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大秦美好生活
这个时代,诸侯们的观念有巨大的局限性,贵族利益至上,很多东西他们知道也学不来,就算学了,也很难真正实惠到老百姓身上。
要是某个诸侯真的搞得有声有色,李峰还要感谢他,因为最终都是为自己做嫁衣而已。
虞姬等人看了没一会儿,就感觉索然无味。
听说咸阳城有很多别的诸侯国所没有的生产生活工具,是李峰鼓励科研,发动老百姓智慧搞出来的东西。
想去看,被肖嬷嬷婉言拒绝。
这一点是李峰特意交代的,这种涉及国家级知识产权和民生关键的东西,像什么改良版织布机、碾子、对窝子、绊桶等等,李峰现在还不打算对外推广。
尤其是一些先进的军事武器,就更加慎之又慎。别国的奸细可以学自己的治国理念,但一旦想把这些东西带出去,百分百是个死。
虞姬还不是自己的女人,所以不可能让她知道。
正有些扫兴,突然巷子里传来一阵咋咋呼呼的嘈杂声。
“征兵了,征兵了,家里还没有去参军的,抓紧了啊,错过了这次机会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开放征兵令了啊。”
“快去看看,叫上你家大娃。”
“老李头,还不抓紧,去年咱们家错过参军,人家老赵家就赶上了,现在人家娃子都当上百夫长了,咱家落后一步,可不能落后第二步啊。”
虞姬看着这些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到处奔走的年轻人,忍不住问道:“大秦子民,参军都这么积极的吗?”
“那是当然!”
肖嬷嬷十分骄傲地说道:“大秦设立二十四军功等级,伤残,阵亡都有丰厚补偿,百姓们都是闻战欣喜,看到敌人就像看见一只只大金猪咧。”
“啊!”虞姬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大家都那么喜欢打仗,那秦国男儿得死多少才够啊,还说皇帝是个仁君呢。”
“没事,死的多生的多嘛,儿郎们卖命为秦国抢下土地,陛下再把土地给老百姓,鼓励老百姓多生养,生的多还有补助呢。”
说完,得意的竖起一根手指头:“我家亲侄儿,前年成的亲,因为战乱,养一个都困难,自从陛下回到咸阳后,今年马上生了一个,前不久,她媳妇儿又怀上了,据说朝廷给拨了二十两银子,让他好生善待这第三个孩子。”
“这”听到这些,想到今日所见所闻,虞姬突然觉得,项王很可能不是这位大秦皇帝陛下的对手了。
逛完了一天,大家买了一大堆咸阳特产回了宫。
“废物,废物,这点事都做不好,孤要你们何用?”彭城王宫中,项羽又在大发雷霆,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次发火了。
原本英武不凡的脸现在常常带着狰狞之色,底下的人看到他就忍不住发怵,一天到晚都在祈求今天别让自己去伺候这位爷。
伐秦失败,损失大半精锐不说,连虞姬也丢了。
没虞姬在身边,每晚睡都睡不好,一想到虞姬有可能遭到昏君的侮辱,就心绪不宁,易暴易怒,有心想要重新出兵,把爱妃救出来,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次的惨败,直接降低了项羽在众诸侯心中的威望,破釜沉舟带来的威慑力也慢慢减退。
项羽想要重新召集各个诸侯出兵一起伐秦,可这些人不但不听号令,反而推诿搪塞,就连刘邦都开始阳奉阴违,魏豹、张耳等人越发的不老实。
“悔不听那韩生之言。”项羽神伤叹息,回想当初进入咸阳的时候有多威风,现在就有多狼狈,简直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想到那时范亚父也力主自己定都咸阳,可自己一意孤行,言辞拒绝,还因为人家韩生说了句沐猴而冠就把人烹杀,留下一生的污点。
现在想来后悔不已,可天下没有后悔药吃,该解决的事情还是要解决。
“韩信这等小人,每每拿此事取笑孤,甚为可恶。”
现如今,钟离昧和陈平因为渎职被自己打了八十军棍赋闲在家,范亚父被自己气的退隐山林,项伯因为当初鸿门宴泄密被自己发配回江东老家守陵。
龙且和虞子期战死,项庄被抓,英布得知自己赔光了他手下人马后,也回了九江,变得的不那么听命,甚至隐隐有不轨行动。
当初跟随自己从江东起兵的人渐渐凋零,似乎不知不觉间,自己有了分崩离析的危险。
“当初还想着打下一个锦绣江山与你共享呢,如今却把你给弄丢了,都是我不好。”项羽看着关中方向,又思念起虞姬。
温柔乡本是英雄冢,他真的爱这个女人爱到了骨子里。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段佳话,但对于本该称孤道寡的君王来说,就是灾难。
“不,孤还有精锐大军二十万,还有众多猛将,这就请回亚父,召回彭越、钟离昧、陈武、季布、栾布等将领,再发兵,灭了子婴小儿,救回虞姬。”
项羽站起来,往外走:“来人,备马,孤要去请亚父出山。”
一路山高路险,跋山涉水,项羽很不耐烦,但也没办法,因为范增或者说他们那一类人就喜欢玩这套。
古时,那些自诩为得道高人之士都喜欢寻找山上僻静之处,结庐而居,以此彰显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逼格。
未出山时待价而沽喜欢如此,出山之后受了委屈闹情绪喜欢如此,大功告成之后为避祸也喜欢如此。
此时,范增就在彭城郊外一座山上搭建了一座草棚,旁边叫几个家仆开辟了几亩荒地,每日睡觉看书,种花养草。
真去种田是不可能的,太累了,不是斯文之人该干的事情。
他只是在等,等项羽上山来求自己。
果然,没等多久,项羽就带着重礼,驾着华盖马车亲自上山来认错,百般祈求自己重新出山,助其完成大业。
碍于多年情况,看项羽认错态度良好,范亚父操着不情愿的心再次跟随其下山,刚回来,就听到秦军谴使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