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梁山后山,原本存在着一座险峻的山峰,此时已经变成了平顶。
朱仝、雷横带领着梁山工程队五百多人,
还有新俘虏的两千多东平府军,夜以继日的赶工下,
终于在期限的最后一天,完成了梁山陵园的建设。
这一次梁山会战,虽然取得大获全胜,可依然牺牲了三百多人。
特别是朱仝手下的工程队和岳飞手下的骑兵损失最多。
仓库一战,原本两百人的工程队,最后只剩下八十七人,而且人人带伤。
叶枫回来后,将原本的三队工程队合并一处。
朱仝、雷横也以自身的表现获得了梁山上上下下的认可,成为了工程队的统领。
新组建的工程队,第一个任务就是平了后山,为这些死去的烈士们修建陵园。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今天终于全部完工,正好赶上明天的梁山公祭大典。
朱仝看着那高耸的纪念碑,心中莫名的难受。
仿佛又想起了那一日,和手下心与心、肩并肩一起抵御来犯之敌。
“朱大哥,莫要伤心了,这些死去的同袍,一定会安息的。”
雷横来到朱仝身边,哀叹道。
“是呀,自古以来,有谁会像叶天王一样,为死去的小兵树碑立庙,祭祀天地。”
“朱大哥,叶天王说过大家都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都是同一样的人,每一个为梁山付出生命的人,都值得缅怀。”
“战友们,你们托生后,一定要记得回来,回到梁山,找我老朱喝酒。”
朱仝心中祈祷着,希望自己亲手修建的家园,这些烈士们会喜欢。
魏定国和单廷珪两个人蹲在地上,捡拾着地上的杂草和石子,做着最后的整理。
从被俘虏的那天后,两个人就和其他东平府俘虏一样,开始干这个工程。
从最初担心被坑杀,到心理阴影完全放下后,两个人就认命了,和大家一起老老实实的干活,劳动改造。
原本大家都以为这又是梁山的一处宫殿,可修到后面却发现竟然是一处墓地,
还是为那些死去的士兵修建的墓地,所有的俘虏们的内心都不淡定了。
在赵宋虽然战死沙场有各种抚恤,可大家都知道,那些就是骗骗老百姓的,
可没想到梁山竟然可以为小兵们、劳工们做到这一步。
而且当那些受伤的俘虏同乡,陆续康复回来的时候,
这种情绪更是开始蔓延,每一个人干活的时候都是加快了动作,毫不保留。
默默的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表达着对梁山叶天王的尊敬。
一声哨响,俘虏们收工休息,开始统一吃午饭。
“老单,你怎么不吃,都是好菜。”
“吃不下,心里堵得慌。”
“怎么了?”
“你知道吗?你我那些死了的手下,尸骨也都被收殓,埋在下面那块地里面了。
还刻了碑记录了人名,方便家人祭奠。”
“我知道,老单这不是应该高兴吗?能碰到这样的仁义的匪寇,我老魏第一个服气。”
“嗨!明天梁山要弄什么公祭,我一想到那些被火炮炸死的兄弟,就吃不下饭。
希望他们在天之灵能原谅我。”
“老单,你认识字,那个纪念碑上那四个字写的是什么?”
“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什么意思?”
……
清晨,梁山后山上一片肃穆。
所有士兵、各厂矿的工人、农夫、学生还有自发前来的百姓们,
都汇集到了新落成的梁山陵园,举行公祭,悼念为梁山牺牲的每一位烈士。
知道今天是公祭日,四面八方、各乡各村的百姓天不亮就都上了梁山,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密密麻麻几万人从山顶一直排到山腰。
每一个人的胳膊上都戴着黑纱,胸前别着白纸叠的菊花。
所有人都安静的站在那里,等着公祭仪式的开始。
八点整,公祭正式开始。
由步兵、水军、骑兵三十个人组成的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
举着梁山红旗来到英灵庙前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梁山旗帜伴着哀乐缓缓升到旗杆的顶端,又缓缓的降到半空中。
二十门礼炮紧接着开始轰鸣,向先烈表达着敬意、追思。
一声声炮响在山顶上炸开,天雷一般的声音,捶打着每一个人的人心,
梁山上所有人都满怀哀思,山下的百姓更是自发的跪在地上,久久不起。
这一刻梁山上空万里无云,飞鸟也都被惊走,英魂虽逝,浩气永存。
炮声落下,叶枫拿起自己撰写的祭文,高声的朗读了起来:
“烈烈英魂,实备全德。
义动幽明,气贯金石。
扈跸敌营,爰究忠烈。
勇甚雷霆,天地动色。
命轻鸿毛,名高斗极。
燎火之焚,不变初心。
滔天之溺,砥柱独立。
死得其所,震耀九州。”
读罢,叶枫将手中的祭文投到庙前的火炉中,
第一个走进英灵庙里面,对着英灵的牌位三鞠躬。
接着林冲、武松、岳飞、鲁智深、杨志、朱贵、朱仝、雷横梁山各个头领一个接着一个,
把胸前的白色菊花投到火炉中,到庙里三鞠躬。
而后,战士、工人、百姓们一个个都如此,在英灵庙前鞠躬祭拜。
魏定国、单廷珪等一众俘虏,此时也被允许在后山一处洼地里面,
为这一场梁山战事中死去的同乡,举行悼念,超度亡魂。
李清照、金莲等所有人纺织厂的女工、老师也来到陵园,
和其他人一起祭拜英灵。
在大宋朝,女性是不被允许参与祭祀活动,
可今天,这个惯例被叶枫直接打破了。
却没有任何人反对,大家心中都知道:
这些死去的人是为了什么而死,
这些活着的人又是为了什么而活。
今天这一场公祭活动,虽然没有什么文人参与,
可每一个环节、细节,依然被隐藏的众多细作和百姓口中传了出来。
之后的时间中,大宋各个地方的三教九流,都在讨论着这场祭祀活动,
都在从自己的角度解读着这场祭祀活动。
特别是叶枫最后留下的那一首祭词,
让所有大宋文人都在传颂。
“社坛乾宇点晨星,
水泊凌风尽识名。
一片壮心应不死,
千秋永与泰山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