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力挽大明之刺网 > 第13章 拜访毕懋康

第13章 拜访毕懋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毕懋康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一直把北宋大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自己的追求。陕西遭遇旱灾,他担任陕西巡按,广设粥厂,开仓放粮,安抚流民,最终救活上万人。

    但因他为人正直,天启年间多次受到魏忠贤党羽排挤,后魏忠贤指使御史王际逵弹劾,导致他被削籍。崇祯上任后,重新启用他担任南直隶通政使,前不久又奉旨赴京城担任工部侍郎。

    进士出身、如今已经58岁的毕懋康,在官场就是个另类,除了心系百姓外,只对火器制造感兴趣。他有感于朝廷经济日渐衰落、后金崛起、军费暴涨的现实,提出了裁减军队数量、改进武器装备的观点,却因人微言轻,没有任何回应。

    他深知明军所用火铳一直以来都是用火绳点火,存在怕风雨的弱点。一年来,他在家反复试验,成功将点火装置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从而火铳在风雨天可一样使用。

    燧发枪的制成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它的改造与完成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然而在历史上并未得到及时的推广。

    于是当时还在南直隶的他奋笔疾书,上书朝廷建议批量制造燧发枪装备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内阁其时正在集中全力弹劾魏忠贤,他的奏疏留中不发。

    毕懋康郁闷不已,散朝之后,便在家著述《军器图说》,罗列各种火器、毒弩,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

    正想着往事,突然管家匆匆赶来,报说户部林晨轩大人来访。毕懋康皱眉,他对这个满嘴不着调的年轻人印象并不好,于是头也不抬地对管家道:“就说老夫身体不适,不见!”

    话刚说完,就听一声大笑:“毕大人啊毕大人,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随即两老一少走了进来。

    两位老者正是铁匠周铁和杨正,年轻人自然是林晨轩。

    红娘子调查出住在府里的共十八户,其中铁匠二十八人,周铁、杨正是其中技术最为精湛的。

    因为拜访的是大明兵器专家,林晨轩就将二人带了过来。

    毕懋康老脸挂不住了:“有话快说,老夫忙着呢!”

    林晨轩道:“毕大人,你对晚生好像很有意见呢!

    毕懋康道:“老夫不知你是如何花言巧语打动皇上的,但你那一套,在老夫这儿吃不开!”

    林晨轩道:“毕大人,晚生拜访,只为火器制造。晚生听闻毕大人通过改进鸟铳的发火装置,简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及射击精度,成本低,使用方便,也易于大量生产。若是大明军队批量配备,谁能敌我?”

    毕懋康放下毛笔,吃惊地抬起头,却没有言语。

    “可结果却难以推广,原因何在?根源正因观念落伍、思维僵化、固步自封!我朝若多几个徐尚书、孙巡抚及毕大人,东虏还敢猖獗吗?我若不巧妙说话,怎么让皇上改变思想、改革创新?若不改革,我大明还能坚持多久?”

    毕懋康听着听着,不觉放下笔,隐隐生出几分知己之感。

    这些年在火器方面他耗费了很多精力,除了万历朝的赵士桢、本朝徐光启对自己另眼相待,再三提携外,其余大臣对自己大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他多次上表要求批量生产燧发枪,大臣们总是以火器杀人太多,要“内修文德”。

    眼前这年轻人,居然看到了火器的大用途,怎不叫他震撼?

    毕懋康站起身:“林大人,请坐!两位也请坐!”

    林晨轩也不客气,坐定后道:“这两位是逃难来的铁匠,曾打造过一种名为鲁密铳的火器,但鲁密铳终归还是火绳枪,使用不便。此番前来,是向大人请教燧发装置的原理。还请毕大人不吝赐教!”

    毕懋康脱口而出道:“鲁密铳!啊,最远最毒的鲁密铳?!赵士桢大人当时跟我提过,我也曾根据他的《神器谱》试制过,却没能成功。如今还有人能够造得出?……对了,林大人何以知晓燧发枪?”

    赵士桢是明朝的明代军事发明家、火器研制专家,他的发明创造很多,著有《神器谱》。此时已经去世近二十年了。

    林晨轩没有回答,却道:“毕大人的燧发装置能否把原理说给我这两位师傅听听?”

    毕懋康没有言语,匆匆离开,回来时手上拿了一枝枪,开始边拆解、讲解燧发装置原理。毕懋康所发明的撞击式燧发枪,扣动扳机,龙头下压,弹簧的蓄能作用,促使燧石在火门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铳射击。

    两位工匠听得连连点头,周铁深知此物是公子感兴趣的,因此格外留意。

    林晨轩突然道:“不过,毕大人虽改进了发射装置,但要将性能提升,还需将火药加工。”

    毕懋康一愣:“火药加工?”

    林晨轩道:“我听说西洋人采用机械加工火药,研磨的粉末更加细腻,纯度更高,再将粉状火药通过压制、烘干、抛光等流程,得到颗粒状火药,可以提升性能三倍!”

    毕懋康沉吟片刻:“老夫可以让匠户试试。”

    林晨轩看着毕懋康手中的枪道:“毕大人发明的燧发枪不适合骑兵作战,大人如果根据步兵和骑兵进行不同的设置。口径、弹丸重量都可以稍小一点,枪管长度稍微加长,如此更适合骑兵作战。”

    毕懋康惊讶地看着林晨轩:“小友真是天赋异材,老夫一生研究火器,近来造出此枪,但总觉此枪有所缺憾,小友一言令我豁然开朗,奇才呀!哎,只是研究又有何用,朝廷上下,无人肯用啊!”

    林晨轩眨眨眼:“别忘了,我可是太祖所遣!”

    毕懋康一怔,随即两人同时大笑。

    在与毕懋康的交谈中,林晨轩得知,明代的爆炸性火器已经相当发达,地雷、水雷都已经发明出来,地雷有石头雷、陶瓷雷、生铁雷等几十种,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龙王炮和混江龙等品种,只是应用不够广泛。

    林晨轩一下子明白过来,明军配置最多的是三眼铳,虽然打击有效距离只有二三十米,但可以集中释放,短时间内形成火力压制。发射完毕后,还可以当冷兵器使用。关宁铁骑人手一把三眼铳。

    如果用燧发装置取代火绳,鲁密铳的射击速度是不是也可提高呢?

    毕懋康还告诉林晨轩,大明除了传统兵器外,火器发展非常迅速。喷射火器制造已经相当精良,且品种很多,有单发、多发齐射、多火药桶并联火箭的几十种,只是朝廷以火器杀人太多,有违“内修文德”,所以一直不支持批量生产

    林晨轩先是暗自好笑,后又觉得在这样的朝廷里,要想改革发展,阻力巨大。

    林晨轩趁此机会向毕懋康索要这些火器的制造方法,毕懋康表示一个月后可以奉上。

    毕懋康见林晨轩对火器如此感兴趣,于是指点道:“林大人,要了解有明以来火器的使用情况,可以去定兴江村找一个名叫茅元仪的人了解。只是此人恃才而矫,不好相处。”

    临别之际,毕懋康叮嘱道:“小友若不嫌弃,明日再到府上,我们再好生聊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