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姑不容侄
拥立李旦当上皇帝,太平公主觉得自己起了关键作用,立下大功。
睿宗李旦也对唯一的亲妹妹十分敬重,遇到朝政大事,经常跟她商量。
太平公主入朝奏事,坐下说话的时间不长。
有几天太平公主不来上朝,李旦就吩咐宰相去太平公主家里,把几天来的政事说给她听,向她征求意见。
宰相有国事向李旦请示,李旦动不动就问宰相:
“这事和太平公主商议过了么?”
李旦有时也问宰相:
“这事你和三郎商议过了么?”
三郎就是太子李隆基,他是李旦的三儿子,所以称为三郎。
太平公主一开始见李隆基年轻,不怎么在意他。
李隆基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脸上渐渐有英俊威武、气宇昂然、睿智逼人的气质,太平公主有些忌惮,很不喜欢他。太平公主想:这个三侄子太精明,不好控制,不能让他当了皇帝。
太平公主造出传言:
“太子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当被册立,不改立太子,将来朝廷必有动乱。”
睿宗李旦知道后,不为所动。
景云二年正月,太平公诛奏请李旦:
“陛下,该立个皇后了。”
睿宗李旦说:
“原来我的皇妃刘氏、德妃、窦氏,都死于非命,尸骨无存,朕怎么忍心再立皇后呢?”
太平公主说:
“刘氏是陛下正妻,且生了宋王李成器,应该追封为皇后,窦氏名分不正,没法和刘氏相比。”
睿宗李旦一听,她这是暗示窦德妃生的太子李隆基 出身不正,心里很反感,就沉默不再说话。
待太平公主退朝,李旦颁下诏旨:
“追封刘氏、窦氏并列为皇后。”
太平公主知道了很忿恨:我刚嘱咐了窦氏立不得,你马上就把她立成皇后了,这不是故意较劲么?太平公主就暗暗嘱咐私党,到处散布流言,大致是说:
“宫廷内外,人心都倾向太子李隆基了。
姚元之、宋璟等人又在左右相助于他,不几天朝廷必然发生事变。”
太平公主派女婿唐晙,前往邀请韦安石到家中叙话。
韦安石刚入职侍中,不肯去太平公主府上,不知道心里顾忌什么。
这事被睿宗李旦知道了,秘密召入韦安石问道:
“太平公主邀请你去她府上,你为什么拒绝?”
韦安石说:
“去她府上必私议朝事,有暗结私党、图谋不轨嫌疑,所以臣不敢去。”
李旦又问韦安石:
“朝廷里这些天都在传大臣倾心依附太子,你为朕察访一下,他们有没有异常的企图?”
韦安石说:
“陛下为什么听信这样的流言?这是太平派人故意散布的。
太平公主的个人意图是要让太子陷入危险境地。
试想太子有功于社稷,友孝贤仁,天下共知。
为什么民间没有传言,只有皇宫流言蜚语不断?他们这是故意传给陛下您听的。
明显是奸人故意播弄,幸亏陛下不会轻信!”
睿宗李旦吃惊地说:
“朕知道了,请不用再说了。”
太平公主谋划不成功,心里着急,亲自乘车辇到光范门,召集几位宰相说:
“你们应该劝说皇上,另改立太子,这个太子不行!”
在场地人听了大惊失色。
宋璟反驳说:
“太子拨乱反正,为国建立大功,才是应该主宰宗庙社稷的人,为什么您有更换太子的想法?”
太平公主听了很不高兴,拂袖而去。
宋璟约同姚元之共同去见睿宗李旦:
“陛下,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留在京城,太平公主会挑拨他俩去争太子位,将使东宫太子处境不安。
不如把宋王、豳王都外调为刺史。
并且请求陛下罢免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的左右羽林将军职务。
再把太平公主、武仪暨,迁往洛阳安置,这样才不会发生宫廷内变。”
睿宗李旦说:
“朕只有太平公主这么一个亲妹妹,怎么忍心把她迁往遥远的洛阳?
诸王变动可以按你俩说的办。”
宋璟、姚元之,本来意图是调离太平公主,避免她在长安不停地搞事情。
因为睿宗李旦不肯听,他俩只好退出。
过了几天,睿宗李旦对侍臣说:
“这几天有术士说,五天内应该会发生兵变,有军队杀入皇宫,你们要得加意提防。”
这时张说已入朝担任中书郎同平章事,听到睿宗李旦这样说,便进谏道:
“奸人想挑拨陛下和东宫太子的关系,才编出了这样的流言。
如果陛下让太子监国,这样的说流言就不会有发生的借口了。”
姚元之接着说:
“张说刚才说的是国家大计,盼陛下立即实行。”
睿宗李旦认为他俩说得对,颁布诏令:
命太子监国。
外调:
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
豳王李守礼为幽州刺史。
太平公主及丈夫武攸暨,迁往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