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送礼送到衙门了
万景行也知道自己二儿子平日里对农活的记录,比上学堂还认真仔细。
“把你的笔记给我看看。”万景行说道。
万明玮:“没带。”
“明皓没和你说,就是让你来商量双季稻的事?”万景行问道。
万明玮还没回答,万明皓就抢着说道:“我没说,你也没交代我。”
万景行气结,“少说一句你就不知道怎么做事。我叫你吃饭,你怎么还知道夹菜?”
“你傻,我又不傻。”万明皓小声说道。
万景行没听清楚,问道:“老六,你嘀咕什么呢?”
万明皓立马头摇的像个拨浪鼓,“没说,什么都没说。”
万伊一说道:“爹,你现在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先把告示发出去,然后统计报名人数及村子。然后排出学习班次,再根据实际情况,是让他们到县衙学习,又或者我们村,要不就是三哥去别的地方教学。”
万景行笑道:“不愧是我闺女,想的就是周到。”
万景佑不服气地说道:“我侄女自己聪明,和你有什么关系。”
万景行:“我是他亲爹”
万景佑:“我是她亲叔叔”
万奶奶嫌弃地看着两人,说道:“幼稚,我是她亲奶奶。”
万爷爷也笑着说道:“老子是你们亲爹,幼稚。”
万爷爷,万奶奶说着都相继离开。
周氏也笑着说道:“我是她亲娘。”然后就离开了。
张氏跟在后面,冲着两人说道:“我是她亲婶婶。”
万明皓也淘气的跟着学,大叫道:“我是她亲哥哥。”叫完就立马跑出去。
万景行兄弟两个互相瞪着对方,好像都在埋怨对方,看你干的好事,被嘲笑了吧。
“我是”
万伊一刚要开口就被万景行和万景佑大声打断。
“我们知道了。”两人异口同声说道。
万伊一站在原地,惊讶地看着他们两个。
万景佑赶紧笑着说:“呵呵,伊一,呵呵,你爹就爱和我争个高低,真没劲。”
万景行不服气了,说道:“你个当叔叔的,总跟我这个亲爹抢闺女,我能给你好脸色?”
万伊一看着两人又要争起来,叫上哥哥们都走,让他俩继续。
第二天
万景行就让人把告示贴出去,各个镇上都发去告知函。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讨论县衙发出的告示上的消息。
“亩产千斤,不可能吧?这县太爷想要政绩,也没这么忽悠人的吧?”
“谁说不是呢,亩产五百的都没见到过,还亩产千斤,反正我是不信。”
“你们还别不信,我媳妇的娘家嫂子的表姐就是和县太爷家一个村的,他说的,县太爷家的亩产就是千斤。他们村明年全都要种,你们想两季,哪怕一季五百,想都不敢想,我要报名去。”
其他人立马拉出他,“你说真的?不骗人?”
“骗你们干嘛,放开我,一个村就几个名额,我的赶紧回村报名。”
有些地主家也在谈论此事。
“老爷,大街上都在谈论这事,可是咱们这种庄子,好像没名额。”
“听说会宾楼的大米就是和万家买的?”
“我打听到的的确如此。”
“管家,你给我准备些东西,我亲自去拜访县太爷。”
和他一样的有很多乡绅都有敏锐的洞察力。
一时间衙门热闹不已。
“大人,外面好多乡绅地主老爷前来拜访。”衙役进来说道。
“哈哈,师爷,准备茶水。”万景行开心地说道。他知道这些乡绅都是富户,也是个方向的标杆。
衙役把人往里带,心里都想不明白,这些人送礼不应该偷偷摸摸的吗?怎么都捧着东西来办公的地方。
“大人,这是些补身体的东西,各位大人为了我们清丰县的百姓幸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陈老爷里面请。”
“大人,”
“张员外,里面请。”
“李老爷,里面请。”
没多会儿,衙门就聚集了很多富户乡绅地主。
陈地主说道:“大人,我们都是看到告示上的消息而来的。陈某想得大人一句实话,这亩产是否属实。”
额,其他人都心里一颤,陈老爷这是不担心得罪大人呀。
“哈哈,陈老爷放心,这是我家自己种出的亩产,而且,不瞒各位老爷,称亩产的时候,最高那位可是亲眼见证的。”万景行笑得灿烂,边说边向京城方向做拱手动作。
原来如此。
众人心想,看来他们必须上这艘大船。
其他人都期盼的来看向陈老爷,这些乡绅多以陈老爷为首。
陈老爷笑着说道:“大人,我看大人全县推广双季道,我作为清丰县的一份子,定是要鼎力支持的,有什么我能做的,大人尽管开口。”
万景行心想:老狐狸。
“当然,要是有需要,我定是要找各位帮忙的。”万景行也客气道。
其他人心想:大人不该趁机让他们大出血吗?怎么还和他们迂回起来了呢。既然你现在不开口,拿我们自己出,以后你再想狮子大开口也不好意思了。
陈老爷说道:“大人,种地需要牛犁地,我个人捐30头牛,以及一千两银子采购农具。”
“大人我也捐一千两。”
“大人,我也捐一千两。”
万景行笑得一脸温和,心里却是乐翻天了,衙门都不用出钱,就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不过也得给他们些甜头,于是说道:“各位田地不少,我看各家派个经验丰富得庄头和我家小儿一起交流交流。”
“那感情好,大人家的孩子天赋异禀,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成就,真是好福气。”
“犬子那是运气好而已,打小就爱在地里钻研,上学堂都没这么积极。没成想,还真成了,也算是给百姓做贡献了。”万景行谦虚地说道。
一群人互相吹捧了一会儿,各自目的达成,也就不再继续打扰。
万景行看看送来的东西都是些补品,就让县丞看着给衙门里的人都分些,然后他们捐赠的银两登记在册。
衙役们喜出望外,没想到他们也能分到东西。