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汉中之战 中
【夏侯渊的死成为了汉中之战中关键的转折点,一军主帅的阵亡对军队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更能瘫痪整个指挥系统,夏侯渊的死使得曹操一方彻底由主动变为被动,因此曹操在得知消息后为了稳定人心,评价夏侯渊为:“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但这只是当时曹操为了稳定人心才做出的选择,要知道之前曹操还评价夏侯渊为: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夏侯渊身为三国时期打运动战的高手,绝非什么“白地将军”,他尤其擅长千里奔袭。史书记载“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千”,意思是他带领的军队三日就能长途奔袭五百里,由此可见这个人军事水平其实不低。】
东汉末年。
曹操的脸上挂满了悲伤,此时已是60余岁高龄的他感于故人的逝去十分悲伤:“妙才随我征战30余年,大小战事无不奋死争先,奈何自恃勇力,至于被大耳贼所害,惜哉!痛哉!”
又后悔的说:“昔日孤曾对他言道,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奈何不从孤言,悔之晚矣!”
曹丕连忙上前安慰:“妙才叔父已然逝去,父王莫要悲伤过度,伤及身体,否则叔父在地下也不会安心的。”
【那这样一员名将又是如何死的呢?这还要从刘备的动作说起。】
【曹刘两家陷入长久的对峙后,刘备越打越吃力,几次无法破局,只能冒险寻求突破。公元219年春,刘备突然变换打法,带领主力部队南下,渡过沔水后,通过一条小路翻越米仓山,出其不意地直插汉中盆地,出现在了夏侯渊大军的左翼。】
【这一举动让夏侯渊大吃一惊,因为他没有想到刘备会使出这一招。但是这也不能怪他短视,因为刘备所走的道路异常险峻,按照常理来说这个地方少许部队或许可以通过,但是大部队想要从这个地方迅速进入汉中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并未在南面设置多少防御。】
【但是有一点他没有想到,刘备占据益州后,军中吸纳了不少原先益州的本地人,巴蜀之地多山,且刘璋和张鲁又长期交战,因此蜀中有不少擅长山地作战的本地士兵。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方才绕开夏侯渊的防守,成功绕到了侧面。】
【刘备在进入汉中之地后,选择驻扎在定军山,居高临下俯视夏侯渊的大营。】
【定军山是刘备一方决定的战场,定军山作为附近最高的山峰,具有地形优势,但同时也有劣势,那就是进去容易,出来难,稍有失利便可能全军覆没。刘备早就知道夏侯渊的性格,他自恃勇武,肯定不会坐视刘备居高临下观察自己的虚实,因此夏侯渊一定会来争夺定军山。】
唐初武德年间。
李世民提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因此这次直播,殿内站满了李世民的人,尉迟敬德、程知节等武将也在其中,殿外也布满甲士,不像上次只有李渊父子和几个亲近文臣。李世民可不能掉以轻心,免得被自己的老父亲给反杀了,他答应,他的手下也不答应。
李渊阴沉着脸看向光幕,他终于知道了他家二郎是如何坐上皇帝之位了,可是已经晚了。
李世民有些轻松的点评道:“夏侯渊唯自恃勇力,若在我军中,只为一先锋耳。身为一军之首不能详查地形,如何总领大军对敌?殊为无智!身为一军统帅,当以智制敌,才堪为万人敌。”
长孙无忌在一旁趁机说道:“殿下所言甚是,故殿下不可再行陷阵之事,当以智谋御敌。”
尉迟敬德马上站出来说:“臣愿为殿下冲阵御敌!”
李世民有些尴尬:“孤身近前阵,只为探查敌情,并非自恃勇武。”
又看了御座上冷着脸的李渊一眼,低声说道:“今后恐怕也无上阵的机会了。”
在李唐定鼎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多次仅带着数名骑兵近距离观察敌情,在对战王世充的时候更是独自一人为部队垫后,还不断拿弓箭射杀敌人。主将亲自上阵虽然提振士气,但同样非常危险。此时李世民已经成为唐朝实质上的掌控者,长孙无忌担心他再带兵出去,万一有个闪失,他们所有人都会被清算,因此借机进谏李世民。
【此时的夏侯渊也是倍感焦急,他之前所做的所有军事部署都是针对前方的刘备,刘备一旦绕到了侧面,他也必须及时变换打法才是。】
【首先来说,此时的夏侯渊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他此时主力所在的浕水以东的平原地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刘备已经到了他的侧翼,随时可能切断他的补给线。】
【另一方面,分兵驻守在广石的张郃也失去了意义,因为他所在的位置是夏侯渊的右翼,但现在刘备已经转移到了左翼,因此张郃军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其实此时最理智的判断是,立刻后退和曹操后续部队联系上,保住主力不失,那么依靠曹魏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拖也能拖死刘备。】
【还有一种激进的选择就是,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刘备不是转移了吗?那夏侯渊面前的阳平关一定兵力空虚,完全可以尝试进攻,威胁刘备的粮道,此时刘备已经渡过了沔水,想要回援并非那么容易。但此前夏侯渊在关中陇右可谓是百战百胜,此时已经上头的他,顾不得面前的对手是经历过汉末诸侯乱战中走出的幸存者刘备,夏侯渊此时一心求战,直取定军山。】
【但是定军山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尤其是刘备军还是居高临下,大家打游戏的都知道一句话“高打低、打那啥(那啥我就不说出来了,不文明)”,因此夏侯渊已经失去了地利。】
【即便如此,夏侯渊身为一军主帅,就算败了他处在大军之中也未必会死,他还活着就能继续组织反击,牵制刘备的军势,等待曹操亲率大军前来,但他之后的操作将彻底葬送自己的性命。】
【曹刘双方在定军山北侧对阵,夏侯渊召回了张郃,命他负责自己东面的防守,保护自己的粮道。但正是这看似稳妥的安排,埋下了夏侯渊败亡的伏笔。】
【夏侯渊虽然已经进军定军山,但他并没有鲁莽的上来就攻击刘备,他心里也清楚刘备占据了地利,因此他的目的就是把刘备堵在定军山,同时等待增援。因此他到达驻扎地后就开始修建鹿角等防御工事,抵挡刘备的进攻。】
【按理说,他之前能堵住刘备,这次不应该抵御不住啊?但是别忘了,刘备是在山上啊,居高临下夏侯渊的兵力布置,刘备方面看的清清楚楚。反观夏侯渊,由于他分兵防守,又不知道刘备的出击方向,因此只能疲于奔命,处处设防,因此导致自己兵力不足,动起来破绽就随之出现了。】
【就在一天夜晚,刘备突然派兵下山攻击,在夏侯渊的防线上四处放火,各处鹿角都被点燃。因为天色昏暗,夏侯渊一时间不知道刘备是发动了总攻,还是仅仅只是骚扰,因此他传令按兵不动,继续和张郃防守各自的防区。】
【到此为止夏侯渊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刘备开始不仅仅只是放火骚扰了,他很快就派出精兵猛将进攻张郃的东侧防线,这次刘备进攻的强度让张郃都快顶不住了。因此夏侯渊做出了决定,他分出自己一半的兵力去支援张郃,虽然缓解了张郃的压力,但也导致自身的兵力被进一步分散。】
【这个时候他做出了一个非常莫名其妙的举动,由自己这个全军主帅仅仅带领四百人,去大营外面修复被刘备军烧毁的鹿角。】
【他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可能是他觉得刘备军主力尽在张郃那里,自己的大营又不能移动,那只能派出小股部队去修复防御工事,本身此时他的部队就少,在他看来恐怕只有自己亲自带队,才能让士兵不至于心生恐惧,弥补一下兵力的不足。】
【不论他是怎么想的,他就这样带着四百名士兵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可以说他做出修复鹿角的决定没错,错就错在他是亲自带队前往的。后来曹操得知他战死后就说:“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在曹操看来身为统帅的就不应该身临前线,更何况是修补鹿角这样的小活,你随便派个低级武官负责就行了,实在不放心派遣自己身边的亲信去,也比自己去要好。】
【刘备军的第一步声东击西已经完成,第二步斩首行动就该开始了,只见黄忠一马当先,他借着下冲的势头,转瞬之间就杀到了夏侯渊的面前,根本不给他脱离战斗的机会。魏军很快便四散逃走,一代名将夏侯渊也死于乱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