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有一首诗 > 第 15章 目的

第 15章 目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却说这蔡邕大女儿名曰:蔡琰。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

    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

    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

    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可谓一生命运多舛,多才多艺却又颠沛流离。悲惨至极,至少张杨会在卫仲道之前拿下蔡琰。什么拿下,我这是拯救悲情少女!

    定然不会让她再受此苦。

    当下便要拜师蔡邕,蔡邕拉着张杨不让他拜,他现在刚回京身无一职,怎能让张杨跪倒?

    将军这是为何?

    脑海里飘过吕布那厮名言:“布,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

    这不大对。

    又想起后世热播剧男主,那句“泰叔,我听说您没有孩子,我的母死的也早。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我想给您养老。”

    这也不对。

    我想拜蔡大人为师。

    说实话张杨莽撞了。

    古代拜师大约分为以下几步,正衣冠、盥洗礼、叩首礼、赠送六礼束脩、吉时献茶,先生训示。

    可以说是非常隆重,所以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汉代以孝治国,举孝廉就是一个做官的途径。

    董仲舒提出&3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4;后,孝悌更是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34;以孝治天下&34;也成为贯彻中国两千多年的治国纲领,特别是在选拨任用官员时孝悌更是成为排名第一标准。

    狭义的孝就是孝和顺。

    广义的孝层面非常多。

    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扯多了……

    蔡邕虽然觉得有失礼节,但是如此顺眼而且才华横溢的张杨,不舍得拒绝。

    伯喈,你真不识趣我要是你我就不管这么多繁文缛节了。多好的孩子!卢植在一旁酸溜溜的说着。

    子干兄见笑了,是我多虑了。蔡邕笑道者看张杨的目光也火热起来。

    一听子干就知道这位是,汉末三杰之一的卢植卢子干。

    连忙躬身行礼,晚辈见过卢公。卢植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伯喈兄不收你为徒,不如我收你为徒如何?”

    一见卢植要抢人,蔡邕也急了。连忙说道:“谁说我不收弟子了?现在就举行拜师仪式,一切从简!”

    卢植放声大笑,哈哈哈,伯喈兄对你可是喜爱有加啊!

    小子承蒙大人厚爱。

    虽然说拜师礼一切从简,但却不可为。曹操刚才悄悄跟他交流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不过小子今日有一事想请卢大人帮忙。卢植顿时来了,兴趣眉毛一挑,饶有兴致的看着张杨。

    但说无妨!

    张杨便将自己想让卢植见证结义之事说出。卢植当下哈哈一笑,表示没有问题,小事一桩!他也有一个要求不要这么拘束,叫他伯父就行了。

    诗会便在众大儒见证下结束。

    紧接着又是一出好戏,张杨要结拜!不少人留在这等着看,也有一部分人散去。

    张杨当下便让关羽带着护卫搭台,准备。

    待到时辰已到

    焚香。祭拜皇天后土。

    关某虽一介武夫,也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其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张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张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杨(关羽)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兄张杨,弟关羽。

    然后叩头结束仪式。

    卢植见证结义,这是何等的殊荣!整个大汉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份上。关羽早已浑身颤抖,涕泗横流。

    张杨假装嫌弃,“二弟,你都多大年纪了还做小孩子样。”

    “大哥。”关羽朗声道,不过声音带着颤抖,仍然不能掩盖住激动。

    稚叔,你这二弟倒是气质不凡,以我观之有万夫不当之勇。卢植在一旁说道。

    哈哈哈,伯父我这二弟熟读《春秋》又武功高强,他日定能一展拳脚。

    又是一番商业互吹,这才拜别了卢植。这一路费了很大劲才从大儒们和一众士子手底下跑回来。

    蔡邕回到家,坐在主位上喝茶休息。

    一袭绿色长裙的女子从屏风后面冒出来,眼眸微动年方十四五。不过依然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

    汉代规定女子十五就要出嫁。所以蔡琰也到了适婚的年纪。蔡邕也正苦恼,把蔡琰交给谁让他放心。

    显然张杨的出现,让蔡邕起了心思。

    当下便给蔡琰讲了今天诗会上的故事,和张杨作的两首诗。

    蔡琰眸光闪动,面露好奇之色。对父亲讲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她本就是才女,对诗词歌赋非常喜爱特别是,结合前段时间张杨大破匈奴,一首《出塞》更是显得文采斐然。

    缠着父亲,要去见见张杨。蔡邕有些生气,“琰儿你一介女子,尚未出阁不可胡闹!”

    蔡琰听着父亲呵斥,当下保证不乱跑。不过心里却种下一颗种子。一定要去看看这个文武双全的张杨。

    蔡邕又教导了一番这才让蔡琰回去休息。

    回到闺房的蔡琰,心好像被猫抓了一样。在父亲的描述中张杨有礼貌有文采身材高大,气势不凡又英俊倜傥。

    这让待字闺中的少女怎么不怀春?

    说到底世家女子多数一生过的不幸福,不能和所悦之人结婚。甚至到到洞房当晚没见过夫君之面。

    原本蔡邕想和卫家联姻。那卫仲道蔡琰也见过几回,人长的还行就是人品和做事风格不行而且看样子体弱多病。

    蔡琰也想过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的生活。而且张杨身居高位,年纪轻轻就是中郎将,又得皇帝赏识,未来不可限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