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零大院二婚妻 > 第134章 鸡蛋

第134章 鸡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到了四月,天渐渐的热起来了。

    中间倒春寒了几次,到了四月份,温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慢慢入夏,把冬天的薄被收起来,换成了被套,再过上个把月,连被套都用不着,那时候才是彻底的告别春天。

    武大姐从外头回来,带回来了两个南瓜两个冬瓜,抱了一个上来,这几节能吃的菜不多,这会儿还没有大棚蔬菜呢,青叶子菜也特别贵,前阵子还从乡下地方收回来了些菜干,吃了几顿就没了,现在家里吃的多的就是海带和黄豆,以前还挺稀罕的菜,吃了一个月也觉得腻歪,现在看着南瓜跟冬瓜,竟然也觉得亲切。

    “大姐,多少钱?”

    “算了算了,这几个瓜也是下面的人送上来的,我看着你家也是顿顿吃那些,送一个给你,对了你家菜地里头的小白菜快好了吧,回头我也自己种一小块青菜。”武大姐说。

    “那我回头掐青菜给你送一盆。”

    “你家这几个孩子还真是,那一片都叫他们种上了,我看旁边都有,你们可得看牢一点,这季节青菜也稀罕,天天土豆和瓜吃着,我看不少人都开始打那几颗菜苗的主意了,你别说给就给,孩子们愿意给才行。”武大姐知道那片菜地是几个孩子管着的。

    那孩子们是愿意给的,尤其是宝妞,不知道多喜欢武大姐。

    也就两个来平方的地方吧,撒了一把种子下去,没想到几个月下来,那边倒是生出来一小片青菜出来,这可把几个孩子乐坏了,现在没事就守在那块菜地,周围那一片都叫他们恳出来了,宝妞跟大娃几个伺候的勤快,一整个春天下来,只有那一片绿油油的。

    宝妞他们几个背着小篓子,在外头晃了一圈,捡了些野菜回来,几个人叽叽喳喳的商量着野菜怎么弄好吃,是烙饼子还是煮野菜汤,突然听到外头有人喊了一嗓子:“供销社来了鸡蛋了,快去排队啊,去晚了就没有了。”

    武大姐听见有鸡蛋,也怪激动的。

    柳绵绵一个激灵,几个孩子立马就不管野菜了。

    年前没觉得鸡蛋有多稀罕,可经过这两个月没油水的生活,几个孩子可对鸡蛋和油水都稀罕够了,偏偏家里又没有存货,毕竟像鸡蛋这种东西,撑死了放一个半月,所以年前去村里买的那一批,到农历二月中也都完了。

    “阿姨,我们去排队买鸡蛋。”大娃自动请缨:“我们长大了,我们也可以去的。”

    “那行,你们去排,能买多少买多少,别跟人吵架打架啊。”柳绵绵翻出粮本出来,想了想又翻出两块钱来,鸡蛋五分钱一个,十个就要五毛钱了,二十个就得要一块,虽然最近去买鸡蛋,基本一次也就只有十来个。

    武大姐也不聊天了,赶紧下去翻粮本,然后喊上王文美带着这几个一起去排队买鸡蛋去。

    过了一个小时,四个孩子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怎么了?”不会是鸡蛋磕破了吧。

    但结果,比柳绵绵想象的更严重。

    “一车鸡蛋,一个粮本上才能买五个,轮到我们就没了。”

    “这就没有了?”

    老大垂头丧气的,可看到后头还有那么多人排了队没买到的,心里又稍稍平衡了点。

    不过还是很丧就是了。

    跟着一起回来的还有王文美,一回家就躺在椅子上不肯起来,嗷嗷叫着想吃肉,被武大姐训了一顿,托着腮帮子老可怜的坐在台阶上,“这个周日太残酷了,那么多的人,那么长的队伍,我真的好想吃鸡蛋啊。”

    跟卫家不同,楼下的王家是一点油水都没有了。

    好歹,柳绵绵年前买了那块猪腿肉,炸出来一小钵的猪油,炒菜时候放一点,还有些肉腥味,那味道还是很不一样的。

    可王家只能靠着一个月不到一斤的清油过活,就算家里囤了好多的红薯粉丝,清汤寡水的跟白菜炖,吃久了也觉得没味道,大人都能止不住嘴馋,还别说孩子了。

    武大姐从外头晃了一圈才回来,一回来就上楼跟柳绵绵说:“我去和平村打听了,那边的鸡蛋都是让海城供销社给收走了,我说呢春天一来本来鸡蛋的供应量会大些,怎么就卖不出鸡蛋来了。”

    她跑了一上午,胖胖的身体出了一身汗,不住的喘。

    柳绵绵赶紧给她倒了杯水:“怎么说,怎么是海城供销社收走了。”

    供销社可是公家单位,不干倒买倒卖的活啊。

    这段时间,滨海区的物资紧缺,也让滨海区政府很揪心,以前作为海城市的新兴特区,滨海区有着大量的工厂,高级的研究单位,可唯独缺的就是农业,在一起大家都齐齐过苦日子,农民向往奔城里的时候,这种情况也不是很明显。

    可自从今年开始,差异化明显起来,各地政府放开了政策,情况就不一样了,以前是海城政府会分配下来,供给到滨海的是多少就是多少,想要更多的,那就要滨海区政府自己解决。

    上头已经开过会了,今年的就是这样,这件事情下来,就落实到了办公室和供销社一起解决,文化局辅助做好宣传和转型工作。

    供销社第一次碰到这么棘手的事情,以前他们可是大爷。

    办公室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难题。

    柳绵绵心说,这事儿怎么跟文化局有关系了?

    武大姐解释道:“人家海城市搞了个宣传动员工作,号召以村子为单位,实现多劳多得的制度,除去上交国家的一部分,多余的归村里。”

    柳绵绵不解:“以前也是这样啊。”

    武大姐纠正:“可现在不一样了,以前大部分都上缴,村民基本就留个口粮,就算村里有富裕,也没人敢公然拿出去卖,当然基本也没多少富裕,现在这就是允许村里自己干副业啊,村民们也就干劲更足了,海城市收去了,能分给咱滨海多少,都是他们说了算,咱们就看上头的人心情吃饭。”

    人家卖散户鸡蛋,还不如直接卖给公家单位呢,人家定点定时间来收,而且你家里有多少富裕的粮食,能养多少,能赚多少钱,政府一律不管,有了这个开头,别的村子干副业的恐怕会更加起劲。

    柳绵绵心说,这难道是联产承包制的原型?

    如果是这样,那政府自行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就不依靠别的地方的输出了呗,还别看不起养猪的,放以后连养猪养牛的都能上市,农业型企业也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的。

    柳绵绵就问:“上回咱们说的事儿,你上报了没有,区政府有说法吗,实在不行咱们就自己干。”

    等着靠天落红雨恰饭,还不如靠自己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