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章接二连三
与李儒交谈过后,张杨在晚上召集众人宣布这一事,酒宴上没有人因为李儒是董卓旧部而有什么意见,反而热情相待,让李儒归属感大大上升。
翌日。
并州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张杨亲自出城十余里相迎,卢植也跟着前往迎接 ,正是汉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皇甫义真。
皇甫嵩一生为人爱慎尽勤,先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余事,皆手书,毁草稿,不宣于外。又不置亲信下士,门无留客,时人皆称其忠贤廉明。
其身经灵、少、献三帝,始终忠于朝廷,屡建战功,平乱维稳。虽多次被诬陷,但刚直不阿,不参与党锢,还谏言赦免。忧国扶民,德布天下,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皇甫嵩本就是并州人,朝廷接二连三的失望,让这个努力维持大汉江山的老将也忍不住失望,最终选择回到老家。不过并没有告知张杨,但张杨依然得到消息提前来迎接,皇甫嵩也是自己岳丈,更是自己的前辈,如此人物来到并州,张杨为何托大?
地平线上一队马车缓缓出现在视线里,“大哥,来了!”
张杨睁开眯着的双眼,向远处眺望,轻声道,“云长,告诉大家打起精神来,皇甫老将军来了!”
关羽抱拳行礼,“是,大哥!”
张杨点了点头,策马上前。
赶车的马夫见张杨前来,于是询问道:“你是何人?”
“小兄弟,在下张杨张稚叔,拜见皇甫老将军!”
车内的皇甫嵩原本正闭目养神,听到张杨这两个字就猛地睁开眼,掀开帘子,“大将军!”
“皇甫将军!”
张杨翻身下马,行了一礼,皇甫嵩喝住车夫,然后跳下马车,“稚叔,多年不见,依然如此谦逊啊!官居大将军对老夫这一白身也能如此。”
“岳父说笑了,杨无论何职,都要行礼的。”
“呵呵,贤婿啊,老夫这没了去处所以贸然来访,希望稚叔不要介意才是。”
身后传来马蹄声,张杨回头看去,正是卢植卢子干,“你这老家伙没被董卓宰了?”
“不劳子干兄挂怀,老夫有自然无恙!倒是你这一把老骨头还能跑到并州来。”
“老夫贤婿稚叔在这,老夫自然也在这,怎么你不当你的西凉刺史了?”
“呵呵,老夫被召入长安丢了兵权,现在长安又被李傕郭汜等人把持,老夫实在受不了这才决定回家乡避乱。”
这两人虽然斗嘴但是早已拉着手互相打量,两人为多年老友关系好的不得了。
前世卢植作战不利被宦官诬陷,被召回了京师,汉朝廷派董卓补上卢植的空缺,但是董卓却被战败。皇甫嵩平定兖州的黄巾军后又前往益州,皇甫嵩将平定益州的额功劳推给卢植,卢植也得以官复原职。
这么大的功劳皇甫嵩却甘愿用来捞卢植,还不足以说明二人的关系吗?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小婿略备酒宴,请岳父大人赏脸!”
皇甫嵩一捋虎须,哈哈大笑起来,“子干啊,看到没有,老夫一来我这贤婿就备好酒宴了,羡慕死你!”
“呵呵,义真啊,实不相瞒老夫当初刚来并州时,稚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你有什么好神气的?”
“你,唉,罢了,贤婿啊,咱们走吧让着老牛鼻子在这继续吹去吧!”
张杨点了点头,伸手指向治所,“请!”
“请!”
三人骑着马慢慢前进,并州出来迎接的人数不少,皇甫嵩不是一般人,很多年轻人崇拜皇甫嵩的忠义之名,想看看这位老将军。
皇甫嵩虽然面上说不要兴师动众但眉眼之间的高兴之色溢于言表,一番问候之后众人来到州牧府。
张杨部下不少都在此,田丰沮授等人虽为太守但目前局势稳定,不需要长期坐镇各郡,并州选拔了一批不错的郡守之才作为他们的副手,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出谋划策。
他们单独拎出来都足以让一方诸侯崛起,聚集在一起的智慧不可想象。
张杨早就吃腻了这大汉水煮菜,想尽办法让伙夫做出了炒菜,不过众人应该是第一次尝到,看着底下众人想大快朵颐又四下打量的样子就有些想笑,于是举起酒杯说道,“诸位,皇甫嵩将军也就是我的岳父,来到我并州来大家敬他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敬酒,等张杨喝完酒水,众人也纷纷仰头喝下一杯酒,张杨继续说道:“诸位,今日之宴乃我最近新研究的菜品,味道不错各位放开手脚为我出些意见!”
“好!太好了,俺要被馋死了,俺一会要吃十盘!”
“嘿,你小子吃的了那么多吗?”
“云长啊,俺麴义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你就看着吧!”
“主公这菜确实闻所未闻,闻起来味道怪怪的,我从未闻到这种味道,想来应该不错!”
“军师啊,你这就不对了,主公研究的东西,那都是神迹啊,你就不要在这纠结了,你要不吃给俺吃!”
戏志才摇摇头说道,“曹将军,你快吃吧,没看见麴义将军已经吃完一碗了吗?”
曹性一边扒拉菜一边支支吾吾的说着什么,张杨无奈的摇摇头,一群乡巴佬。
见武将们大快朵颐,文臣们也不再拘束,大口大口吃起来,不过比他们还是斯文一些的。
就连戏志才郭嘉这样小的胃口都多吃了两碗饭。
“贤婿啊,这是如何研究出来的,竟然如此美味,老夫前半生吃的就如同糠一般。”
“呵呵,这也是当初老神仙教授我的,不过最近才想起来,当初老神仙教我的东西太多了。”
接着又把这功劳推给老神仙了,反正老神仙是万能的。这也是最让人信服的说法了。
酒宴气氛高涨,张杨趁机请求皇甫嵩留在并州,在书院与老友们一起治治学教教学生。
皇甫嵩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当下欣然同意。张杨又把自己要给众女补一次婚礼的事告诉众人,于是就决定在五日后举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