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评价是,不如养兔子
苏孝文拍拍胸脯。
当场掏出一沓子钱。
有零有整有钢镚。
苏琬笑了,“爹,办厂子一千块钱可不够。”
“至少得这个数!”
她伸出一根手指头。
苏孝文咯噔一下,“一、一万块啊!”
“这么贵?那要不还是算了吧!”
之前苏琬随口一提办兔肉加工厂。
他还以为办个厂子,跟喝白开水似的,简单得很。
“爹放心吧,咱们自己办厂,只赚不亏!”苏琬笑面如花。
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早办厂,早赚钱。
资金积累的越雄厚,等日后经济大喷薄爆发时代,直接杀出重围。
一跃成为龙头企业。
当然。
走出自己的特色,被人民大众牢记认识品牌。
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战略。
小山村,村大队。
苏永胜皱得眉头拧巴成大蒜。
村里又死一头猪。
这次是村东头老王家的。
算起来。
这是入秋以后,村里死的第四头猪。
起初大家以为,这就跟往常年一样,气温变化引起的气候不适应。
人都还有感冒发烧的。
何况是猪呢?
可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猪,都病恹恹的。
苏永胜已经不敢再轻视。
他握紧钢笔,开始在信纸上写写画画。
得赶快把这件事,告诉给镇政府。
他这边正写着。
忽然一只手按在纸上。
“多大点事儿啊?至于麻烦镇长和书记?”
苏永胜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双三角眼。
又是苏立文!
这个上面派下来的小山村村委书记。
自打到任后。
就没少给他找事。
做啥都磕磕绊绊。
受他这个村委书记的牵掣。
“这已经是村子里死的第四头猪,往年秋天也有那懒的人家,把猪养死的,不过也就一两头。”
“现在死得数量这么多,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气候变化,就能引起的。”
苏永旺可记着呢。
上次苏琬提到过,说张无赖家那头猪,八成是得猪瘟病死的。
猪瘟这东西,可怕得很!
一头猪得。
整个地区别想安宁。
庄户人家,一年到头,就靠着年猪发财,来年买新衣交学费。
这要是猪死了。
一家子重担,都得跟着沉重,再沉重。
所以上次苏永旺犹豫了。
没敢把怀疑是猪瘟的消息报上去。
可现在,村里死四头猪。
恐怕就是他想瞒?
那也瞒不住啊。
还不如早点上报给镇上。
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把猪瘟控制住。
反正能救几头猪,就算几头。
苏立文一听这个,推了推眼镜。
他一脸严肃,“苏永旺同志,你这个说法可不对!咱们凡事要讲求证据,你没有证据,咋能确定是猪瘟哩?”
“要讲究科学,实事求是,不能听风就是雨。”
苏永旺疯狂翻白眼。
这还要啥事实和证据?
不明摆着的事嘛!
只要是个老庄稼户,就都能看得出来。
那猪是有问题的。
“出事的话,你这个当村委书记的,能负责得了?”
“感情你家没养猪,就不怕出事是吧?”
苏永旺毫不留情面怼回去。
苏立文拿手指着他,“粗鄙,不可理喻!”
恰好这时,门口咳嗽两声。
两人不约而同看去。
就见来人是苏琬。
也不知道苏琬在门口站多久。
听见多少争吵内容。
“琬丫头,回来了啊?”
上次苏琬去京城,就是苏永旺给开介绍信。
“里面坐。”苏永旺搓搓手,把苏琬迎进来。
苏立文见苏琬来。
想到之前他跟苏琬提议,多带着村里大伙一起赚钱的事被苏琬拒绝。
苏立文当下鼻子不鼻子,眼不是眼。
看苏琬十分不爽。
再怎么说,他也是苏琬长辈。
苏琬见着他,该毕恭毕敬喊一声,‘二堂叔’。
可这丫头,每次瞧见他,就没拿正眼看人过。
苏立文脸子一甩,“你们聊,我先走了。”
“跟你说的事,别不当回事。”
临走前,还不忘呛苏永旺一句。
等苏立文一走,苏永旺立马骂骂咧咧。
“牛气什么呢!在外面待两年,就不知道自个姓苏名啥是吧?”
“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猪瘟,非当犟种,死不承认个啥劲。”
苏琬在旁边听着,脸色倒是平静如常。
等到苏永旺骂完,这才上前关心两句。
“永旺叔,村里又死猪了?”
苏永旺点头,“可不是?这都第四头了嘞。”
他眉头愈发皱紧,“唉,我也不愿承认,今年要闹猪瘟。”
“万一猪全死了,这往后大家伙日子,可咋个是好?”
苏琬一笑,“永旺叔,养猪不行,可以养别的啊。”
“又不说,只有猪肉能卖钱儿。”
苏永旺一听这个,眼前一亮,“是嘞,听说现在牛羊肉,两三块一斤嘞。”
“可是——”苏永旺还没高兴太久,脸色又沉下去,“咱们上哪搞这么多小牛犊子和小羊羔来啊?”
“现在又不是开春,也没啥人家里下小崽子。”
苏琬继续笑了笑,“永旺叔,谁说只能卖牛羊肉赚钱?”
“卖兔子肉不行吗?”
“兔子肉?”苏永旺疑惑,“我看你爹把二明他们之前住的那地,全当了兔窝,养兔子。”
“这一天,能出栏几百来只兔子呢吧?”
“光你们家,就够供应咱们县城国营饭店的。”
“这其他人家要是跟着养兔子,往哪卖啊?人家屠宰场不收兔子肉吧。”
苏永旺发愁。
养兔子说着简单。
真等做起来。
就知道其中难处。
“永旺叔,我这次过来,就打算跟你说这事呢。”苏琬直入主题,“我打算在咱们村,办个兔肉加工厂。”
“您看咱们村,有办厂能用的宅基地指标不?”
苏永旺眼前一亮。
啊这?!
可真是刚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当然有啊,琬丫头。”苏永旺一脸激动,“叔早就给你留好了。”
“就村南头那边平地,挨着咱们村小河的那一片,那可是块好地方。”
“之前刘进光说给他留着,等他儿子刘远在外闯荡回来,用那片地建厂子。”
“我看那老东西,当时也就是打嘴炮,过过嘴瘾罢了。”
“就他家那小子,整天混迹女人堆里,能有啥出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