏山镇居住了。
这位大人物杨斯年倒是知道,他是前朝大顺的开国功臣,擎天阁二十八星宿之一,大顺第二任吏部天官,名叫柳节。
这位柳节不仅是大官,还是个大儒,大顺朝初期吏治清明,他功不可没,甚至距离此地一百多里的白鹿洞书院现在还把他供奉在先贤祠里,供天下学子瞻仰。
可惜到了大顺朝后期,直到现在的天下十二国,儒教式微,武人当道,虽然也有人读书求学,但多数也就是认认字,作为当官的基本技能而已,先贤们谈论的那些道理,秉持的那些理念,早已被现在的世人所厌弃了。而这座屏山镇的屏山书院,在顺朝末年的战乱中一度流离失所,后来并入了白鹿洞书院。
现在的屏山镇,只是一个风景秀丽的荆国南方小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