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李善长
第224章:李善长
中年男子姓李名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时年三十八岁!
如果对李善长不是很了解,只需知晓在原本历史他被朱元璋称为“再世萧何”即可,这是一位大才,也是一位有大野心的人物。
此前他曾先去了濠州,可惜濠州军中除了一个朱元璋稍微看得顺眼一点外,其他诸如郭子兴、孙德崖之流,皆不过泛泛之辈,见面不如闻名。
刚刚打下一个濠州,得了个定远、五河、虹县,摸到了泗州、盱眙的边缘,城内就开始各种蝇营狗苟、勾心斗角,暗地里互相较劲、争权夺利,如此行径是欺诺大个淮安路无人,还是视天下英雄于无物?
唯一有点大局观的朱元璋也夹在郭子兴和孙德崖双方之间左右为难,一时半会很难看到有别的出路。
如今的历史走向虽因朱子明的搅和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朱元璋的崛起亦是非常之迅速。
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有句话说得好,得于斯者毁于斯,成于斯者败于斯!
朱元璋得郭子兴之助实现了快速崛起,反过来也将因为郭子兴的拖累而步履维艰,甚至因此灭亡!
原先历史朱元璋依靠自身不断的蜕变,加老天爷的相助,令得郭子兴病死,而郭天叙与之相争,反被其算计至死。
最终得以彻底摆脱郭子兴带来的影响,成为真正意义的掌舵人,掌控和决定自身的命运。
可是现在郭子兴健在,瞧着架势活个十年八年都不成问题,哪怕按照原先的历史,至正十五年郭子兴病逝,那也最少还有三年的时间!
三年之后,天下大势会是什么一番局面,有考虑过吗?
由于朱子明的大力搅和,三年后征南军只怕早已打下了金陵,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势力。
那个时候朱元璋方才开始发力,真的还有机会和朱子明相抗衡吗?
因此,即便李善长内心十分看好朱元璋本人,认为其乃千年难遇之豪杰,却又在朱子明的比照之下,相形见绌!
先前在濠州的时候,朱元璋竭尽全力的想要挽留他,可他却毅然决然的走了。
原因就在于朱子明的征南军太过耀眼,有了比较过后,有大野心的李善长又怎会不知该作何选择?
你让他怎么追随朱元璋,首先朱元璋的头顶有个义父郭子兴压着,自己根本拿不了主意,万一郭子兴活个十年八年,濠州军还有什么资格和征南军争?
现实如此,也不能怪李善长绝情,虽然朱元璋确实表现的求贤若渴,可对李善长这类能人而言,求贤若渴只能作为评判的一个依据,真正在乎的还是一个势力团体后续的发展潜力。
从目前的方方面面来看,濠州军的发展潜力都不如征南军。
尽管征南军头顶同样有个统帅刘福通,但是朱子明十分聪明的早早选择了自立。
如此一来,很多事情自行决断,不用看他人的脸色行事。
而朱子明的自立在李善长看来极为聪明且巧妙,只在实质进行自立,名义依旧选择奉刘福通为主。
这样一来既谋得了好处,还能规避掉刘福通的打击报复,怎么看都是妙招。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李善长既然决定出山,自然而然就要找最好的,不然怎对得起自己一身的本事?
此番前来,李善长也不怕没有晋身之阶,首先作为定远的名人,名声有着先天优势。
其次自身所负才学亦是出众,远超常人,且年富力强,三十八岁的年纪,正当得力的时候。
最后他还有一招杀手锏,可助征南夺取老家定远之地,为征南军南下夺取古都金陵创造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有此三点他还怕朱子明不用他吗?
事实,李善长压根不用准备,只需把李善长三个字告诉朱子明,朱子明便会恭恭敬敬的将之请进将军府以宾之礼待之。
因为元末历史的几大名人,朱子明知道得不多,却也知道武将有常遇春、徐达,以及一个勇猛无双的张定边。
文官最为熟悉的自然刘伯温,什么“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传的可玄乎了。
李善长当然也是听说过的,朱元璋的“再世萧何”嘛,这样厉害的人物怎么可能不注意。
作为一个后世灵魂重生而来的穿越者,明知李善长是大才,真真正正的宰辅之才,你说他又凭什么不将之奉为坐宾?
好吧,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李善长正在为自己接下来的亮相做准备,朱子明则在将军府里大宴群臣。
庆功宴肯定要开的,打了大胜仗庆功宴都不开成何体统,外人知道了不得说他朱子明小气扣扣搜搜的呀!
开!无论如何也要开,最好是往大了的开,气势越磅礴越好,不如此何以展示征南军对于军功的重视。
文武分列左右,武官列位于右,文官列位于左。
看得出武官已经压了文官一筹,毕竟在征南军内部是以右为尊的。
以右为尊或者以左为尊全看各自心意,征南军以右为尊,主要是因为大伙的红巾系在了右臂,所以不知不觉大家便养成了以右为尊的习惯。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谁来坐武官第一个位置?
环顾左右,李勇、王庄、白书豪、万伍、赵胜几人的军功其实都差不多,谁坐那第一个位置好像都可以。
可正因为谁都可以,才谁都不敢去坐,坐下去扎屁股,硌得慌!
坐到那个位置,不仅不是荣耀,反而是一种煎熬,一时间阵杀敌不惧分毫的众人,反而对一个座位望而生畏。
不像文官那边轻松惬意,白文先当之无愧的第一,然后刘元礼第二,岳丈王守财第三,钱十三第四,周应良第五,邬启霖第六,何世昌第七……一直排到最后都没啥可争议的。
甚至连朱子明自己内心也拿不定主意让谁坐去,搞得场面颇为尴尬。
好好的一场庆功宴,结果还有此等糟心窝子的事。
哎!
真是服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