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建房
等几人吃过饭林夕把在县城买的东西分给了几人,又把这两天对几人的安排说了一下。
林夕;“这几日,李荣你就带着几个姑娘把你们穿的衣服,还有被子做一下。”
还有东叔,你先把病养好。
富贵;“小姐,那我呢。”
林夕;“牛爷跟富贵你们明天好好休息休息,活我后天给你们安排。”
王大牛;“哎,都听小姐的。”
富贵;“小姐,我不用休息,我可以干活的,你直接给我安排活就行。”
林夕;“说了让你好好休息,你就好好休息,想干活后面有的活让你干。”
好了,你们都把东西收拾一下,我带你们去住的地方。
林夕把几人带去了,带去了给河蚌做手术的房子里。
为什么没有带几人去小作坊呢,一是舅妈带着几个孩子住在那里,一下去太多人不方便,二是那边最近招了几个在作坊做工的婶子,一下在过去这么多人,作坊里还放着那么多货和杂七杂八的东西,行动上不太方便。
而且还有一个生病的人员,大夫说让静养,那边白天太吵休息不好,怎么养病。
所以林夕才会带着几人来河蚌这边,虽然这边也有人,但是这边的房子是跟前面做河蚌手术,以及休息的房子分开的。
而且这边的人基本都是在房子里干活,要么就是出去在外面池塘里干活。
对比那边的人这边的人要少一些,自然也就没那么吵了。
林夕安排好几人,又跟在做工的几人讲了一下情况后就回去了。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林夕趁着人都在就给大家互相介绍了一下。
两天后,林夕给几人安排了活,富贵就跟着李江干活,李荣就先带着几人孩子把衣服做了,然后饭也一起做,田东病还没好,就先养病。
剩下的牛爷,林夕确实有重要安排的,那就是种花了。
林夕这天上午就带着牛爷以及他的孙子王杰去了,发现玫瑰的地方。
林夕;“怎么样,牛爷爷你有种过这种花吗?”
王大牛;“小姐,这种花我是见过去,不过没有种过。”
林夕听后有些失落,不过也既然牛爷爷养了那么多年的花,想来养玫瑰花应该也不会太难的。
林夕;“哦哦,那牛爷爷你试试看看能不能把这个花给种出来,最好是一下可以种很多的那种,我需要这个花的花瓣。”
王大牛谨慎的回道;“那个小姐,我也不一定能种出来,我只能尽量试着种种看。”
林夕;“行的,你也不用有太大的压力,只要能找出来就行。”
林夕又把种玫瑰花的经验大致跟王大牛讲了一遍,以及玫瑰花喜欢的环境给说了。这些还都是她之前在网上看别人种花分享的经验,不知道有没有用,反正她知道都说了一遍。
就这样买回来的几人开始忙碌着林夕给他们安排的事情。
这天一大早,林夕带着家里的人开始把搬泥房里的东西往小作坊搬。
为什么呢,因为这边的房子要推倒重新建新房。
因为养河蚌和做香皂的事情,林夕建好作坊跟养河蚌的房子后,就想着先把河蚌的事情弄好,等有空了再建家里住的房子,毕竟现在林夕住的泥房还能正常住人。
所以林夕就没着急建,为什么现在要建呢。
因为林夕感觉现在家里的人多了,老是住在作坊总归是不太方便的,平常留下一两个人人看作坊还可以,一下住这么多人进去还是不太好。
等把东西都搬好,林夕看着这要推倒的泥房,心情也复杂了起来,又不舍,又有高兴,不舍是因为从她穿来就一直住在这个泥房里,这样算下来也住了几个月了。
高兴是她凭借着自己,也在这个朝代建了房子,以后这个房子也都是自己的。
建房子的还是之前林夕找的那批人,因为这次建房子林夕不着急住,所以也没要求他们加急建,就正常建房子就行。
虽然林夕找了专门建房子的人,但是推倒老房子的时候村里还是来了不少人帮忙。
林夕跟来帮忙的村民道了谢,又跟村民说跟房子上梁的时候让大家都来她家,到时候请大家吃上梁饭。
大家也都纷纷开玩笑的语气说好,到时候一定来。
房子在建了,林夕算着建好房子的时间,想着房子建好后,里面的家具肯定是不能少的,这次林夕建的房间要多一些,风格有些像园林和四合院的结合,前院是主要招待客人的地方,后院主要是人住的地方,然后林夕特意建了放置牛车的地方,建的也是比较大的,主要考虑到后面还会再买牛。
林夕想着房间建好后,家里人居住情况,以及每个房间要用到的家具,这些算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这笔开支没办法省,因为之前家里的床也有好些年头了,基本都不能用了,而且老家具也没什么。
再说新房子里,放两个老家具,林夕感觉有些不太搭。
就这样林夕光是想家具的类型,以及画家具图都花费了好几日。
等林夕把家具的事情处理好,也到端午节了。
林夕想着既然要过节,那她也要给做工的工人准备过节的礼物。
林夕因为过节的还特意问了李翠,过节需要准备什么东西,等把这些过节的事情问清楚林夕大概也知道准备什么了。
这里的端午节跟她在现代过的端午节,还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大致就是端午节要祭祖,还有就是包粽子,炸糖糕,吃咸鸭蛋,不过这些都是有钱人家过端午要吃的。
穷人家的要么一家人吃个咸鸭蛋,要么就是拿不值钱的豆子混合着糙米包几个小粽子,然后就这过节了。
林夕了解到这边的包粽子,跟她了解的包粽子不太一样,这里的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来包粽子的,这些还是听李翠说给她的。
林夕还是第一次听说用芦苇叶包粽子呢,之前都是专门用的粽叶包的。
在林夕印象里也是粽叶包粽子,她还没有听说过芦苇包粽子吧,因为平常她过端午节的时候很少包粽子,都是吃包好的粽子,所以听到芦苇包粽子她有一点小小惊讶。
糖糕基本上所有村民都不会做来过节的,因为做糖糕不仅耗油还要用到糖,而且白面跟糯米粉,这些东西都是比较金贵的东西,村民舍不得做,也没钱做。
林夕想着下河村的村民有的人家都会养鸭子,那鸭蛋肯定都有的,虽然林夕知道村民肯定攒着不舍得吃,要拿到县城卖了换钱,但是过端午节应该能吃到咸鸭蛋吧。
所以林夕就把送咸鸭蛋这个给去掉了,要是在晚几个月过端午节,她养的鸭子也能下蛋了,那她到时候腌上一些咸鸭蛋,就直接可以送人了。
林夕不仅养了鸭子,还养了鸡,除了这些还有几头猪,不过这些都还小,既没有下蛋,又不能吃肉,她养这些主要是为了自己能吃上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养这些的主要还是为了养河蚌,因为这些动物产出的粪便,不仅通过发酵后给地施肥,还能给河蚌当粮食用。
所以林夕才会养这些鸡鸭猪。
所以林夕过节不送咸鸭蛋了,准备送另外两种吃食,那就是糖糕跟粽子了。
既然想清楚送什么,林夕就开始把要买的和要用来做这些的东西,给列出来了。
然后就是把要买的东西写在一栏,把要准备的东西写在一栏,准备的大概就是包粽子的芦苇叶,这个就比较简单了。
林夕直接把这件事情交给了李江,因为李江每天都会去池塘边,知道哪里的芦苇叶多。
剩下做这些的都是要买的,林夕想这个只能自己来了,因为目前能干活的也就自己空一点,舅舅不仅要去池塘那边,还要看建房子的,两边来回跑。
舅妈也忙作坊的事,现在基本都是她在弄。
这些还都是林夕让李翠来负责的,刚开始李翠还不同意,林夕好说歹说李翠才同意的。
自从李翠在作坊做工,那自身的气质也变的不一样了。
感觉都自信了不少,还有来作坊做工的其他女工,每天来上工脸上的笑容不断。
林夕看她们都感觉不到累似的,天天有劲的很,有天林夕去作坊让她们累了休息一会。
女工们都说不累,而且每天才干这点活,根本累不着她们,还说之前在田里干活那才叫累,累的话都不想说,然后饭也吃不饱,现在好了,干的活轻松不说,因为赚了钱家里吃的伙食都比之前好了。
有的人还说自从来作坊做了工,有的变胖了,有的变白了,人的看着年轻了不少。
林夕大概是天天见的原因,感觉做工的婶子们变化不是特别的大,但是林夕见过她们之前没来做工的模样,这样一对比,那效果就出来。
之前的婶子们个个面黄肌瘦,每天干死干活还吃不饱穿不暖,对这样的生活已经麻木了,每个人眼神里对这样的生活没有一丝生机,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现在的婶子们虽然也吃不饱,但是跟之前比那吃的可就好多了,虽然吃不饱,但是还是可以混个半饱的,而且还不用每天从天亮干到天黑,现在每天做工才几个时辰,中间还让休息,平常也有轮休,轮休还有工钱拿,干的活还轻松。
简直跟之前没有可比性。
人也有了盼头,然后再加上整个人心情的放松,那人自然是显的年轻了。
林夕想着既然决定了要给工人发端午节的节礼,还是提前把东西准备好,等做起来也方便不是。
然后林夕特意挑了一天,让李江带着自己赶着牛车去了县城。
到了,县城后林夕就开始去了粮食铺,不仅买了好多白面,还有糯米,还买了一些咸鸭蛋。
以及要祭祀用的东西。
然后就是林夕整整买了一辆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林夕买这么多东西是去逃难的呢。
林夕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回了下河村,下河村的村民也有不少看到林夕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也没有之前那么好奇了。
因为他们已经看见过好几次了。
不过不知道这次林夕买这么多是用来做什么的,之前的那些他们好奇打听到是养鸡鸭要用的,想来这次也一样。
回到家光是把买的东西卸下来,几人都花了好一会的时间。
弄好这些林夕也累的不轻。
离端午节还有两三日子的时候,林夕开始跟荣婶和小青,赵颜,以及李欢开始准备端午节的节礼。
不过虽然做的多,但是几人分工合作做起来就比较快了。
林夕前面先少量做了一些,特别是粽子的种类林夕就准备了五种。
分别是,红豆粽、红枣粽,白粽子,肉粽子,咸蛋黄粽。
然后糖糕也准备了两种,一种是糖馅的,因为一种是菜馅的。
第一天做林夕先少量的做了每样粽子二十个,糖糕就做的多一些。
刚开始包的时候就容婶包的好一些,其他几人都不太会包,特别是林夕要包好几种。
在几人眼里,还是白粽最好包了。
其他的几种粽子,几人都不太怎么会包,还是林夕一把手,一把手教几人的。
林夕把洗干净的芦苇拿到手上;“芦苇叶折成个漏斗的形状,大概这样,然后放入一勺米,放入五花肉,再盖上一层米,再把芦苇叶包起来,用绳子扎紧封口就好了,你想包什么粽子子里面就放什么馅,白粽就只放泡好的糯米就行。”
赵颜;“嗯嗯,懂了。”
田小青;“明白了,小姐。”
李欢;“好,那我等会试着包一个,表姐你帮我看看。”
林夕;“行的,你们都先试着包包看,不懂的再问我。”
林轩,林乐,李峰刚刚还在看林夕几人包粽子呢,这会就看荣姨在弄炸糖糕要用的东西。
不过几人也不是光看着,还是有帮忙的,那就是帮忙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